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分析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dd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工表面产生的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对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严重的影响。本文主要以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加工表面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改善表面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
  【关键词】粗糙度;性能
  
  机械零件的破坏,一般总是从表面层开始的。产品的性能,尤其是它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零件表面层的质量。表面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蚀性、配合质量都有严重的影响。机械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内容主要包括:表面粗糙度、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表面波度等。本文主要以切削中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和加工表面物理力学性能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1.切削加工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从几何因素方面分析,刀具相对于工件作进给运动时,在加工表面留下了切削层残留面积,其形状是刀具几何形状的复映。残留面积的大小与进给量、刀尖圆弧半径及刀具的主偏角、副偏角有关。对于宽刃刀具、定尺寸刀具和成形刀具等,其切削刃本身的表面粗糙度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也很大。从物理因素方面分析,主要是切削过程中刀具刃口钝圆半径及后刀面对工件的挤压、摩擦作用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使表面粗糙度恶化。当低速切削塑性材料(如低碳钢和不锈钢等)时,由刀具对金属的挤压产生了塑性变形,加之刀具迫使切屑与工件分离的撕裂作用,产生积屑瘤和鳞刺,使表面粗糙度值加大。工件材料韧性愈好,金属的塑性变形愈大,加工表面就愈粗糙。当加工脆性材料时,其切屑呈碎粒状,由于切屑的崩碎而在加工表面留下许多麻点,使表面粗糙。精加工时,因切削深度小,刀刃容易打滑,也影响表面粗糙度。综上所述,在切削加工中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主要有:
  1.1切削用量
  切削速度v在一定的范围内容易产生积屑瘤和鳞刺;减少进给量f可降低残留面积高度。因些合理选择切削用量是降低粗糙度的重要条件。
  1.2刀具材料和几何参数
  实践表明,在切削条件相同时,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的工作表面粗糙度比用高速钢刀具加工的低。用金钢石车刀加工因不易形成积屑瘤,故可获得粗糙度很低的表面。刀类圆弧半径rε、主偏角Kγ和副偏角k′γ均影响残留面积的大小。因些适当减小rε、Kγ和k′γ可使表面粗糙度变低。前角γ1增大可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长,帮有利于降低表面粗糙度。
  1.3切削液
  切削液对加工过程起冷却和润滑作用,能降低切削区的温度,减少刀刃与工件的摩擦,从而减少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长,对降低表面粗糙度有很大作用。
   2.影响切削加工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
  在切削加工中,工件由于受到切削力和切削热的作用,使表面层金属的物理机械性能产生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表面层金属显微硬度的变化、金相组织的变化和残余应力的产生。
  2.1表面层冷作硬化
  2.1.1加工表面冷作硬化
  机械加工过程中因切削力作用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剪切滑移,晶粒被拉长和纤维化,甚至破碎,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和强度提高,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表面层金属强化的结果,会增大金属变形的阻力,减小金属的塑性,金属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被冷作硬化的金属处于高能位的不稳定状态,只有一有可能,金属的不稳定状态就要向比较稳定的状态转化,这种现象称为弱化。弱化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温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强化程度的大小。由于金属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同时受到力和热的作用,因此,加工后表层金属的最后性质取决于强化和弱化综合作用的结果。
  2.1.2影响冷作硬化的主要因素
  从刀具几何参数来分析,切削刃钝圆半径增大,对表层金属的挤压作用增强,塑性变形加剧,导致冷硬增强。刀具后刀面磨损增大,后刀面与被加工表面的摩擦加剧,塑性变形增大,导致冷硬增强。刀具前角增大可减少塑性变形,使冷硬程度降低。从切削用量来分析,切削速度增大,刀具与工件的作用时间缩短,使塑性变形扩展深度减小,冷硬层深度减小,同时,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切削温度亦随着提高,有助于冷硬回复作用,使冷硬程度降低。进给量增大,切削力也增大,表层金属的塑性变形加剧,冷硬作用加强。但若进给量太小,由于刀具对工件的挤压次数增多,使冷硬程度反而增高。从工件材料的性质来看,工件材料的塑性愈大,冷硬现象就愈严重。
  2.2表面层材料金相组织变化
  当切削热使被加工表面的温度超过相变温度后,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将会发生变化。一般切削加工中,大部分切削热被切屑带走,因此影响比较小。
  2.3表面层残余应力
  工件表面经机械加工后都会存在残余应力。残余压应力可提高表面层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而残余拉应力则使耐磨性和疲劳强度降低。若拉应力超过工件材料的疲劳强度极限,则使工件表面产生裂纹,加速工件损坏。
  2.3.1产生残余应力的原因
  (1)热塑性变形的影响。切削加工时,在切削热的作用下工件表层的局部温度比里层温度高得多,因此表层的热膨胀比里层大。当切削过后,表层温度下降也快,故冷收缩变形也比里层大,但受里层金属的阻碍,于是在工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切削温度愈高,则表层热塑性变形愈大,残余拉应力也愈大,有时甚至产生裂纹。
  (2)冷塑性变形的影响。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加工表面受到很大的冷塑性变形,加之切削刀具对已加工表面的挤压,使表层金属向两边塑性伸展,但受到里层金属的限制,因而工件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
  (3)金相组织的影响。切削时产生的高温会引起表面层的金相组织变化,由于不同的金相组织有不同的密度,故会引起体积的变化。当表面层体积膨胀时,因受到里层金属的牵制而产生压应力;反之,当表面层体积体积缩小时,则产生拉应力。实际上,加工表面层的残余应力是上述三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由其中某一二利因素起主导作用。如在切削加工中,切削热不高,以冷塑性变形为主,加工表面层将产生残余压应力。
  2.3.2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
  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因为最终工序在该工作表面留下的残余应力将直接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选择零件主要工作表面最终工序加工方法,须考虑该零件主要工作表面的具体工作条件和可能的破坏形式。在交变载荷作用下,机器零件表面上的局部微观裂纹,会因拉应力的作用使原生裂纹扩大,最后导致零件断裂。从提高零件抵抗疲劳破坏的角度考虑,该表面最终工序应选择能在该表面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方法。
   3.结论
  在机械零件的机械机械加工中,加工表面产生的表面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变化,虽然只发生在很薄的表面层,但长期的实践证明它们都影响机器零件的使用性能。研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机械加工中各种工艺因素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以便运用这些规律来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改善表面质量、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启平.机械制造工艺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2]徐灏.新编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3]毛振扬.机械制造工艺学[M].无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传播”有什么用?“传播”作什么用?本文以“传播价值观”立论,将“致中和”视为中国文化中的主流传播价值观。本文在研读中国传统典籍的基础上,分析“中和”思想的内涵,揭
曲剧《赵氏孤儿》剧本,原本没有“绝亲”之情节,为参加“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五届戏剧大赛”,笔者求得本团剧作家们借鉴其它姊妹剧种《赵氏孤儿》,精心改编创作了《赵氏孤儿·绝
【摘 要】钢结构稳定问题是钢结构设计中的突出问题。本文从钢结构失稳的类型入手,阐述了钢结构稳定性的分析方法,最后结合实践经验,提出稳定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在论述中分析了设计规范中的相关条文的根据及其合理性,对设计人员加深对规范的理解和正确应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钢结构;稳定性;设计     钢材是优良的建筑结构材料,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结构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应用,出
说起曲剧传统戏《火焰驹》,那在我们老家,真可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大多老百姓都能有滋有味地哼唱陶醉几句!而我12岁进艺校的教学戏,就是其中《打路》一折,每每实习演出都能
幼儿是形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重视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既是我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学校工作育人为本。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标。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贯穿在学校全部的、全程的教育教学和管理之中,以达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
《金融市场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完了西方经济学,对经济有了基本了解以后,通过学习《金融市场学》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