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刮治术后慢性牙周炎可疑致病微生物检出量与疗效的关系

来源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1aas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洁刮治(SRP)后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牙龈卟啉单胞菌(P.g),福赛氏类杆菌(T.f),中间普氏菌(P.i),伴放线放线杆菌(A.a)和齿垢密螺旋体(T.d)等5种可疑致病菌的变化与临床指标改善的关系。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SRP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的变化,半定量检测5种龈下牙周可疑致病微生物。结果:治疗后PPD减少≥2 mm的位点、P.g、T.f和T.d的检出量都有显著减少(P〈0.05)。治疗后PPD的改善在P.g检出量减少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对兔面神经、腺体、肌肉组织的影响。方法:选16只实验兔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每只兔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阴性对照。全麻下暴露面神
目的:对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颊根腭侧面沟进行形态测量,为临床根管治疗及桩道预备提供实验参考.方法:收集双根双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22颗,其中存在有颊根腭侧面沟的上颌第一前磨
目的:探讨血清和牙龈组织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在高原牙周病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雄兔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常氧实验组、低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估成人AngleⅠ与AngleⅡ2错猞畸形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及与颞下颌关节窝的关系。方法:通过对30例AngleⅠ与30例AngleⅡ2类错耠畸形成人患者行TMJ
目的:探讨第三磨牙(M3)牙胚缺失与垂直骨面型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14~18岁正畸治疗初诊患者300名。经全景曲面断层片判断M3的存失,测量SN-MP角、FH-MP角,确定垂直骨面型。对3种垂
目的:系统评价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口腔癌颈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ENTRAL、Medline、EMBASE、IFC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和芬太尼靶控在口腔颌面外科困难气道盲探气管插管中的效果。方法:42例伴有困难气道口腔颌面外科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I组)和芬太尼组(II组),每
目的:回顾总结颞下窝、翼腭窝肿瘤的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04~2007年我院翼腭窝、颞下窝肿瘤患者18例,其中良性肿瘤患者5例,恶性肿瘤患者13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判断肿瘤
期刊
目的:检测正畸治疗患者口腔中的具核梭杆菌(Fn)及毒力因子FadA粘附素。方法 :随机收集120例患者的临床标本分别组成正畸治疗组(A组55例)、正常对照组(B组30例)、牙周炎组(C组35例),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