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就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他们迎接新的挑战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只有明确办学目的和办学方针,通过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来实现目标。本文作者系新疆林业学校专业教师,多年从事一线专业教学,担任《园林植物保护》课程教学工作,在长期教学中借鉴和尝试过多种教学方法,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教学效果。近两年,作者着重研究和引入了模块法于教学中,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现就模块式教学法在园林植物保护课程中的应用做一粗浅的论述。
一、根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将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合理划分为四大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就业办学。为了使学生在三年中掌握所学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培养良好职业素养,使其毕业后能较快胜任所学专业涵盖的相关工作岗位。 园林植物保护是园林专业当中一门重要专业课。本着课程服务于专业,专业服务于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在园林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中属于园林植物养护当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有管护工、绿化工、种苗工、花卉工等工种,根据各工种所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将园林植物养护课程按职业技能要求划分为五大教学模块:(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和预测预报技术;(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应用;(4)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调查方法;(5)常用农药性质了解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模块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突出实践技能,按实践技能要求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掌握以够用为原则,服务于实践技能。在学时分配上,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至少是1:1,甚至大于1:1的比例,从而在学时上保证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具体实施中,不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按部就班的讲课,而是充分按照每个模块技能要求编写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五大模块间彼此相互关联,互为基础。首先解决模块一: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技术。围绕此模块所涉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要给学生讲到,然后是实验室观察病、虫的标本,认识病虫。结合野外采集病、虫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识别我区常见病虫的能力。也可以先进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带着学生一边识别一边讲理论,讲课形式不限,但目标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新疆地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并且会识别,能简要描述其特征和发生规律。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模块一任务就完成了。其他几个模块同样本着以实践技能为主,围绕技能讲解必要理论知识,按照考核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针对性,学生确实学到了实际的东西,效果比较好。为更好加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除了在课程教学学时安排上,对实践教学学时和理论教学学时有量化外,一般园林专业班级在春、夏、秋季还要安排一至三个月不等的教学、生产综合实习。要抓住这个时机,在实习中结合生产进行讲课,有实践有理论,学生学得非常快。
三、模块式教学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合理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知识分解到五个模块教学中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既要有较强专业技能,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各职业应具备的普遍职业道德和林业行业独特的职业素养。具备了这样的技能和素质,我们的学生就会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就业。
每个模块定一个内容。模块一: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工作态度和严谨作风。模块二:培养学生工作要有计划性、前瞻性和统筹兼顾全局意识,增强对问题把握和驾御能力;模块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钻研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模块四: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模块五:培养学生较强记忆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进行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把以上能力素质方面内容渗入到教学环节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四、实施模块式教学法的成效
(1)通过实施模块式教学法教学实践活动以来,笔者认为此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打破教材框框,将知识融会贯通,将教材进行整和和提炼,让学生很快掌握;(2)模块式教学,目标要求明确,针对性强,考核要求明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3)模块式教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4)模块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矛盾,而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有机结合;(5)模块式教学法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重视培养职业技能,又注重培养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模块式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教法,它来源于教学实践必然用之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有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不断实践改革,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补充和完善。通过这种模式开展教学,是对课程改革的有力探索,它也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主动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建设者,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
一、根据专业职业能力要求,将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合理划分为四大模块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就是就业办学。为了使学生在三年中掌握所学专业基本知识技能和培养良好职业素养,使其毕业后能较快胜任所学专业涵盖的相关工作岗位。 园林植物保护是园林专业当中一门重要专业课。本着课程服务于专业,专业服务于相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园林植物保护课程在园林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中属于园林植物养护当中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有管护工、绿化工、种苗工、花卉工等工种,根据各工种所要求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将园林植物养护课程按职业技能要求划分为五大教学模块:(1)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识别;(2)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和预测预报技术;(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应用;(4)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程度调查方法;(5)常用农药性质了解和正确使用方法。
二、加强实践性教学,突出模块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本着突出实践技能,按实践技能要求掌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掌握以够用为原则,服务于实践技能。在学时分配上,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比例至少是1:1,甚至大于1:1的比例,从而在学时上保证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具体实施中,不完全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按部就班的讲课,而是充分按照每个模块技能要求编写教学计划和考核方案。五大模块间彼此相互关联,互为基础。首先解决模块一:园林植物病虫害识别技术。围绕此模块所涉及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要给学生讲到,然后是实验室观察病、虫的标本,认识病虫。结合野外采集病、虫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识别我区常见病虫的能力。也可以先进行实习,在这个过程中我带着学生一边识别一边讲理论,讲课形式不限,但目标很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新疆地区主要病虫害种类并且会识别,能简要描述其特征和发生规律。如果达到了这个要求,模块一任务就完成了。其他几个模块同样本着以实践技能为主,围绕技能讲解必要理论知识,按照考核方案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针对性,学生确实学到了实际的东西,效果比较好。为更好加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除了在课程教学学时安排上,对实践教学学时和理论教学学时有量化外,一般园林专业班级在春、夏、秋季还要安排一至三个月不等的教学、生产综合实习。要抓住这个时机,在实习中结合生产进行讲课,有实践有理论,学生学得非常快。
三、模块式教学融入对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培养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员素质要求,合理把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知识分解到五个模块教学中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培养的学生是既要有较强专业技能,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有各职业应具备的普遍职业道德和林业行业独特的职业素养。具备了这样的技能和素质,我们的学生就会增强竞争力,有利于就业。
每个模块定一个内容。模块一:培养学生仔细认真工作态度和严谨作风。模块二:培养学生工作要有计划性、前瞻性和统筹兼顾全局意识,增强对问题把握和驾御能力;模块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钻研解决问题的工作作风;模块四:培养学生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模块五:培养学生较强记忆力,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在进行每个模块教学过程中,有意识把以上能力素质方面内容渗入到教学环节中,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综合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四、实施模块式教学法的成效
(1)通过实施模块式教学法教学实践活动以来,笔者认为此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特长,打破教材框框,将知识融会贯通,将教材进行整和和提炼,让学生很快掌握;(2)模块式教学,目标要求明确,针对性强,考核要求明确,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果;(3)模块式教学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较快适应工作岗位;(4)模块式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并不矛盾,而是取长补短,互为补充,有机结合;(5)模块式教学法突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培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重视培养职业技能,又注重培养职业道德,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模块式教学法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教法,它来源于教学实践必然用之于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有不完善的地方,通过不断实践改革,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加以补充和完善。通过这种模式开展教学,是对课程改革的有力探索,它也将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为主动适应新形式下的发展,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合格建设者,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做出实实在在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