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公共领域的建构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jth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促进作用。期刊评价和核心期刊的遴选体系存在多元主体,从公共性的角度考察,学术期刊评价应该成为一个公共领域,服务公共利益,体现公平、公开、参与、独立的原则。
  【关键词】期刊评价体系 公共领域 主体多元化 公开 公平
  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激励和促进作用。最初作为供图书馆或资料室期刊采购参考的核心期刊评价逐渐成为评价科研成果、科研人员能力的重要依据,目前大多数科研部门及高等院校根据发表论文的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以及在核心期刊表中的位次,来判断和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并以此作为确定专业人员职称评审、课题申报等所依据的一项重要指标。也就是说,“核心期刊”全然演变成一种人文科学研究水平的评价尺度,与知识分子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
  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既有民间研究机构的排行榜,也有大学研究机构的排行榜;有综合榜,也有分类榜。其中较为权威的是1998年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CSSCI)。各个期刊都面临着“核心期刊”、“来源期刊”的评价压力,选稿大量按照评价标准来进行,但是期刊评价标准只是便于文献资料统计,就学术价值而言并不够科学合理,如此选稿必然会违背促进学术交流的初衷。
  核心期刊虽然数量较少,却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充当着学科信息重要传播者的角色。联系大众媒介,我们应该思考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就是期刊评价何以可能?期刊评价和核心期刊的遴选体系存在多元主体,所以它不能是仅有一个评价标准的私属空间。
  一、我国学术期刊评价、核心期刊及其问题
  评价,作为一种认识活动,目的在于揭示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①。核心期刊遴选是学术期刊评价的一种方式,通过核心期刊表对学术期刊的整体或某个方面排出名次。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不存在一个绝对权威的期刊排行榜。在核心期刊排行中,参与评价的主体各异,有媒体、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但无论何种遴选系统,初衷都无外乎两点:一是为优化图书情报机构馆藏机构提供参考,二是为读者较快地查找、阅读某专业的大多数论文提供方便。不同的只是它们的评价指标、数据和侧重点的差异,但都没有形成绝对主导的权威。
  第二,学术期刊评价和遴选越来越倾向市场化。表现为主体多元化、分类个性化和细化,很多评价加入了经济因素。
  第三,评价系统中出现的指标取舍、评价过程中的主观与客观取向备受争议。期刊学术评价应该选择哪些指标、不应该选择哪些指标,取舍标准是什么?遴选结果是向公众、向读者和学者呈现出有价值的学术刊物,还是单纯的依据某种评价体系通过数据统计测量出的好期刊?由于“核心期刊”牵涉其学术文章的社会身份认定和价值体现,总会引发公众的广泛议论。
  学术期刊评价,包括期刊质量评价和论文学术质量的评价,这种评价无论是对期刊自身还是之于公众而言,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首先,它敦促期刊自身进行反思。“核心期刊评价”是一面镜子,各类学术期刊可以根据其评价标准,反思自身的期刊定位、稿件取舍、与同类期刊差距等问题,进而改进提高。
  其次,它为公众,尤其是高校师生学习研究及发表论文提供了一个畅通的信息参考渠道。在当下高校科研成果发表过程中,高校师生和期刊社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不对称,师生投稿有些困惑,“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公布的大量期刊信息为师生提供了很有利的参考,为其科研成果传播提供了一条高效便捷的通道。
  诚然,学术期刊的评价体系,尤其是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给各类期刊的办刊选稿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毕竟每种期刊的办刊宗旨不同,定位不同,学科理念不同,因此并不具太大的可比性,尤其是当这种评头论足影响到期刊的选稿质量(以此来提高期刊本身的影响因子等)时,必然会有公众或者专家对这种评价体系进行责难。
  二、学术期刊评价应该是一个公共领域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间让公民能够参与公共事务的地方。它一方面与国家的公共权力关联,另一方面,它又与市民社会中的普遍个体相关,它由社会个人或者个体组织组成。公共领域的存在使公民在国家与社会完全分离的条件下,顺利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讨论,其特点就在于其公开的批判性。当然,在现代社会里,公共领域因其公开性,其内涵不断的扩大,除了传统的政治领域,还包括社会领域、学术领域,如下图所示:
  
  
  
  
  
  
  换句话讲,在现代社会,无论何时何地,公共领域都是可能存在的。评价体系,是公众对有关规范价值的一般性辩论。正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期刊评价或排名应该成为公共领域:
  第一,期刊,作为公共交流思想的一种介质,它的公共属性是其学术评价或遴选成为公共领域的决定因素,体现在传播文化内容的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既使社会受益,又使个人受益,并体现出公平、公正、参与的属性。
  第二,从评价自身来看,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是现实存在的。争议或问题的焦点在于遴选系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科学性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指标的选择,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而合理性或正当性最重要的就在于它的公开、公平、独立。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保证期刊评价的可进入性。期刊评价不能由一方垄断,应允许各方参与。
  第三,从评价主体来看,期刊学术评价或排名是评价者基于排名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从这个角度来说,无论选取的指标如何客观,权重和计算方法如何科学,评价结果都难以抹去评价者自身的价值取向色彩。因此,学术期刊评价或排名不能由一方垄断,应该让多方参与。
  三、我国如何构建学术期刊评价的公共领域
  公共领域的组成应包括如下三个要素:公众——有超脱于个人或集团私利之上,亦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力(公共权力)约束的私人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公众”;“公共意见”或“公共舆论”——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上的,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和目标;公众媒介与公众场所——公众赖以表达、传播自己意见并使之对以国家权力为主体的公共权力形成影响、约束及监督、控制的媒介和场所,代表有报纸、期刊、电视、互联网等。
  期刊学术评价体系应引入市场和民间力量,在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对期刊的评估之外,引入第四方的力量,如雇主代表、媒体、公共知识分子等,把评价变成一个开放的体系标准和过程,允许各种力量的参与,对评价结果实行监督。学术期刊评价要演变为一个真正的公共领域,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该公共领域的公众——评价主体多元化,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自由参与。由于我国出版的事业性质,政府作为期刊的主管部门和主要资助者,当然有权利、有能力对期刊进行各种评估和考察;同时,期刊评价日益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允许多方参与、监督。媒体、民间机构、学术研究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到期刊排行榜中来,评价主体日趋多元。
  第二,数据及其来源公开化。媒体、民间机构和学术研究机构做的学术期刊评价系统,因为较少牵涉自身的关键利益,都倾向于把评价数据及其来源公开。例如CSSCI的各项评价指标就已经明细地公之于众。但是,对于原始数据和权重为什么这样设置、具体的计算方法等,还是所谈不多。在我国目前的核心期刊测定中,有的仅选择几种母本期刊,有的只统计1年的样本数据,不仅数据量很小,而且缺乏代表性、可比性和权威性;在操作方面也不规范,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和偶然性很大。
  第三,评价结果公开,整个评价过程具有公开、公平、参与、独立的特征。这也是公众舆论的表达手段,在很多时候,它还是公共领域的主体和标志。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学术研究机构等评价主体做的期刊评价结果是完全公开的。公众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查询、了解期刊的入选情况,但不可以参与、反馈、发表评论,与遴选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整个评估过程从头到尾呈现出一种半封闭式的倾向。
  期刊评价,或者说核心期刊排行榜作为一个公共领域,还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核心期刊排行榜本身并不能决定学术期刊的实力。第二,学术期刊评价和核心期刊排行榜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先,不能因为金钱或利益的关系而影响评价的结果。否则,排行榜将失去公信力和生命力。第三,核心期刊排行榜作为公共领域,虽然是开放的,但它的准入应该有专业限制。学术期刊是继承、创造和传播高深知识的场所,只能由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或者机构进行评价,不可以随便任人“评头论足”。
  健康的公共领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从公共性的角度考察,学术期刊评价应体现公平、公开、参与、独立的原则,做到服务公共利益,做到评价主体多元、指标科学、过程开放、结果公开。随着各学科的繁荣发展,我国学术期刊面临的舆论和政策环境会更加复杂,如何把期刊学术价值的信息全面、准确地传递给公众,使公众在使用期刊时摆脱信息弱势地位,行使知情权,这正是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这一公共领域所可以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
  
  参考文献
  ①胡莉芳,《大学评价:一个公共领域——从大学排行榜说起》,《江苏高教》,2009(2):54
  (作者:西南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针对近年来工程中频繁出现的软土地基上侧向堆载导致桥墩桩基滑移的问题,本文以福州闽侯荆溪特大桥的6个墩位为研究对象,对其下部结构位移进行实地观测,并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模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同时,我国对外传播与西方国家仍有着较大差距。本文尝试将“两级传播”理论运用到对外传播领域,以期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报道水平有所借鉴。  【关键词】两级传播 对外传播 传播策略 意见领袖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在对1940年美国大选的研究中,提出了“两级传播”的概念,这一概念对大众传播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对外传播领域,“两级传播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热带作物学报》近年的引文研究现状,以2008~2012年出版的54期《热带作物学报》为统计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其载文、作者和引文情况等3个方面的多项
在近两年的声乐研究中,“吴碧霞现象”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得到声乐界和各大媒体的密切关注。作为一个歌唱家,她既能做到演唱中国民歌游刃有余,又能做到轻松自如地演唱西洋歌剧咏叹调,不仅如此,她还在这两种类型的大赛中屡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这种现象被新闻媒体和声乐界人士称为“吴碧霞现象”,为什么她做到“鱼”和“熊掌”都能兼得?一个歌唱演员能否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多方位发展?怎样发展呢?本文
目前,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由于实际利率法应用于很多具体会计准则中,因此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这种方法时会觉得有一定的难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传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对于传统会计理论而言,其虽已形成一套完整体系,但其理论与实务必须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工作
摘要 介绍了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及削峰减沙效果,并分析了大凌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策,以期为大凌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凌河流域;水土保持;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TV2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268-01  辽宁省朝阳地区是“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低山丘陵区,总面积1.9
农村地区植被不同程度上都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为了揭示琼东北农村地区森林植物区系特征.在搜集文献资料和样方调查基础上,对文昌、琼海的23个村庄周边森林植物资源进行分析。
笔者认为以前常用的"网络传播"概念已不能准确且恰当地描述当今媒体的许多新的现象、新的模式,因此在本文中借用了何威的"网众"与"网众传播"概念。笔者依据2010年新闻学的核心期刊
“7·23”温州高铁事故发生后,公众迫切想要通过官方了解整个事故的相关信息,在铁道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措辞失当、态度欠妥,进而引发社会上的争议。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