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念曾:参与河内“刺汪”的外交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464j7428b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念曾(1893年~1965年),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后留学法国,获巴黎法科大学法学学士及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教育部学习员,驻法使馆主事及随员,驻丹麦使馆馆员,驻瑞典使馆三等秘书、国际联合会中国代表办事处二等秘书、北京外交部佥事兼副科长。1930年任国民政府外交部亚洲司第四科科长并暂代第一科科长及亚洲司帮办。此外曾任俄文专修馆、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等职。1934年至1935年任驻苏联伯力总领事。此后曾任驻越南河内代理总领事。在驻河内总领事任上,许念曾不仅对军统河内刺杀汪精卫行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配合,还与法国驻越总督就经越南的过境运输问题进行了交涉,为维持战时援华物资通道做出了积极努力。
  参与河内“刺汪”行动
  抗日战争期间,以汪精卫为首的主和派对抗战前途完全悲观失望。1938年12月19日,汪精卫、周佛海经昆明叛逃越南河内,并在12月29日发表了响应日本首相近卫声明的“艳电”。当晚,蒋介石召见军统首领戴笠,布置刺杀汪精卫行动。
  为了尽快全面掌握汪精卫在河内的一切活动情况,戴笠亲自出面请蒋介石侍从室秘密通知外交部密切配合,由外交部密电国民政府驻河内总领事许念曾大力协助,查明汪精卫在河内的一切情况,随时为军统人员提供方便。许念曾在越南担任总领事多年,不仅在华侨中受到广泛尊敬,还与法国及其他国家驻河内官员广泛交往,特别是与法籍警察总监私交深厚。
  许念曾没有令戴笠和军统行动组人员失望。在戴笠抵达河内当晚所召集的秘密会议上,许念曾向戴笠汇报了汪精卫的住址和住所内房间安排情况。戴笠对此甚为满意,希望许念曾继续给予全力协助,许诺事成之后将向蒋介石建议“优予擢升”。此后,军统行动组在河内策划的几次暗杀计划,都与许念曾提供的情报息息相关。如第一次“毒面包计划”,是因为许念曾获悉有个本地人在面包房当伙计,每天早晨为订户送面包,汪公馆也订了一份。行动组遂决定用毒面包毒杀汪精卫,但遗憾的是,毒面包送至汪公馆当天,汪精卫恰好没有吃面包,该计划告以失败。第二次“浴室放毒气计划”也是根据许念曾提供的情报实施的。汪精卫寓所自来水管出现故障,需要一个水管修理工去修理。行动组遂制定了派人伪装借修水管之机在其浴盆下安放毒气的计划。但由于毒气瓶被发现而未能成功。尽管军统行动组在河内制定的几次刺汪计划都因不同原因遭到失败,但许念曾在多次刺汪行动中不遗余力侦察和提供情报的积极贡献却不容否定。
  主持援华军火过境越南运输的交涉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军封锁了中国东南沿海。为了利用越南的国际通道运入抗战军火与物资,许念曾专赴法国印度支那总督府与主管的政治部长面谈。经过交涉,总督同意中国军火物资在越南通过,惟购自德国的武器除外。但时隔不久,法国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冲突,保护其在越南的殖民利益,不顾国际正义和中法之间的约定,在1937年10月17日发布禁令,规定只有在1937年7月13日以前由欧洲购办,或该日以前由欧洲启运的中国军械才能从越南通过。
  这一禁令首先影响到苏联援华军火的运输。1937年8月《中苏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一批苏联军火拟假道越南运入中国。由于这批军火是1937年11月28日在欧洲启航,1938年元旦才到达河内,因此明显违背了法国的禁令。所以,中国西南运输处河内分处在来船的关单上加了“此系他轮于8月13日由黑海运出,本轮于9月由波罗的海转运而来”的注语,才勉强获得了法越政府的过境许可。
  然而,在军火转运过程中,法越政府又设置了新的障碍。1938年3月24日,越督下令禁止中国使用滇越铁路,河内分处不得已决定用帆船将军火经海路先运至东兴,再转运南宁。经过中国外交人员在巴黎和越南的反复交涉,越督虽同意放行,却提出了两个苛刻条件:第一,帆船须由外海开行,非遇敌舰或风浪不得由越南领海经过;第二,货抵岳山(越南与广东交界处)后,须由外海转入东兴,若由领海内港经过,须在夜间,并不得片刻停留,违者没收。这两个附加条件明显加大了运输难度和航行风险。为保障军火转运安全,许念曾又与越督进行晤谈,要求他对前述条件进行修改,却遭到拒绝。之后,许念曾赶往芒街向驻守该地的法国军官和海关人员疏通,双方达成协议,即货到岳山后,法方佯装不知,为中方运输提供方便。协议达成后,中方组织人员昼夜工作,历时近一个月,至4月24日,终于将3000多吨苏联军火运回国内。由于抢运军火及时,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铨叙厅特别奖励有关人员,许念曾因此获得了海陆空军甲种一等奖章的嘉奖。
  为维持战时中法关系建言献策
  1939年12月10日,中国在越南存放的拟出口的钨砂被越方强行扣留征用。当时正在国内的许念曾获悉此事,立即建议外交部慎重考虑,“盖我物产积存彼境,苟不遂其意,恐不免意外。迨发生意外再设法挽救,自不若允准在先之为愈” 。当时外交部考虑到这些矿产物资是中国换取外汇的惟一货物,且苏、美、英各国早已订购(钨砂为造炮必不可少之物,当时我国钨砂产量占全世界半数),因此不便答应法方要求。许念曾返回越南后也曾设法就此事与法越方面进行交涉,却始终未能与法越方面派出扣留中国存越钨砂的龙东晤面,也无力直接推动此事的解决。12月29日,许念曾致电外交部,分析法方扣留我存越钨砂原因,提请政府在做出应对时一要考虑到我国货物经越南过境,无法摆脱法越方面施加限制的事实;二要考虑到法国人和英国人的民族性格不同,气量大小也有悬殊。关于钨砂问题的交涉中心转到中国驻巴黎大使馆后,许念曾前往法越政治部与相关人员交涉,一方面解释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苦衷,另一方面又劝说法方“勿因小事摩擦,损及双方以往之好感”。
  1940年6月,法国在欧洲战败后,日本要求法越政府完全停止中越运输,并派人监视封锁中越边境。法国殖民当局不顾中方抗议,接受了日本的要求。在日本进兵越南前,中国驻河内各机关推举许念曾为代表面见印度支那总督德古,探寻其对日军的态度。德古提出:“假使法人抵抗日军的侵犯,中国方面将给予怎样的支援?”许念曾将这一情报立刻电告国内,得到的回复是“如法军与我合作抗日,我政府决定派九师兵力援助”。但法国殖民当局仍迁延观望,不做决定。1940年9月1日,许念曾又致电在美国的宋子文与胡适,指出越方为自身利害考虑,准备坚决拒绝日本要求假道,但越方对日的态度取决于其军备力量。由于越南在空防方面,飞机奇缺,特派人从美购机,但却一直未能运到。因此,许念曾敦促宋子文和胡适就越方购机之事迅速疏通美方,晓以利害,尽快将飞机运到越南,以增强越南的防卫力量。因为“我助越,即系自助”,他同时希望宋、胡二人能敦促美国发表维持越南现状的宣言。作为中国驻河内总领事,许念曾为了维系战时中法关系,联合法越方面抗日可谓殚精竭虑。
  在河内总领事任上,鉴于国际形势日趋严峻,许念曾还与钱慕韩在1939年9月以英国人霍洛宾所著《新闻地图》为蓝本,加以增删而编成《最新国际形势图说》出版,以方便国内对于世界各国之历史背景、地理形势等知识的了解。
  1943年1月30日,许念曾调任重庆,署理外交部参事。9月7日,转任驻埃及公使。1946年6月,任驻阿富汗公使。1949年,许念曾随同蒋介石政权去台湾,曾任台北“外交部”顾问。1965年4月28日逝世。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通过这学年在教学中对课堂的探索与实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
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它具有教育、健身、技击、经济等多元价值,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的经济价值不断凸显。文章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从历史的视角梳理了武术与经
孙伏园(1894-1966),原名福源,字养泉,出生于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编辑,有着 “副刊大王”的美称,曾先后担任过《国民公报》、《晨报》、《京报》、《中央日报》等副刊编辑,还主编过《贡献》和《当代》等杂志。孙伏园不仅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编辑,也是一个义薄云天、刚正不阿的人。  1924年,孙伏园供职于《晨报》副刊。一天,他收到一封鲁迅寄来的稿件,这是一首拟古的新打油诗,题为《我的失
在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如何提升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接收,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等,都是当前教学的重点,作为实验性非常强的学科,进行化学实验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重
大规模风、光并网下,计及风、光出力的时序特性对于准确评估互联电力系统的输电可靠性裕度(transmission reliability margin,TRM)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风、光出力的时序特
小学美术教学中,以美育教育为核心,在教学中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与审美能力.儿童绘本具有色彩丰富、形象多样、故事多元的特色,将儿童绘本与小学美
曾昭娟是在1998年首次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演的剧目是一出新编历史故事剧《夫人令》和两出传统折子戏《朱痕记·粥棚》、《谢瑶环·大堂》。过了十年,曾昭娟梅开二度,演的
音乐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帮助学生放松心情,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学生整个成长阶段,不可否认游戏占据了很大的位置.因此,在音乐启
钢琴作为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一直有“乐器之王”的美称,主要是因为其音色具有独特的表现力.然而,触键与踏板作为钢琴的主要元素,对于钢琴演奏出的音色来说具有不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推进的过程,所预设的教学目标需要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教师要构建“互动生成”的有效课堂,在让学生“动”中出现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