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未来,新制造为中国服装产业赋能

来源 :纺织服装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制造——是指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性制造,同时还要有工匠精神;新链接 —— 一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效协同,二是政、产、学、研、用的全面链接,三是跨界资源的融会贯通。”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如是说。
  日前,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2019春季调研走进温州,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浙江省服装行业协会会长冯德虎,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杨金纯等领导一行走访了夏梦、风笛、报喜鸟、东蒙、乔顿等温州本土服装企业。
  在3月15日举行的“新制造·链未来——2019中国商务男装圆桌论坛”上,对此次调研情况进行了总结,并与东华大学等院校专家,以及男装产业链各环节的精英代表,共同探寻中国男装行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本次论坛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商务男装研究中心主办,浙江乔顿服饰有限公司承办,联想集团、温州服装商会协办。论坛由陈大鹏主持,温州市服装商会会长、东蒙集团董事长池慧杰介绍了温州市整体服装产业情况,中国商务男装研究中心执行院长、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应琴作为承办方进行了主题发言。
  高屋建瓴,洞悉温州服装产业未来
  “近年来,温州服装发展较为平稳,2018年,规上企业192家,其中森马、报喜鸟等大型服装企业的产值占比很大。”池慧杰说,温州正装企业发展提升,休闲商务装发展有所下滑,男士正装与定制男装正在优势集聚,温州服装业可以通过定制产业打开思路、提升管理,以时尚定制为抓手,迎来全新增长。当下,中国消费主体正在转为“90后”,这将是温州打造区域品牌的最好时机。
  沈应琴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产阶层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中国服装人,有责任推广中国人的着装文化。2018年3月,由中国服装协会指导,浙江乔顿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了中国商务男装研究中心,对包括但不限于商务男装领域的流行趋势、市场现状等进行研究发布工作,倡导新时代中国商务着装文化。此次再次推出了中国商务男装圆桌论坛,未来每年将聚焦一个行业主题,将其打造成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智库论坛。
  经过20年高速增长,中国商务男装遇到了瓶颈,消费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更加柔性的生产方式,也让商务男装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乔顿具有23年的商务男装生产经验,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柔性化、精细化生产,生产效率提升40%以上,成本也有所降低。“消失的不是制造业,而是落后的制造业。”沈应琴说。
  冯德虎表示,首先,本次会议的关键议题是未来在哪里,即市场定位,服装企业对“90后”了解多少,大数据时代我们如何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出自己真正想要的;其次,温州服装业需要加强中小企业的柔性生产、精益制造方面的专业培训。
  “在当前的环境下,我们首先要判断什么是我们能够改变的,什么是我们不能够改变的。”孙瑞哲说,我们改变不了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趋势,改变不了消费者追求物美价廉之心,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社会对行业的认知、政府政策的导向,以及企业自身。
  孙瑞哲表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是目前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但还存在行业贡献和社会认知之间的落差,制造能力和消费需求匹配方面的落差。企业未来要顺势而为,牢牢把握住行业“科技、时尚、绿色”的全新定位,通过科技赋能、柔性制造,肩负时尚复兴的使命,改变过去对西方审美的依附,建立服装行业的文化自信,同时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群策群力,打造温州服装地域新形象
  温州服装行业近年来在做精做专、高质量发展方面下大力气,以智能制造、正装定制等为抓手,努力打造着区域品牌影响力,温州本土企业也纷纷响应,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经验群策群力。
  “文迪是以ODM为主的商务休闲男装企业,对男士正装的发展也有所了解。”温州文迪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峻表示,从今年客户反馈信息比较保守能深刻感受到,找到未来制造的方向是改变现状的必由之路。作为制造企业,创新意识、团队管理、数字化引入、对消费趋势预判是谋求未来发展的四大要素,想要打通这四要素需要非常大的人力和資本投入,需要企业自行判断。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行业将迎来一次重大转变,温州服装企业需要更多交流。
  “庄吉26年来以西服生产制造为主,近三年来在智能制造方面进行探索,目前能够通过信息化推进整个生产链的运转,定制产品7天完成。”温州庄吉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邦东说,发展智能制造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较难实现,为了解决传统行业的整体转型,他呼吁行业协会能够牵头,整合数据公司、大型制造企业资源,打造云平台,实现传统服装制造业的整体升级。同时,目前校服和商务男装市场相较于国外还需要培育,穿着文化也需要引导。
  “温州女装注重品牌,但传统模式也在面临挑战。”浙江飘蕾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瑞东表示,温州女装也面临同质化竞争,在消费变革的大背景下,年轻化是必由之路。
  “定制从未如此简单。”这是法派集团近两年探索线上定制打出的一句广告语,公司董事长彭星谈了企业近两年在转型升级道路上摸索的几个方向,目前已经通过“二代接班”的方式让品牌能够更加贴近年轻消费者。
  作为商务男装的合作企业,浙江功针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秋薇说,功针从创立以来一直坚持质量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夏蒙服饰董事长陈孝祥则围绕品牌、生产制造、工装团购、高定四个方面展开,他认为老品牌模式已经很难走通,因为库存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如何打造新时代的品牌,企业一直在思考,最终推出了包括成衣、半定制、全定制三种选择的品牌,以最大化减少库存;同时,生产制造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高级定制是现在服装论坛的必谈话题,但高级定制的普遍化值得引起注意,未来高级定制的市场不会很大,竞争不可避免。


  他山之石,互联互通共建全新行业生态
  “科技、時尚、绿色”作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新定位,阐明了各地上下游供应链需协同紧密发展的必要性;不仅如此,产业还需跨界互通,才能真正适应新消费形势。
  湖北迈亚毛纺有限公司董事长高飞介绍说,公司重点研发精纺商务男女装,近年来中国的着装文化正在发展,在正式场合穿着正装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值得继续深化推广。
  浙江三德纺织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江璇从多年与女装企业合作的经验角度给商务男装提出了建议。一是从纱线开始与上游企业联合设计开发,从设计方面解决同质化问题;二是提供高性价比产品,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打造快反产品。
  山东南山智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亮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两点建议。目前企业整体面临招工难,“90后”加入这一行业的越来越少,未来必须要通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中国职业装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是南山发展的重点,但目前存在着上游羊毛原料价格不断上涨,下游终端低价竞争的问题,也希望协会和相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规范和引导。
  力克系统副总裁徐一振表示,近年来力克推广的定制技术为国内制造商带来了极大的质量效益提升,在原材料及人力成本上做到最大节约。公司开发的云计算订单处理能够在同一面料上进行不同款式的裁剪,至少节省2%的面料。
  “联想是一家离散型制造、多品牌运营、信息化的企业。”联想创投集团大数据副总经理徐俊表示,当下,不论是电子产业还是服装产业其目标都是实现柔性生产,而柔性生产的目的就是个性化定制,这其中最大的困难是顾客数据获得,同时对于需求的预测也至关重要。“数字乔顿”是一次跨界合作,开启了与服装行业合作的一扇窗,希望联想未来也能为更多服装企业提供服务支撑。
  “传统品牌最大的优势是以前积累的客户群,以往对这一群体不够重视,现在应该抓住存量,进行深层次的用户精准画像。”盛景网联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勇则表示,根据调研数据,目前2.12亿的三、四、五线小镇青年是服装消费的主力,这一群体中的45%并不重视品牌和潮流,他们更青睐于买手集合店。因此,对于传统品牌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抓住原有客户群体,以用户为中心,追求情感上的共鸣。
  也正因为此,自2015年起,乔顿男装每年从消费者中推选10位“乔顿先生”,这些来自各地的业界精英,用他们各自的方式演绎对商务男士着装文化的理解。“合心、合体、合场”,这是乔顿致力于形成价值观层面的品牌塑造。“要以用户为中心,把用户当作合作伙伴,一起研发,共同成长。”陈勇说,归根到底,就是要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一手抓情感化,一手抓效率化,这也是乔顿致力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2019中国国际家用纺織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期间,作为展会的常客,江苏苏丝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精彩亮相。  苏丝丝绸纱线、面料和家纺、服装、饰品等产品深受海内外客商赞赏。在琳琅满目、精彩纷呈的苏丝产品展厅内,连续3天一直是人来人往,参观的、洽谈业务的、签订订单的国内外客商纷至踏来,应接不暇。现场签订长期合作协议逾百家,签订销售订单逾千万元,现场售卖苏丝丝绸家纺等成品近30万元。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期刊
3月15日,中国商务男装研究中心在温州发布2018年度“中国企业家最佳着装榜”,并首度发布《中国商务男士场合着装白皮书》,为广大商务男士提供最具价值的着装参考,助力企业家树立文化自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中共温州市龙湾区委书记陈应许,中共温州市政协副主席、温州市工商联主席、奥康集团董事长王振滔出席并致辞。  榜单揭示,赵鸿、陈琪、阮立平、李天天、龚宇、谷澍、何剑锋、程杭、秦力洪、张勇10
期刊
专家谈趋势  清华大学社会网络研究中心主任罗家德:未来,我们将再次面临行业、企业再造的过程,AI和大数据将重新定义商业格局。  译言网联合创始人、技术文化出版品牌「东西文库」发起人赵嘉敏:未来十年,商业组织将再一次经历去中心化和中心化的过程。  科技财经作家、轻组织创始人、决策训练专家醒客:未来,品牌会更加产品化、服务化,而服务化的过程,以消费型为主,越靠近最后环节越重要。  粉丝工场FANCTO
期刊
第二十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暨第六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新闻发布会于3月1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会议宣布,第二十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以下简称“江苏国际服装节”)将于9月6~8日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第六届江苏(盛泽)纺织品博览会(以下简称“盛泽纺博会”)将于10月16~18日再次扬帆起航。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中纺联副会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徐迎
期刊
两年一度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开始了,又到了牵动行业神经的时候。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此次推选7位行业候选人,最引人注目的是,除了6位纺织院校、科研机构教授外,中复神鹰碳纤维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国良也获得推荐,他还同时获得了江苏省科协的推荐。据笔者了解,还有院士个人对纺织科学家也有推荐。  每次的院士增选都牵动着行业的心,2015年、2017年的增选都让纺织业空手而归,留给行业的是说不清的痛,中国纺织
期刊
五展再聚首,共振上下游  3月12~14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指导,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北京优尚博展国际家纺展览有限公司和法兰克福展览(香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9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盛大举办。  今年,春季家纺展的展览规模达27000平方米,汇聚了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2
期刊
跨年雨季笼罩的上海三月天,让人愈发怀念阳光与明朗。湿淋淋的呼气拂面而来,渴望听到一丝好消息,又或是一场惊喜的盛会。  3月12~14日,2019中国国际针织(春夏)博览会(简称PH Value)惊喜呈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10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内,5大针织集群集结130 余家企业、百余针织品牌,在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季节中,去共话针织。两大行业顶级设计赛事,8场品牌发布,展现属于针织的活力、创意
期刊
实力水平 凸显平台魅力  据了解,本届yarnexpo春夏纱线展的展览面积达26000平方米,占据整个8.2H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埃及、法国、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韩国、巴基斯坦、新加坡、美国、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越南的海内外参展商共计468家,其中国内参展商382家,海外参展商86家。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届展会的展商数量增长约7.5%。  本刊记者在前期采访本届展会的参展商时了解
期刊
2018年1~4季度,中国·柯桥时尚指数分别报收于129.13点、135.69点、147.09点、144.07点,与上两年逐季推升不同,2018年的前三季度呈上升趋势,第四季度有所下行,收报于144.07点,环比下跌2.05%,同比下降3.23%。第四季度的下跌主要是因为花样版权数减少导致的。  时尚创意指数整体攀升  时尚创意指数体系包括时尚设计人才数、新花型推出数、创意产品成交数和创意企业数量
期刊
在2019中国国际纺织纱线(春夏)展览会开幕首日,I Love Viscose 纤维素纤维面料趋势工作室(以下简称“ILV工作室”)联合意大利设计工作室、Riccardo Rami Studio(RRS)、独立设计师品牌ACFN共同发布了2020春夏纤维素纤维流行趋势,受到行业专家的广泛关注。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陈新伟、姜俊周,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