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小学体育活动开展策略研究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寄宿制学校教学形式比较特殊,应合理分配时间,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晨练活动,尽可能降低寄宿制学校与社会脱节的负面影响。科学安排各年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内容,增加寄宿制学生的在校锻炼时间和次数,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强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加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能展现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寄宿制学校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小学体育;活动开展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224-02
  我国教育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越来越多。一方面,课程的繁重使得部分学生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在小学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小眼镜”“小胖墩”和“小豆芽”;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忽视体育锻炼,沉迷网络和手机游戏,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多重压力下,学生渴望能走出教室,参与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缓解学习压力、健身娱乐、呼吸新鲜空气和发泄不良情绪的欲望日益增强。寄宿制学校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能够提供学生学习所需的教学条件以及基本食宿条件和生活设施的学校,为家长解决了很多教育孩子的烦恼。寄宿制为教学资源的整合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方式比较单一,寄宿环境相对封闭,也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带来了一定影响。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期,如何开展寄宿制学校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值得学校和体育教师研究的问题。
  一、合理分配时间,开展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活动
  寄宿制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由于长期居住在学校宿舍,与学校教师和同学相处的时间比较长,学校、教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影响会比较大。同时,由于学生作息时间安排相对固定,所以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合理分配时间,利用统一的起床到上课时段,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晨练活动[1]。
  首先,利用大操场的场地,开展军体操项目,这个活动可以是全体学生统一进行;另外,还可以分班级进行跑步活动,这个活动应以年级为单位,一、二年级只跑400米;三、四年级跑800米;五、六年级跑1200米,晨练体育活动的开展能为后续各项文化课程的开展增添更多的活力。
  其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跳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等各类不同的体育项目,让学生自由选择每天的晨练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另外,学校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的体育器材进行改造。可通过对长短绳、篮球等教学器材的开发,打造《快乐球操》《绳舞飞扬》等特色体育课程,使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多姿多彩,不再枯燥无味。
  最后,除开展特色晨练体育活动之外,还可以利用放学到吃饭之前的时间段、饭后到晚自习前的时间段,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各项体育活动,可以班级单位为单位,也可以小组自由组合为单位。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尽可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感受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2]。
  二、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合理开展教学活动的
  策略
  首先,体育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3]。小学校园中6—14岁的学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寄宿制学校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根据学生放学时间的长短和各阶段学生的生理特点,以及高年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和低年级参与能力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体育活动的场地和内容,科学安排各年级学生体育活动锻炼的时间和内容,而不是“一刀切”。特别是高年级学生,他们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对活动四肢、放松眼睛和大脑神经、走向室外、呼吸新鲜空气的欲望比较强,即便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在应对升学考试压力的同时也不应该松懈对身体的锻炼。
  其次,开展包括体育在内的多样化课后活动,增加寄宿制学生在校锻炼时间和次数。寄宿制学校可以考虑合理利用下午放学后的时间,适当延长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做到周一至周四连续,为学生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和次数,让学生在校参与体育锻炼有一个良好的延续性。
  再次,合理安排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强度,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精心筛选体育活动内容,既要适应当下学生生理及心理的成长规律和特征,满足学生健身和娱乐的需求,又要体现体育活动在育人方面的多重价值。立足学校实际,以社团或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包括基本的速度、平衡、灵敏、耐力、柔韧、力量素质类;基本的走、跑、跳、投掷、爬、钻、跨越等相关能力的锻炼;常见的校园篮球、乒乓球、足球、体育游戏等。通过体育锻炼的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坚毅勇敢的品质,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打下良好基础[4]。
  体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体育锻炼,培养运动兴趣。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其参与的体育活动强度不宜过大,应适中。通过体育活动既达到锻炼效果,又激发学生持续锻炼的欲望。较大强度的体育锻炼活动不应是学校所追求的,寄宿制学校应以“乐童”为本,在体育活动设置中秉承趣味性原则,做好体育活动备案,在了解学生在运动方面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加强校园体育活动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三、积极融入社会,加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策略
  寄宿学生缺少家庭的陪伴,所以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更加紧密。学生一般从星期天晚上六点钟到校点名,周五下午才能正常放学,几乎一周的时间都在学校范围内活动,与社会脱节的现象较突出。而加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是寄宿制学校积极与社会接轨必要途径之一。研学旅行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之一,是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方式。学校体育课程与研学旅行的结合,能够延伸体育课堂,整合校内校外体育资源。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这表明体育还可以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形成“大体育”教学格局。基于此,要让学生在扩大的体育“资源池”中获得丰富的成长空间,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完全人格”,增强个人体质与精神力量。学校开展体育研学旅行还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养成运动习惯,提升身体素质。从学生层面看,体育课程不再是无趣且复杂的技巧性课程,也不再是没有层级体系的“次要”课程,而是一门帮助自身补齐短板、提升学校生活幸福感的重要课程。这一转变能提升体育学科在学生主体认知中的地位,能够极大地提升体育学科的价值。
  研学旅行的突出特点之一就是能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让学生融入当前所处的情境,就要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扮演的角色,布置体育研学旅行任务,增强课程趣味性,帮助学生自主地融入角色,在体验中探索、讨论、总结,学到新的知识。开展体育研学旅行时,需要着重关注线路安排、活动指导、场地选择、角色引导、任务设置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沉浸式”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达到既定目标[5]。此外,小学阶段,开展体育研学旅行要着重提高课程的吸引力,进而提升学生在课程中的主动参与度。
  学校应偏向于分批次组织中小规模的体育研学旅行。因此在设计课程时要着重关注500人及以下容纳量的体育研学旅行场地。小学生的自控力与自我保护能力较差,所以学校要组织班容量较小的体育研学旅行。因此,学校在组织体育研学旅行时,可着重考虑场地资源丰富的体育院校、体育小镇等,教师教练人员充足的训练基地、体育代表队等,体育文化悠久、底蕴浓厚的传统体育发源地、少数民族地区等。
  寄宿制小学的教学形式比较特殊,而体育教学是寄宿制学校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学校和体育教师应合理分配时间,开展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科学合理组织教学活动;加强体育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积极与社会接軌,让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参考文献】
  [1]郭银.寄宿制小学开展阳光体育的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7(32).
  [2]周静雯,李昆前,王亚路.寄宿制小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20).
  [3]彭增昌.农村寄宿制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9(4).
  [4]王新文.如何发挥生活指导教师在寄宿制小学校园足球运动中的作用——以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南关小学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17(2).
  [5]蔺海沣,曾雪梅,谢雯港.民族聚居地区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问题与改进策略——基于西北地区G和Q两省民族聚居地区56所寄宿制小学的调查[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中,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相比其他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拥有显著优势,能帮助改善初中体育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对促进初中生的生长发育,推动初中体育教学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中游戏教学法的应用展开探究,以便更好地服务初中体育教学。  【关键词】初中阶段;体育教学;游戏教学法;应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如今,教育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各学校关注的重点。本文结合兰州新区第五小学实际特色,从五彩校刊、优秀传统文化与五彩校本课程的开展三个层面论述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策略。旨在为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教育;校园文化;五彩特色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222-02  校园文化建设是小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教学中,词汇拼读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学习时,英语词汇的大量学习和记忆给学生带来诸多困难。建立英语字母或字母组合的音形对应关系,是英语自然拼读法的核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从课堂教学到自主學习再到自然学习,养成主动学习意识,这种渐进式教学也得到很多英语教师的关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英语自然拼读法还可进一步优化应用。本文结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对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渐进
期刊
【摘 要】初中政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要提升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质量,就需要立足当前时代,对传统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与创新,如使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应用的特点和优势,探索多媒体技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中
期刊
【摘 要】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怎样的?一千个教育工作者或许会有一千个回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理想的教育必须是适合孩子的教育。有效的教学评价策略能鼓起孩子的自信,挖掘孩子的潜能,激活孩子创造力,让孩子活得健康、活得主动、活得充实,促进孩子全面、和谐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评价;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
期刊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有助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基于教学实践,具体分析小学音乐教学翻转课堂的应用条件、教学策略及实践反思。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翻转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36-0220-02  随着网络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教学法逐渐应用于
期刊
【摘 要】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拥有披荆斩棘的能力,是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本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策略,借此推动学生德育思想进步。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英语;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0)
期刊
【摘 要】赏识教育即在学生的成长中,对学生已取得的成就或进步予以真诚的赞扬,使其明是非、辨对错,鼓励其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再接再厉,获得更大成功。本文从研究代入式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运用的意义入手,通过探讨如何做到代入式赏识教育,分析代入式赏识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提出通过做到不比较、欣赏和赞美出自真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在小学教育中做到代入式赏识教育。  【关键词】代入式赏识教育;小学教
期刊
【摘 要】幼儿园阶段教学中,课程游戏化建设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园内生活,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同时还能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立足于游戏精神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方式,以期为幼儿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保障,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 要】直观性是低年级小学生思维的主要特征。要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品德的自我建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让其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进行道德体验与内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留白为道德与法治课堂走入真实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教师把握低年级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用学生的实际生活素材对教材进行有效的“补白”,将课堂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融合,将积极引导与品德自主建构有机结合,有助于使学生达成“道德自为”的最终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