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花卉

来源 :作文评点报·小学三、四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lerianfore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卉作为大自然中的植物,开在原野里、庭院里,给大自然装点着美,也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自古以来,人们种植了各种色彩艳丽、芬芳四溢的花卉。一些文人墨客对花卉情有独钟,抓住花卉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尤其是唐、宋诗中,描写花卉、表达爱慕之心的诗句很多,至今人们仍对这些古诗佳句津津乐道。在欣赏古诗佳句的同时,还陶冶了思想情操。
  古代文人养花爱花,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爱好。他们视花如命,将对花卉的爱好都倾注于诗文之中,以表达自己的种种感情。同学们,我们不妨来欣赏一下这些描写“花卉”的名句,体会诗句中所蕴含的深意,增强我们的审美意识。
  【赏读】
  这首《忆秦娥·箫声咽》写的是一位长安女子,自从亲人离家以后,她就寝食难安,从春到秋,年复一年,亲人一直杳无音信。词人借箫声、弯月、柳色、乐游原、汉家陵阙等悲凉的景色,写出了秦娥的离别之苦。全词伤今怀古,言简情深,气势雄浑,意境高远。
  上阕写春愁,以苍凉的景色渲染了秦娥的离愁别恨。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若断若续,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看到楼上正挂着一轮若明若暗、冷漠凄清的弯月。秦楼上的弯月依稀可见,桥边柳色年年依旧,这些都能见证当年与亲人在灞陵桥上离别的情景。
  下阕写秋思,由登乐游原到音信断绝,词人触景伤怀,把个人的愁思与故国兴衰、历史变迁融为一体。冷落凄凉的秋天,登上地势高敞的乐游原,遥望咸阳古道,车马稀疏,亲人多年来音信早已断绝。在西风萧瑟、落日余晖下,眼前只见汉王朝的陵墓一片凄冷荒凉的景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宋·朱熹《题榴花》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開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
  ——唐·施肩吾《杜鹃花词》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唐·刘方平《春怨》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唐·李商隐《赠荷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
其他文献
一身闪亮的鳞片,一个圆圆的大脑袋,一条强而有力的尾巴,透亮扁平的鱼鳍,凑成了活泼機灵的小鱼儿。  微风吹拂着水面,清的水、绿的叶、鲜艳的荷花,像伙伴似的陪伴着小鱼儿。  在微风的吹拂下,小鱼儿在水中穿行。有的看见人就跑,像个害羞的小姑娘;有的大大方方地展示自己的美;有的游来游去,像个调皮的小孩儿。几条小鱼儿游倦了,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地注视泛着微波的水面。  我往水里撒了一些鱼食,过了一会儿,水里开始
期刊
蒲公英,毫不起眼的小花,在草地中站着。突然一阵风吹来,把蒲公英吹得东倒西歪,一颗颗蒲公英的种子像一个个小伞兵一样向湛蓝的天空飞去。  其中的一个种子有点儿飞累了,就找了一个地方住下了。风吹起的土将它越埋越深,它很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它对蚯蚓说:“蚯蚓兄,外面的世界長什么样啊?”蚯蚓说:“外面的世界是光明的,有像贝多芬一样的音乐家小鸟,有像一个个巨人似的大树……”种子心里乐开了花,铆足了劲儿向上长。 
期刊
【原文】  有鹦鹉飞集①他山,山中禽兽辄②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③见,便入水濡④羽,飞而洒之。天神言:“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⑤!”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⑥是山,禽兽善行,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⑦感,即为灭火。 (选自刘义庆《宣验记》)  【注释】  集:停留,栖息。  辄:总是。  遥:远远地。  濡:浸,沾湿。  何足云也:(你洒的这点水)怎么能
期刊
今天,奶奶从市场买回几条昂刺鱼,它们在水中开心地游来游去。我被其中的一条吸引住了,就央求奶奶说:“奶奶,这条鱼让我养几天好吗?”奶奶禁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只好同意了,我开心得又蹦又跳。  这条鱼非常好看,瞧!它身上的斑纹五彩缤纷:有灰黑色、黄色、橙色,还有的颜色我辨不清。它一共有六个黑色的鳍,当它在水里游的时候,鱼鳍就像船桨一样在水里荡来荡去。背上的鳍硬硬的,尖尖的,就像一根根小银针。它嘴边的须细细
期刊
我从小就特别爱吃面,尤其是妈妈煮的面。  有时候因为淘气被妈妈批评了,就赌气不肯吃饭。到了晚上,肚子咕咕叫,又不好意思说饿的时候,竖着耳朵的我就会听见妈妈在厨房煮面的声音。知道是为我做的,心里发狠,别吃!千万别吃!多饿一下让她心疼!然而五分钟后,妈妈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红油小面外加一个煎蛋推门而入的那一刻,所有坚定的信念开始土崩瓦解。妈妈一边故意大力地拌着那碗撒着小香葱的宽汤猪油细面,让香气最大限度地
期刊
什么样的书适合青少年阅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格调健康、品味出众,是青少年读者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今天我为大家推荐蒂莫泰·德·丰拜勒的《橡树上的逃亡》,打造完美心灵,培养高尚情操,体味不同人生。  【作家简介】  蒂莫泰·德·丰拜勒,出生于1973年,早期从事教师工作,但很快开始专业的戏剧创作。1990年,他开创了一个剧团,自编自演把作品搬上舞台,并且一直没间断过撰写剧本。他18岁那年创作出的《
期刊
【龙头】  我是一只一岁的雪豹,有着尖锐的爪子,鋒利的牙齿,一身雪白的皮毛显得特别威武。我的家乡在青藏高原,那里是高寒地区,人迹罕至,物产丰富,是我们的乐园。我的家人有妈妈、两个哥哥和一个妹妹。我们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这里有无数的猎物供我们美餐,有甘甜的雪水供我们饮用。在阳光下,我和哥哥、妹妹们在草地上嬉戏玩耍,过着非常幸福快乐的生活。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皮毛成了人们追求的物品。猎人们来到
期刊
“本是王者香,托根在空谷。先春发丛花,鲜枝如新沐。”兰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争相歌咏的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也是我最喜爱的花。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阳台的一角多了一盆毫不起眼的“草”。好奇怪——为什么把一盆“韭菜”搬到阳台上来了呢?妈妈告诉我:“你可不要小看它,它可是被誉为‘四君子’之一的兰花。”  我听后,不禁细细地打量起兰花来,它修长的叶子碧绿碧绿的,又细又尖,还有一些垂下来了,有些像茅,但
期刊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樂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  灞陵:在长安东郊,汉文帝刘恒之墓。附近有灞桥,汉唐时代送旅人东行,到此折柳道别。  乐游原:又叫“乐游园”,在长安东南郊,是汉宣帝乐游苑的故址,地势高,可以远望,在唐代是游览之地。  清秋节:指农历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当时人们重阳登高的节日。  咸阳古道:咸阳,秦都,
期刊
今天,我被装进一个黑袋子里,成为“神秘嘉宾”。在一路的颠簸后,我到达了目的地。  当老师拆开袋子后,大家喊道:“哇,是爆米花机!”咦?他们没有发现我吗?我感到既伤心,又生气。这时,一个善于观察的小朋友发现了我,拿起了我和我的伙伴们喊道:“老师,这里还有一袋玉米呢!”没错,我就是玉米。  同学们一听,都开始仔细地观察我们了,有的摸摸我,有的捧起我的伙伴仔细瞧。这时,一位同学像发现新大陆般大声喊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