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o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就非常重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可见,低学段是进行课外阅读的黄金时期。《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提出: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对于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如何引导他们完成这个阅读目标,培养阅读兴趣和习惯,我认为,低年级课外阅读在于老师的指导,得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使他们形成习惯,感受阅读的乐趣。
  在实际教学中,关于课内外阅读,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尝试的。
  一、关注学生对阅读的欲望,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书不可能顷刻间就“如饥似渴”,必须循循善诱,结合学生的读书欲望逐步培养兴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教师要以趣味活动为导,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这种“需要”。比如在我的班上,学校征订了一些儿童读物,我班最多的《少年百科知识报》,《三字经》,《千字文》、《动物世界》等,这些都时带拼音的,很适合儿童阅读。平常我经常和孩子们谈心交流,了解他们读书的情况和爱好。有意地引导学生健康的读书和读健康的书;一些好的读书习惯、读书方法也能得到张扬。
  二、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显得有些茫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阅读教学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交流、批判等环节,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我的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着重渗透读书方法。首先在初读阶段,课堂上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阅读教材,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把课文读熟,要求读通顺、流利,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查阅有关资料自学课文,做到学习新的课文时,已能初步感知理解课文。接着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在阅读富有文采的课文时,每当发现优美词句或精彩片断着重指导他们学会分门别类地进行摘抄,并反复熟读,背诵积累。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阅读情况,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交流心得。在课内阅读中,教师善于在课堂上总结阅读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训练中形成一种阅读能力,为课外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课外阅读指导,要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要指导学生从简单的趣味性配图注音读物开始,从单幅图一句话到多幅图一段文,逐步发展到二年级时的每天一则小故事。阅读的内容以童话、儿歌、民谣及浅显的配图寓言为主,强调故事性、趣味性、形象性。篇幅力求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在我的班上,我要求家长积极支持学校,每期多为孩子购买课外书,并积极做好推荐,还定期在班上做好轮换,又引导图书管理员大量从学校图书室进行借阅,努力增加阅读量。如果光有书不看也没有实在意义,所以我还特别规定要养成定时阅读和汇报的习惯。
  在课外阅读这一环节,我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确保书量充足;规定阅读时间;加强方法指导;注重汇报交流;关注个别指导;树立榜样感召。
  三、努力提高集体意识,共创良好氛围
  在阅读教学中,我深深感觉到,学校阅读不难,但家庭阅读特别难。在我们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父母外出务工,孩子们由年老的祖父母照顾。在我的班上,一半是留守儿童,一说到买书,老人们常说的是,学校发的都读不完,还买啥呢?何况孩子们回去自己也管不了。初听这话,我觉得任务艰巨,但我从没放弃。结合下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家访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我积极与老人们交流,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家长意识提高了,工作开展也顺利了。到后来的日子,很多家长能自觉自愿地陪着孩子们一起读。在召开家长会时,家长们分享的读书故事着实让我感动。因为有好多的家长识字不多,但是在经历和孩子阅读后,自己也有了不小的收获,大家共同成长,多么让人欣慰呀!
  四、充分挖掘资源,营造良好课外阅读氛围
  近20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的技能就是掌握知识的技能。所以我经常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提醒家长们:“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多阅读!要好读书,读好书”。在我的不断坚持提醒的指导影响下,家长们也进入了相关的网站进行自觉的阅读,在班级QQ群、微信群中经常可以看到大家分享的好文章,可以听到孩子稚气的朗读,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一个优美的段落,点点滴滴,精神可嘉的,氛围可赞!
  明显感觉到不知不觉中家长、学生、老师都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五、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加强示范引领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和示范,時刻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师的改革意识、阅读品位、兴趣爱好、自身的语文素养等诸多因素也影响着课外阅读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自身也要多提高的“课外阅读”水平,从而有效地指导学生。
其他文献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教学的目标,因此作为一线美术教师,要重塑教育理念。那么如何在美术欣赏课中通过有效的方法手段提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审美能力呢?近年来,虽然美术欣赏教学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但是通过对随机抽取的三、四年级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现状调查以及多年的教学实践,了解到目前小学中年级学生的美术欣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里特点  三四年级的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点是自我意
期刊
幼儿基本体操是幼儿园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可锻炼幼儿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和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幼儿勇敢向上的自信心和毅力,增强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幼儿抵抗疾病的能力和健康水平。经探索表明:它对发展幼儿肩、背、腰、四肢等肌肉群,养成幼儿良好的身体姿态和正确的动作,提高幼儿控制、平衡、协调身体动作能力和准确性,都有着其他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今后幼儿健康成长奠定了基础。2016年我园被选为岳阳楼
期刊
一、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有以下优势:  1.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单一,不灵活,学生兴趣不高。而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选用生动的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创设新颖的情境,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不断冲击,营造轻松愉快、
期刊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时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变革。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也倍感高兴,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投入课程改革,通过优化教法,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一、化抽象概念为直观,帮助学生识记、理解  《小学数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可见,语文课程的本质是语言的学与用。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经典诗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本类型,具有丰富的语用价值,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深入挖掘经典古诗文的语用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
期刊
在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一写作文就犯难,这种情况教师怎么办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从作文来说,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所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爱写、乐写,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  那么教师如何去做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爱写、乐写作文呢?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社会性、实践性和自身的魅力走入了校园、走近了孩子,在十多年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中,我们一直立足于校本特色,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探索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从校级和年级两个层面开展,分研究性学习和校本综合实践活动两大板块,使学科教学、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科技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它的开发与实施为师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
期刊
幼儿园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了幼儿园教师及幼儿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对集体教育的有效补充,而且也是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的选择、计划的活动”和“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区域活动承载着独具的教育价值,既把课内和课外的行为
期刊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在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中,所有学科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归纳为三项:即个人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其最终目标就是使孩子成为一个健全的个人,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育教学中构建充实鲜活的生活化的课堂,让课程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更有效地融合起来,实现数学课程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最终实现教育目标。  一、巧借三“使”,让学生在体验中成长  (
期刊
小学的合唱训练对于培养小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在合唱教学中开展科学的分声部训练,让合唱活动发挥其高效性和科学性,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完成音乐作品,更加深刻地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提高音乐合唱的表现力。以下是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行分享。  一、训练节奏,指导听辨  小学生的节奏能力是合唱训练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通过教师分声部的节奏训练来指导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