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不要放在私人手里”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誉馆员”次仁扎西:我是牧民的儿子
  温文尔雅的尼泊尔籍藏族老人次仁扎西已60多岁了,作为2013年“5.18牦牛博物馆捐赠日”一次性捐赠出86件珍贵藏品的志愿者,他不仅捐出的是自己半生收集而来的各种有关牦牛的物品藏品,更是他一生和牦牛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记忆。
  次仁扎西说:“我是牧民的儿子,从有记忆开始,就和牦牛生活在一起,小时候牦牛身边总是有父母的身影,放牛回来的爸拉身上还系着用来赶牛的索套,围坐在牛粪火前,喝上一碗酥油茶。”次仁7岁的时候就在故乡聂拉木的草原上放牧,岁月并没有冲淡他和牦牛生活在一起的记忆,那个时候,天苍苍野茫茫,天地里,只有人和牛。
  如果没有走出草原,这样的生活还将继续,就像很多如今还生活在草原的牧民家庭一样,和牛羊相依为生。16岁的时候,次仁和父母移居到了尼泊尔,并开始在当地的地毯厂当学徒,天资聪慧的次仁,学成之后开始经营自己的地毯厂。尼泊尔的生活和聂拉木有天壤之别,但次仁没有忘记那用奶水解其饥渴,用毛皮温暖他的牦牛,那是如亲人一般亲切的生物,他和牦牛之间有一种割不断的血脉之情。于是,他开始收藏一切和藏民族有关的东西,特别是和牦牛有关的东西。收藏成为他的爱好,也成为他维系故乡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听次仁用藏语讲述他的故事的时候,不由让人脑海里飘进余光中的《乡愁》——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只不过对次仁来说,一湾浅浅的海峡变成了延绵的喜马拉雅山脉。1985年,次仁第一次回到拉萨,他开始尝试将尼泊尔的地毯生意发展到拉萨,并和亲戚在团结新村开了第一家店。次仁也开始了往返于拉萨和尼泊尔两地的生活,当时八廓街的外国游客日渐增多,也有不少人喜爱收藏藏民族的旧式家具和古董,但次仁并没有想过要将自己的古董收藏爱好变成一门生意,对他来说,这些藏品是不可替代的珍宝,是记忆的宝库。
  次仁不仅收藏,也做研究。对于每件藏品的年代,使用功能,他都通过书籍或者其他方式再去考究。日久天长,他对牦牛藏品的研究造诣加深,他家也成为了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随着藏品的增多,自己也年岁渐高,次仁在想如何更好的收藏这些藏品,直到有一日,朋友尼玛找上门来,跟他说起了牦牛博物馆的故事。居然还有人想要建设一座牦牛博物馆,次仁的心被触动了,一定要见一见这位创意人,于是他自己找到牦牛博物馆的亚格博,进一步了解了牦牛博物馆的理念,当时他就像是为自己的藏品找到了一个新家。尼泊尔的气候湿润,并不利于保存皮质的物品,拉萨气候干燥,有利于保存。另外他也找到合适的时机让自己的这些藏品回到家乡的这片土地。
  86件藏品的搬运是一件不小的事,他和儿子决定在2013年“5.18牦牛博物馆捐赠日”上,一次性将这些藏品捐出。为了这一天,他忙活了一个多月,将藏品整理打包,从尼泊尔运回拉萨。因为很多藏品不利于搬动,都是以照片的形式亮相捐赠仪式的,将来大家可以在博物馆内目睹这些珍贵的藏品。
  现在,次仁扎西已是博物馆的“荣誉馆员”,按照国际惯例,这是对博物馆有特殊贡献者的最高荣誉。今年的5.18世界博物馆日,也是牦牛博物馆的开馆日,他说届时他要带着一家人去看看,给家人讲述自己和牦牛的故事。
  则介:“想看就看的博物馆”
  如何去定义则介的身份,八廓街的古董商?英语角的老师?牦牛博物馆的志愿者?总之,则介是一个快乐的人,他身体力行地去印证星云大师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不是金钱,不是名位,是欢喜。”
  则介的象雄古玩店位于八廓街,小巧玲珑不到10平方米的商铺分为内外两间,琳琅满目堆满各种古董和旅游纪念品,里间除了叫不出名字的古董,还有一面书墙,上面摆放着牛津英文字典这样的各类书籍,墙上还挂着和孩子们的合照,以及一张免费教授英语的告示贴。
  酥油茶的香气弥漫着小屋,显得特别温馨,坐在一旁的亚格博和则介熟络地聊起天来,内容自然又是关于他们所捐赠藏品的一些情况。亚格博最近刚从北京大学实验室获得一对捐赠牛头的碳14信息,这两个牛头的年代,居然有4.5万年之久,比他们所有人所估测的年代都遥远,而且这也是实验室的仪器所能测量的最大限度年代,也就是说真实的年代可能还要比这个数据久远。
  只要一谈起牦牛,牦牛博物馆的志愿者则介就和亚格博一样,难以掩饰兴奋之情。“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牦牛博物馆,古董生意做了这么多年,有的时候也在着急,古董越来越少,卖掉一件就少一件,以后子孙后代也不知道去哪里看我们老祖宗的东西了。把东西放在牦牛博物馆里,以后大家想看就看,也不至于遗忘了我们的历史。”也许正是因为从事古董商生意,则介更加体会为牦牛博物馆捐赠这背后深远的意义。
  在八廓街,像则介这样的古董商人并不少,他们从在八廓街摆地摊起家,农闲的时候到乡下卖货,也顺便收一些牧民百姓家中的闲置用品。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来西藏旅游的外国观光客人,非常喜欢收藏这些在当地人眼里看来已经没有用的老东西,特别是从西藏贵族家流散出来的藏式家具或者用品,能卖大价钱,后来则介他们才知道这就是古董。
  则介的家乡在四川阿坝的松潘大草原,他朝佛来到拉萨后就在此营生,自学英语和外国游客做起了古董生意。则介清楚地了解牦牛对牧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从饮酒的酒壶,装酥油和糌粑的袋子,到皮箱子,牦牛帐篷,皆取自牦牛。牦牛的全身都是宝,对牧民的恩情有如衣食父母般。商品经济大潮的渗透是无所不在的,即使远在草原的牧民们,也逐步喜爱上了现代生活的方便,电动酥油搅拌机以摧枯拉朽之势取代了古拙的打酥油桶,帆布帐篷顶替了夏季牧场上如蘑菇一般生长的黑牦牛毡帐篷。最后的牦牛驮队也不知道在哪一年彻底结束了他们的使命,再也不用到藏北的盐湖去驮盐了,因为大货车拉来了用塑料袋包装的白花花海盐,一切变得更快更方便。
  被淘汰下来的用品在牧民游牧搬迁的时候成为了累赘,藏民处理这些“累赘”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付之一炬。这种场景是亚格博在做田野调查的时候亲身经历的,牧民开始习惯开着宗申摩托车去放牧,更快更拉风,于是下岗的除了马匹还有用牦牛皮做的马鞍子。闲置在羊圈的马鞍子,也许在哪个寒冷的冬天,就成为篝火取暖的燃料。亚格博就曾经在牧民家的羊圈中抢回来了两副鞍子。这让他感到莫名的担忧,文化的消逝远比保护工作来得更快。
  作为古董商的则介和亚格博一样深有体会,现在古董越来越少了,10多年前60多元收购的东西,现在能卖1万多元。就是这样有时候他还舍不得卖,因为卖一件少一件,古董成为稀缺资源。每次下乡收购,则介处于一种矛盾心理,他也和亚格博一样,看见了文化和文化之间的冲击和消逝。则介十年前在八廓街的一位神秘的老者手里收了两枚牦牛皮制作的“天珠”,当时老者留下一句话:“以后会有用的。” 这话十多年以后则介才明白。这枚天珠造型独特、材质罕见,有无数人想收购,则介都没有出手,几年前青海成立藏文化博物馆,则介捐赠了一枚,另一枚一直等到遇到亚格博,他才将这枚牦牛皮“天珠”捐赠给了博物馆。则介说:“我现在才明白当时老者说的‘有用’的含义。”他做古董生意20多年,相信再也找不到这样的天珠了,而解读这枚天珠背后的故事,就要交由博物馆的专业人员去进行了。
  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其用途和故事。古董放在私人藏家手里,这些古董就要成为“藏地秘密”了,而博物馆则是在解读“藏地密码”,成为传承文化的平台。则介不仅自己捐赠藏品,还成为博物馆的宣传者,拉动他周围更多做古董生意的朋友们一起捐赠,结果在2013年5月18日牦牛博物馆捐赠大会上,大家穿上华丽的民族服装,就像参加自己家里的喜事一般隆重,把仔细挑选的藏品,捐赠给了博物馆。
  20年的古董收藏让则介成为民俗专家,他说等博物馆开馆后,自己还要当一名义务讲解员,带着跟他一起学习英语的藏族孩子们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其他文献
2009年8月20日至9月2日,应韩国外交通商部、越南共产党和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邀请,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率中共代表团对上述三国进行了友好访问,期间经停菲律宾。中联部副部长李进军,四川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欧泽高,中央纪委委员、中央纪委案件审理室主任刘建华等陪同访问。  此次访问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深化蔓延,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冲击和影响日益显现,国际地区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
奔赴边疆 是他一生中最正确的一次决定  湖南的江华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江华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境内自然景观十分丰富,有东汉蔡邕题字、康熙巡游过的秦岩溶洞,有充满神话般传奇色彩的九龙井原始檵木林,有雄踞楚粤要隘的姑婆大山,有百里瑶俗山水画廊天河雾江……  1952年冬季,李知宝就出生在这里,瑶族名字及卜。  1969年12月,17岁那年,李知宝第一次走出了瑶山,到贵州当兵。到部队后,
希望每个人不畏惧死,也不畏惧活;  希望每个人死得安详,死亡时能够得到最有智慧、最慈悲澄明的关怀;  希望每个人透过心性和真相的彻悟,找到终极的快乐。  《西藏生死书》针对生死问题提供许多法门和答案,其背后便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透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界的愿景。
西藏藏医药大学位于拉萨市当热路10号,迈进藏式风格的大门,是一个宽阔整洁的广场,广场左手是逸夫楼,右手是图书网络信息中心楼,靠北正前方立着一尊用白色花岗岩雕刻的藏医药学祖师——玉妥宁玛. 云丹贡布塑像,塑像后面是简朴的办公楼。  3月23日,西藏人文地理记者在西藏藏医药大学校校长办公室,采访了尼玛次仁教授,请他谈谈藏医的特色和优势,以及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上的作为。  这一天,西藏卫健委按照惯例继续
独克宗古城细节 图/ 张静独克宗的复原  从空中鸟瞰,迪庆恰如地理书中所写,山峦重叠,江河纵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逶迤而来,横断山脉与藏东、川西的群山携手相连。  舷窗外,山脉排江倒海,林海宛如大海起伏的波浪,雪峰就像层层浪花。在大山之间,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在横向间距只有六十多公里的三条峡谷中并流,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条条黄色静脉。当飞机缓缓降落时,我看到绿色山谷中的香格里拉像一块打翻的调色
【摘 要】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应从“立足教材资源,识别文化特征”“联系学生生活,理解文化内涵”“设计多样活动,体验中華文化”三方面入手,有效解读教材,实施有效教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中华传统文化;教材解读  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教材力图体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道德与
巴尔采罗维奇教授是波兰著名的经济学家,曾经担任过波兰副总理兼财长、波兰国家银行行长,被誉为波兰的“改革之父”,并在波推行了“休克疗法”。近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最近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关于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    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联储过长时间保持低利率,采取的政策使资金变得容易获得,从而使美金融市场发生动荡。2003年,美联储不必要、且过于大幅度地降低了
近一时期,欧盟内外的保护主义现象不断抬头,根源于近年欧盟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受到来自内部和外部的严峻挑战,其经济长期徘徊,福利改革推进步履维艰,政府、企业及民众对国际竞争疑惧心理上升等因素,值得密切关注。     保护主义现象在欧盟内外均有所趋升    欧盟持续扩大后,内部成员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使共同市场体系亟待调整,欧盟一体化建设三大支柱中最为成功的经济一体化也面临欧盟整体经济低迷的挑战。一体化
僜人村落位于离县城62公里的下察隅镇,  这里是察隅县的一道风景,而僜人文化则是察隅县的一张名片。  我们在察隅县城经过几天的充足休整后,  便驱车前往下察隅镇,开始记录僜人村落的美丽与神秘。  如今,僜人新村63户都住上了安居房,吊脚楼与门前长廊风格的新民居宽敞明亮,水电防火等设施齐全,狭窄的老木楼现多为储杂物或养畜之用,新老木楼之间对比强烈。 僜人新村的新生活  正午时分,我来到下察隅镇。下察
《西藏旅游地貌》  作者阚瑷珂博士采用宏观的地学视角研究西藏旅游地貌。以地貌区划和地貌类型为主线,从构造与地貌形成机理、地貌景观特征等方面系统地分析、整理西藏旅游地貌资源。研究了西藏地貌分区依据和分区体系,阐述了西藏旅游地貌的主要类型,划分了风景地貌景观的体系层次,介绍并分析了典型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背景和地貌条件,探讨了西藏旅游地貌资源的开发策略。《神奇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作者杨逸畴教授是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