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创新型国家 培育创新型人才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关系的研究》的开题会暨课题研讨会。这项课题是继“八五”规划“学生实验能力调查”之后又一项涉及教仪行业发展、涉及仪器装备发展方向与政策制定与实施的重要科研项目。
  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作为课题的承担单位,负责课题的具体组织与管理工作。感谢参加今天会议的各位领导对本课题的支持,感谢各位专家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课题给予了大力指导和帮助,感谢教育装备战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参与,欢迎各位课题组成员的到来。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加强理论研究,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
  
  今年在全国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今年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教育公平;二是优化教育结构;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是推进素质教育;五是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发展目标。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完成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历史性任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主题。
  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必须要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根本含义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核心,这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人才培养,才能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在统筹考虑我国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署。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具体举措,这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当今世界,知识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人才培养与储备成为各国在竞争与合作中占据制高点的重要手段,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特别是当前的“十一五”时期,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精神,不断推进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予以落实。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实验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与探索能力。因此,通过实验活动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个发展、实践的过程,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过程。实施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的未来,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未来。到21世纪中叶我国开始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阶段,今天的中小学生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因此,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素质教育,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荐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各级各类教育都要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快课程、教材、教育方法和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把中小学生从过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
  当前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我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过学生动手能力的调查,当时结果表明,我国学生的动手能力情况不容乐观。200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起始年级都进入了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全面的贯彻落实。然而素质教育的推进仍然面临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具体表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欠缺;实验教学有被弱化的趋势等。
  此项课题的开展,对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实践能力很有必要。通过此课题,能够研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行的实验活动与学生的实践能力之间的关系和相关程度,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开展学生实验活动的频度和方式提供有益的指导。
  从今天开始,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关系的研究》就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圆满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发挥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研究的支撑、推动和引领作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相信,在部领导的支持关怀下,在课题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一定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和水平的不断提高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作者为中国教学仪器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所长)
其他文献
摘 要DSP 的迅速发展使图像信息的传递范围不断扩大,实时数字视频压缩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DSP上用软件实现视频压缩成为数字视频压缩标准应用的一个亮点。基于此,文章对H. 264/AVC视频编码器的DSP实现做一些探索。  关键词 H.264/AVC;视频编码器;DSP  中图分类号 TP393.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8-0094-03    1 高速实
伴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以来的伟大历程和光辉成就,江西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为全省的“两基”达标、中小学校教育教学和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为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发展历程      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的三大建设之一,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开展素质教育必备的条件保障,包括实验室、图书馆(室)、计算机、校园网以及音乐、美术、体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
无效或低效教学现象普遍存在,要减少并清除这种现象,就要从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入手。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新课程新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陌生的。面对新课程,如何才能让课堂更精彩、更有效呢?笔者认为有心、有情、有行才有效。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首先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各维度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认真学习新课标,弄清课标中相应阶段学生的知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问题支架“来到哪里,看到什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讲一讲故事。  2.对比结果,尝试提问,理解风妈妈的话。  3.借助问题支架“来到哪里,看到什么,怎么想的,做了什么,结果怎样”,试着创编故事。  4.借助旧知,观察发现,写好左窄右宽的“路”和“场”。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复习生字,回忆内容  一、复习生词,扩词造句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风娃娃》。先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各位朋友!  这届展示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会议精神和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的时候召开的;因此有特别特殊的意义。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并明确提出教育要完成三大任务,抓好三项重点工作。“三大任务”是办好义务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三项重点工作”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虽然说课外阅读是个老话题,但却仍是实际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点。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在这个老话题上再做文章,再搞研究。    1 转变观念,激发兴趣    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必须为他们打造一个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从何而来?从博览群书中来,从大量积
本课生字  要认的字:葫 芦 藤 谢 蚜 盯 啊 赛 感 怪 慢  要写的字:棵 想 言 治 谢 盯 邻 怪  教学设计  一、认识葫芦,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认识葫芦。  出示谜语:“小时嫩绿毛茸茸,长大全身金灿灿。腰细肚子大又圆,挂在藤上荡秋千。”学生猜谜语,出示葫芦图片及“葫芦”字卡,读准字音。  2.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葫”和“芦”。  提示学生观察“葫芦”两字, 上边草字头表示它是
教学目标:  1.认识“祖、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啊”等9个字,会写“祖先、原始”等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第2~3小节中的问句。  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2~3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些什么。  4.能认读含有“摘、采”等动词的词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随文识字,感受摇篮之大  一、激趣导入,认识“摇篮”  1.出示 “摇篮”的图片
修改作文到底什么时候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在日常教学中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教,有的没教;有的多教,有的少教;有的会教,有的教错。细读统编本三年级上册教材,非常欣喜地发现:教材直面焦点,呈现得相当清晰,并给予了明确的解答。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板块,出示了三类常见的错误句子——我们称之为“病句”——并示范使用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还对三种修改符号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