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植物精油对草莓致病菌的协同抑制作用研究

来源 :精细化工中间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roni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研究肉桂、山苍子、芳樟及丁香四种植物精油及复合精油对草莓致病菌的抑菌效果,筛选出对草莓致病菌优化的复合精油组合.采用直接接触法和熏蒸法、常量稀释法、棋盘稀释法对草莓致病菌进行抑菌评价,并计算FICI指数.实验表明肉桂-山苍子复合精油对沙门氏菌、灰葡萄孢霉具有一定的协同抑菌效果,其FICI均为0.5,MIC分别为0.156、0.625 μL/mL.肉桂-山苍子(V∶V=1∶1)精油处理沙氏菌和灰葡萄孢霉的抑菌圈直径最大.通过复合精油处理沙门氏菌、灰葡萄孢霉在内容物泄露、电导率变化及菌体形态扫描电镜(SEM)的实验,复合精油严重破坏菌体结构,细胞膜渗透性增加,破坏胞内离子稳态,核酸等内容物泄露,菌体形态发生皱缩、扭曲,表明复合精油对供试菌具有损伤作用.复合精油之间的协同作用具有更好的抑菌效果,能够减少精油用量,在草莓保鲜应用上前景良好.
其他文献
以脱氢枞酸为原料,在二氯甲烷溶剂中与二氯亚砜制备脱氢枞酰氯,再以无水碳酸钠作缚酸剂,脱氢枞酰氯与脱氢枞胺在四氢呋喃溶剂中回流生成双脱氢枞基酰胺化合物,收率46.3%.产物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及红外光谱确证.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对产物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6个菌种的体外抑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双脱氢枞基酰胺化合物对6个菌种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为8~128μg/mL,其中,对肺炎链球菌、阴沟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均为8μg/mL.
α-乙酰基-γ-丁内酯与氯气在无溶剂条件下发生氯化反应,得到α-氯-α-乙酰基-γ-丁内酯和副产氯化氢,α-氯-α-乙酰基-γ-丁内酯在少量水和氯化氢的存在下进行开环、氯代和脱羧反应得到3,5-二氯-2-戊酮.对氯气投料比、反应温度、氯化氢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优化工艺条件为,第一步反应:氯化温度为0~5℃、n(氯气)∶n(α--乙酰基-γ-丁内酯)=1.07∶1.00;第二步反应:水解、脱羧及氯化温度为90℃、n(氯化氢)∶n(α-氯-α-乙酰基-γ-丁内酯)=0.7∶1.0,n(水)∶n(α-氯-α-乙
基于H2SO4溶液浸渍法改性氢氧化钛(Ti(OH)4)和氢氧化锆(Zr(OH)4)制备了SO42-/TiO2和SO42-/Zr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N2-物理吸附、FT-IR和NH3-TPD技术对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酸性质进行了表征.并将其用于麻疯树籽油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反应,测试其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结果 表明,硫酸改性后的催化剂表现出更高的催化活性,主要归功于催化剂的强酸性和大比表面积促进了酯交换反应.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测定吡噻菌胺及其代谢物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PMA)在番茄中的残留量.样品经0.2%甲酸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和无水硫酸镁净化,UPLC-MS/MS检测.方法 在0.0001~0.6 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番茄中吡噻菌胺和1-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PMA)最低检出量均为3×10-13 g,定量限为0.002 mg/kg.样本中
溴苯的四氢呋喃溶液与镁粉反应,生成格氏试剂,再与芴酮反应,制备出高纯度的OLED中间体9-苯基-9-芴醇,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优化条件为:n(溴苯)∶n(镁粉)∶n(芴酮)=1.3∶1.3∶1.0,反应温度50~60℃.优化条件下产品收率达82.5%,纯度高于99.5%.产品结构经过IR、MS和1H NMR确认.
提出一种三维荧光结合基于交替三线性分解(ATLD)算法的二阶校正方法快速对人体血清和尿液中的两种抗丙型肝炎药物达卡他韦(DAC)和雷迪帕韦(LED)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二阶校正方法因具有“二阶优势”,可避免复杂的样本预处理,即使分析物之间和分析物与未知干扰之间存在严重的光谱重叠,该方法仍可得到满意的定性定量结果.两种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98.35%~109.95%,相关系数大于0.99.同时,相应的品质因子参数反映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较好的选择性和较低的检测限.这一方法的建立有望为临床药物的快速分
为加强对阿伐那非原料药的质量控制,研究了阿伐那非中间体N-1的合成及其工艺杂质A、B和C引入的原因,并合成了阿伐那非中间体N-1杂质A、B和C.以4-氯-2-甲硫基嘧啶-5-羧酸乙酯((1))为起始原料,经过取代和氧化等反应得到阿伐那非中间体N-1,氧化物继续与3-氯-4-甲氧基苄胺(2)反应得到杂质B,氧化物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得到杂质C,4-氯-2-甲硫基嘧啶-5-羧酸乙酯((1))与4-甲氧基苄胺经过取代和氧化等反应得到杂质A,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NMR与MS确证,纯度达97.5%以上(HPLC),可作
以4-羟基苯甲酸甲酯、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和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酸甲酯为原料,分别与乙酸酐反应,合成了3个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类化合物,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确征.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a)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5.400(4)(A)、b=5.9738(10)(A)、c=12.746(2)(A)、V=1928.5(6) (A)3.3-甲氧基-4-乙酰氧基苯甲酸甲酯(2b)属单斜晶系,P-1P21212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5.5523(7
对调环酸钙在湖南、宁夏、黑龙江、海南、广西、湖北、山东、安徽、辽宁、四川、江苏、福建12地水稻上残留检测方法进行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水稻稻壳、糙米、秸秆样品中调环酸钙的残留量.基质校正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在1~1000 ng/mL,相关系数>0.99;稻壳和秸秆在0.02~2.0 mg/kg、糙米0.01 ~1.0 mg/kg的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83%~110%,相对标准偏差(RSD)1%~8%.1年12地试验结果表明,调环酸钙在水稻植株、稻壳中残留量均<0.02 mg
建立一种测定间叔丁基苯乙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Eclipse XDB-C 18不锈钢柱(250 mm×4.6 mm i.d.×5 μm)和紫外检测器,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在220 nm波长下对间叔丁基苯乙醚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 表明,该方法测得间叔丁基苯乙醚保留时间约12.5 min,线性相关系数为1.0000,标准偏差为0.02,变异系数为0.02%,平均回收率为100.02%.方法 操作简便,精密度与准确度较高,可用于间叔丁基苯乙醚的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