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邦卡尔曼滤波器的容错组合导航系统设计

来源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SINS/GPS/DVS全源组合导航系统在非理想状态下的容错性差,无法实现多源组合导航系统最优化的问题,建立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导航子系统局部滤波器和基于联邦滤波器的全源导航系统全局滤波器,设计了一种全源容错组合导航系统.通过仿真验证,表明该全源导航系统能够在子系统出现故障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导航,满足临界空间飞行器对导航系统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长时间序列的OAflux3、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大陆东部的120个站点降水资料,应用EOF分解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了东中国海及邻近海域四季海气热通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春、秋和冬季,东中国海及邻近海的潜热通量EOF1模态的显著信号区域较相似,基本位于从台湾海峡南部向东北延伸到东海的大片海域,包括东海东部和流经东中国海的黑潮流域及日本列岛
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中,因其具有产生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而被广泛研究。相关的陆源放线菌的研究报道很多,但海洋中放线菌的研究较少。本文使用选择性预处理方法从16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选择性地分离获得400余株革兰氏阳性菌,主要分布于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 (class))的15个科的21个属和芽孢杆菌纲(Bacilli)的3个科的7个属,包括首次发现可从深海沉积物中分离到Geoderma
本文分析了2006-2007年“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春夏秋冬四个航次的台湾海峡调查数据和1995-1997年“中日副热带环流”春夏秋冬四个航次的台湾东部海域调查数据,通过对水母类数量、物种数、优势种空间聚集特征等指标的分析,探讨了台湾海峡和台湾东部海域水母类种类多样性和数量分布。研究结果如下:1.台湾海峡春夏秋冬四个航次102个站位样品中,共鉴定出水母类189种:其中水螅水母
目前,卫星高度计在远海测量的瞬时海面高度的精度可达到5cm,极大的促进了大地测量学、地球物理学、海洋学研究等领域的发展。但是,在近海,由于受到近岸陆地、海洋地形、地球物理环境等因素影响,高度计数据质量下降,导致近海高度计数据缺失较为严重。近海是影响人类活动最大的海域,有必要对近海高度计数据的修复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波形重跟踪算法对台湾周边海域7年的Jason-1 SGD
随着工业生产对热稳定生物催化需求的增加,嗜热微生物作为有价值的酶的来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试验中,一种新的非特异性核酸酶GBSV1-NSN从海洋嗜热细菌噬菌体GBSV1中第一次被发现,它与已知的核酸酶氨基酸序列没有明显的同源性。GBSV1-NSN在Escherichia coli中重组表达纯化后,呈现出非特异性核酸酶的性质,能够降解各种类型的核酸,包括环状双链DNA、线状双链DNA、单链DNA
L10是Aeromonas caviae CB101的转座子突变株,研究发现它可以在LB培养基中组成型表达几丁质酶和二糖酶。Tail-PCR和测序发现,两株突变株转座子插入的位置均是GlcNAc利用系统中的nagA基因3’端。以L10 Tail-PCR的产物为探针,利用southern杂交从CB101 cosmid基因文库中筛选到克隆子一个包含nagA基因的克隆子。步移法测序发现克隆子包含GlcN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资源宝库,深海和温泉微生物作为其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日益成为人们开发利用的焦点。由于生长环境的极端特殊性,使得它们具有无数陆地生物所没有的酶类和其他代谢产物来适应这种对大多数生物来说是难以生存的环境。它们细胞和酶蛋白独特的耐热性和与之相适应的分子结构,使之成为了人们开发利用的重要生物资源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从中分离和提取的新颖工业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在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
从深海沉积物样品ES0109中分离到一株具有高内切葡聚糖酶活力的细菌DY3,对其16s rDNA序列的分析表明该菌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sp)的Pseudoalteromonas citrea和Pseudoalteromonas elyakovii的同源性都为99%。DY3在8℃环境中分泌的胞外酶能水解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CM
深海是一个巨大的有机碳源贮存体,在全球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深海沉积物占据地球表面60%以上,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深海微生物通过区系调整与个体代谢途径的改变,不断适应各种碳源及其它环境参数的变化,同时微生物区系的活动也反作用于环境。迄今,对深海细菌群落对有机碳反应的动态过程了解甚少,且几乎未涉及分子生态研究。 本文研究的样品,是于2002年5月到2003年1月期间,经由中国大洋协会深海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