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三步曲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w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数学教育具有创造之本型,数学是人类自由的创造物。”这句话明确了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最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就成为整个课堂教学设计的核心了。下面谈谈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饮水思源,从筑基开始,提出问题,预设情境
  我在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习题课时选了这样一道应用题:
  (□)一列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列慢车长220m,时速为48km,问:
  (1)两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2)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前,快车从追上慢车车尾开始到刚好与慢车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双动态的典型应用题,一般来说学生是很难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事先并没有直接给出原题(□),而是将(□)中的题目条件变改,出示给学生的是:
  (△)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座桥长220m,火车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桥需要多少时间?
  这是一道动静态的应用题,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作出示意图分析、弄清题意,获得正确、完整的解析过程的。在学生弄清此题后,我便开始——
  二、挖沟引水,从研究、探索开始,延拓创新问题,创设情境
  我要求学生将(△)中的条件“一座桥长220m”任意更换为其它条件,提示他们最好改变为动态的事物,重新自编应用题(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我将学生自编的应用题收集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①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一山洞长220m,火车从车头进洞开始到车尾刚好离洞需要多少时间?
  ②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时速,故用akm代),问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车头相遇到车尾刚好相离需要多少时间?
  ③一列火车长180m,时速为72km,另一列火车长220m,时速为akm,两车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前,快车从车头与慢车车尾相接到刚好与慢车车头完全错开需要多少时间?
  更有优秀的学生,在②③中增加“两车距离bkm”的条件,①与(△)当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但②③则是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提出的问题。这个过程产生的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因为这个过程渗透了问题情境、情绪情境、教室情境的创设。
  三、水到渠成,解决问题,体验情感
  我要求学生自己解答以上自编的问题,他们都能准确的给出解答过程,并都能清楚的说出分析问题的步骤。此时,学生兴趣特别浓,结束之后,我告诉学生,事实上,我本要出示的原题正是②③综合应用题。学生此时情绪更高,我顺水推舟,启发学生今后遇到问题时,不仅要会解答,更重要的是要善于解后总结,发现新的问题,因为我们在书本上遇见的常是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而实际问题往往又正好是这些问题的延拓。上面的教学例子正是情境创设教学功能的体现。
  在上初二《全等三角形》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道习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对应相等,第三边上的高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在解决这道习题的教学过程中,我仍采用前述“三步曲”模式,其功能主要有:
  1.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对于上述的几何证明题,学生都能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但我诱导学生不要停留在命题的愿意上,分组讨论,试更换命题的条件,看结论是否依然成立。结果学生给出下面几种命题:
  第一类:将“第三边上的高线”换成“第三边上的角平分线”或“第三边上的中线”。
  第二类:将“两边”换成“两角”,并将“第三边”换成“两角的夹边”。
  第三类:将第一类、第二类命题综合成一个命题“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与另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边(或两角)对应相等,第三边上(或两角的夹边上)的派生线也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这里派生线是指三角形的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给出上面几个命题以后,学生自己写出了证明过程,此时他们积极性很高,毕竟这些命题都是他们自己提出、自己解决的,因此我感受到:“教学生问比教学生答更重要”。但这几个命题中学生对“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有困难,我告诉学生,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这个命题的证明非常简单。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教与学都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但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努力的付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作指导,就一定有收获,在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学生自己证明了“两角及夹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命题的正确性,并且他们前述几个命题都可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过程更简洁,更为使我惊诧的是,学生未在我的指导下自己又发现了另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若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有一条对应的派生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这个命题他们又发现,将“派生线”换成“三角形的边”命题也成立。因此,这个命题最后成为:“若两个相似三角形中,有一条对应边(或派生线)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对于学生发现的这个问题的正确性应归功于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的教学功能。
  3.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
  学生在总结出前述几何命题的正确性之后,自信心倍增,我借助此时的气氛,激发学生,告诉学生如何在学习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总结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结论。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反客为主。从作为问题的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提出者,进而解决问题,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更有用,更有意义吗?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理念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作为中学数学老师,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下面是我做的几点尝试。  一、设置好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充分重视“问题情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适宜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
期刊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在如此高压
期刊
摘要:确实,呆板、单调的课堂气氛像安眠剂,使学生思维受阻、凝滞;而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则像兴奋剂一样刺激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课堂提问 兴趣 能力    在语文改革的实践中,我对小学生课堂学习的情绪、心理作了观测、调查和分析,发现: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受着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确实,呆板、单调的课堂气氛像安眠剂,使学生思维受阻、凝滞;而活泼、有趣的课堂气氛则像兴奋剂一样刺激学生的思维,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集中的注意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这是说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将注意
期刊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情境教学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所以,它突破了以往教法唯智主义的框框,在教学实践中显示出很大的优势。  一、导入新课,创设思维情境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得好,便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
期刊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课堂 教学 效率 析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
期刊
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承、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学生情感的优化。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作方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才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一、利用语文教学的特殊性,以情激情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即运用正向的、积极的
期刊
【摘要】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又是基础之基础,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 语文教学 创新    一、更新观念,强化主体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新,首先要更新观念。没有创新的意识,没有新的教学观念,创新只是空话而已。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首先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不墨守成规,敢于向传统挑战。课型要创新,设计要创新,课堂组织形式要创新,教学方法要创新
期刊
摘要: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找到答案的一种教学模式,依据杜威和布鲁诺等人的观点,照眼于思维力和意志力培养并进行总结的教学模式。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  关键词: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自课改以来,广泛的在教学中运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走了不少弯路。    一、理论研究  研究探究式教学
期刊
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得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教师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方法层出不穷,但也存在以下的问题:机械抄写,简单重复,“题海战术”等。学生忙于应付作业,导致较多学生缺乏灵活性,产生厌学情绪和由此对教师产生反感情绪并与日俱增;而教师也是苦不堪言,教学效果却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  1、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缺乏交际.;  2、作业没有弹性,却乏层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