综合性院校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9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综合性院校的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课程的改革研究应遵循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合理、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的原则来推进,并将视唱练耳的学习与专业课的学习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
  关键词:视唱练耳 教学内容 实用性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22-0
  视唱练耳课程作为一门音乐专业基础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音乐听觉训练和视唱訓练,使学生获得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审美能力、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不论是在专业音乐院校中,还是在综合性院校的音乐专业中,视唱练耳这一课程都被广泛地开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综合性院校的音乐专业而言,视唱练耳课程有其特殊性,教师只有结合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专业性和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优化整合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模式,并将视唱练耳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才能对视唱练耳课程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助力学生在音乐专业学习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要合理
  教学内容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专业需求,体现综合性院校视唱练耳课程实用性这一特性。
  (一)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基础性、系统性
  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因此,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初期,要着重于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巩固,不能急于求成、盲目增加教学内容难度,学生只有全面地掌握了基础知识要点后,才能更好地进入高层次的学习和训练。在教学的任何阶段,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查缺补漏,才能保证后期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专业针对性
  视唱练耳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助力于音乐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不同的音乐专业对视唱练耳能力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视唱练耳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基础性、系统性的基础上,要突出专业针对性。例如,声乐专业对视唱练耳能力的要求侧重于对音高、节奏的认知和歌唱能力,因此,针对音准内容进行听、唱、辨、构,围绕节奏内容进行读、听、析、写是视唱练耳课程的重点;而对于钢琴专业而言,快速准确的读谱能力和灵敏的听觉是学好钢琴的前提,因此,需加强不同谱表的视唱内容的训练,同时要积极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这种专业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学习兴趣,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力求实用性
  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注重课程实用性,这一特性也体现在视唱练耳课程上。我们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来组织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内容,只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其它音乐学习和音乐实践中。
  在听觉训练中,教师一味地强调技术性和高难度,增加一些变化音级、复合型的节奏,尤其是在旋律听辨中,选择的音乐主题不鲜明、内容空洞、调性模糊,这样的内容只是把学生训练成一个个听觉机器,它违背了教学初衷,学生无法体验完整的音乐感知和鲜明的调性感受,这种训练对于实际学习和工作没有任何指导意义。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围绕基本音级、基本节奏型进行多种形式的强化训练,在此基础上,选取旋律优美、节奏规整、符合审美习惯的调式音乐来组织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了解旋律发展规律,在感受音乐的同时进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此,只有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来组织视唱练耳教学对学生音乐专业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才能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二、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模式要灵活多样化
  一直以来,综合性院校视唱练耳课程定位于技能训练课,遵循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对音乐各元素进行单项实践性训练,课堂上围绕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通过视唱音乐作品片段来培养学生的视唱能力。这种重复性的教师弹、学生听、写、唱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作为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形式固然有其成功之处,但是其单一的、一成不变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因此,综合性院校视唱练耳课程要根据教学要点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首先,实践教学要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感性认识要在理论的引导下进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
  单音、音程、和弦、旋律的听辨都涉及到音高的训练。音高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它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音与音之间的音高距离,也就是理论上的音程。因此,对音程的学习要透彻,即熟知各种音程的组成、名称、性质、音高距离、和声色彩等,只有结合理论教学才能使学生将感性的音程认知进行分析、归类、记忆,从而在实践教学中能做到举一反三。例如对三度音程的学习,从自然音级构成的三度音程到加入变化音级的三度音程,学生如果只是停留在具体的一个个三度音程的听辨上,那么内容会不断地变多变难,但是如果从音程性质入手,掌握了大三度和小三度的区别以及音高距离,那么,一个个的三度音程就变成了一个知识点,三度音程中变化音级的难点问题迎刃而解。
  在节奏的学习中,一遍一遍地让学生听记节奏,不会听的学生永远不会写出音符,而教学难点也永远是学生的知识盲区。因此,有条理地给学生进行不同节奏型的理论讲解是有必要的,这种讲解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对于各种节奏型的形成、归类、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进行剖析,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才是更有效的教学模式。
  对于各个调的视唱学习更是如此。视唱教学的进阶一般是依据调号中升降号的增加来安排的,但这只是调性发生了变化,调式依然是围绕西洋大小调、中国民族调式来展开。因此,视唱教学中,对各个调式的理论学习是根本,只有通过调式的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并掌握不同调式的音阶构成、特征音的变化特点,才能融会贯通,用以指导视唱学习,从而深化对调式调性的运用,提高视唱能力。   其次,采取听和唱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感性认知、素材积累和实践训练,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科学的教学模式。
  在练耳教学中,要打破教师弹——学生听的单一模式,听要结合唱来进行。在听之前,通过多种唱的方式来了解所听内容的特性,可以是模唱,也可以是构唱,从而实现对音乐要素的认知和积累。在听的过程中,通过唱的方式来检查所听是否有误,尤其是内心听觉概念還没有形成或不稳定的时候,更需要外部听觉来进行弥补,在听完之后,通过唱的方式来巩固对所听内容的记忆。
  同样,在视唱教学中,也要改变教师边弹学生边唱的模式,唱要结合听来进行,在外部听觉的引导下进行模唱,进而发展为依据内心听觉进行视唱。造成视唱中音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就是先要学会听,通过听来清楚地了解音高的具体位置,通过听来明确地感受旋律的起伏走向,通过听来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调式风格,当充分发挥了听的作用后,音准问题就能较好地得到解决。当然,在唱的过程中,仍然是伴随着听的,听自己的声音是否有误,进而改进自己的唱。
  视唱练耳中的听和唱是密切相连的,在教学中不能割裂了二者而进行单一的训练,在唱的指引下去听,在听的监督下去唱,才是科学的教学模式。
  再次,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灵活地采取适宜的教学手段来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才是适合的教学模式。
  视唱练耳的教学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既有针对独立音乐要素的训练,又有集多种独立音乐要素于一体的综合性训练。而每个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对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不一样,表现出的问题不一样,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能对症下药。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学生而言,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以弥补学生不足的地方,巩固其薄弱的环节。
  在音程的听辨中,学生不能准确听唱两个音的实际音高,有时是因为这个音程的和声效果导致不容易分辨出音高,如二度音程,尤其是小二度,还有增四减五度音程;有时则是因为相似音响效果的两个音程之间容易混淆,如纯四纯五度音程之间、六度七度音程之间。因此教学中就需要针对音程本身的这些特点,单独进行详尽的介绍和细致的区分,让学生熟悉它们的音响特点和音高,从而解决问题。当然,就学生而言,原因就更多了,这就需要教师更多地去了解每个学生的听辨习惯和问题,从而选择适合的训练方式和自我学习方式来解决各自的问题。
  三、实现视唱练耳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
  视唱练耳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同时专业课程也能促进视唱练耳能力的提升,二者之间联系紧密,结合专业学习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既可深化知识点的学习,又可以实现视唱练耳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
  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是围绕各种音乐要素来开展的,包括音高、节奏节拍、旋律、和声、织体、调式调性、音色、速度、强弱、声部等,这些音乐要素与专业学习息息相关。然而很多学生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割裂了视唱练耳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专业学习中的技能在视唱练耳课堂上不能发挥出作用,同样,同一知识点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已经掌握,可在专业学习中遇到时却束手无策,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视唱练耳教学要结合专业学习来开展,要相互渗透。
  在视唱学习中,学生更多地是对音准、节奏的关注,而忽略了对音乐本身的理解,包括对乐句的划分、音乐情绪的表达等。在这种情况下,结合声乐的专业学习来开展视唱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声乐作品的乐句处理和情感理解因为歌词而变得较为容易,视唱作品的乐句处理和情感理解则需要对作品本身进行更多的分析和挖掘才能得以体现,因此,视唱的训练内容可以多选择一些声乐作品来进行。反过来,视唱练耳的学习对声乐的专业学习也能起到指导作用。声乐作品中对音准的把握需要内心听觉的控制和监督,尤其是一些歌剧选段、艺术歌曲的音准,还需要从调式调性等知识点来入手,才能更好地掌握。
  将视唱练耳课程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是一个音乐技能与音乐实践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综合性院校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改革,必须结合其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只有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模式的选择,视唱练耳课程与专业课程相互渗透等方面多管齐下开展的教学活动,才是切实可行、并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廖洪立.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兴趣培养教学研究[J].音乐创作,2010,(04).
其他文献
论述了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设立数学实验课程,并以此
目的观察氢吗啡酮联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炎症反应及PR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择期行剖宫产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足月初产妇,年龄2
针对目前图像拼接在重叠区域出现重影、误对齐,非重叠区域的透视失真问题,提出了最优单应性矩阵的视差图像的图像拼接算法。首先根据待拼接图像的特征点分布和匹配点的对齐误差获得最佳全局单应性矩阵;再利用RANSAC算法计算全局最优相似变换矩阵,并结合最优单应性矩阵获得输入图像的形变图像;最后利用最佳拼接缝搜索算法获取最优拼接缝,加权融合图像;实验表明:基于最优矩阵的拼接算法有效避免穿过重叠区域的重要目标,
通过概括介绍虚拟仪器的概念、组成、特点及分类,阐述了虚拟仪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尤其是在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广泛。
结合科研管理的工作实践,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为实证,分析了新建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开展的困窘,主要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科研工作经历欠缺、科研时间无法保证、科研整体水平较低
针对黑飞无人机威胁空域安全问题,结合无人机卫星/惯性组合导航(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GPS/INS)系统的归一化新息平方(Normalized Innovation Squared,NIS)检测和GPS欺骗原理,分析了欺骗距离和GPS定位精度对诱捕无人机的影响,设计了一套诱捕无人机的完整步骤,研究目标是在不被无人机
摘要:本文主要是针对如何解决普通高校声乐基础课程考试钢琴伴奏的问题上所进行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拟在深层次剖析普通高校声乐基础课程考试钢伴所存在的系列且有待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结合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自身条件与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在教学中所存在的实实在在的问题,力求做到完善声乐考试制度,达到有效地教学改革之目的,优化声乐考试、提高教学质量,为类似于普通高校声乐基础课程考试钢伴问题及解决,提供一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