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销售专家李文华

来源 :商品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iwu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文华金阁古典硬木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华在行业内可是个知名人物,他的头衔有很多:北京市工商联木业商会副会长、北京福建木业家具商会副会长、北京市福建总商会莆田商会副会长、中国莆田市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社副理事长等。依照常理,社会活动居多者皆是性格活跃、曝光率频频的活动家,而李文华却恰恰相反,他不但不喜欢抛头露面,不喜欢招摇,且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
  此种个性,让人怎么也想象不出他是做销售出身的。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李文华很早便喜欢上了销售,尽管刚开始曲折不断,但他从不气馁,经过一番打拼,而今成了行业里实力雄厚的企业家之一。
  初次见到李文华,他一脸的沉静表情,咋一看倒像是个养尊处优的“富二代”。不过,当聊起红木家具、聊起销售时,李文华顷刻间便判若两人,几乎全无先前的印象,讲起话来条理清晰,稳重老成,与他的实际年龄相去甚远。
  个性十足的李文华一开口便语惊四座:“我从小就喜欢销售、喜欢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所以不管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将销售进行到底,即使卖菜也要做销售。”可见对销售的情有独钟。但有一样,李文华做销售和别人是完全不同的,还有点背道而驰。比如到实地进行不定期市场调查,对销售或主管销售的领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但他从不去做,手下的工作人员也是如此。这就让人好奇了:文华阁是怎么做销售的呢?针对这个疑问,李文华说:“我的经验其实很简单,七字经:一听、二看、凭感觉。”说着,他将这七个字一个个地展开来说:
  一听就是和朋友及客户们多联络,大家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说说见闻,顺便谈谈市场、交流交流经验真是其乐无穷,俗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不经意间就能学到了不少知识,从中也能获取不少的市场信息。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但加深了朋友和客户间的相互交往,沟通了感情,而且得到的信息也是多元的。
  二看主要指媒体,特别是来自行业媒体的信息。李文华说,他非常注意收集杂志和网站的各种信息,比如《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导购月刊》等期刊,这些杂志他每期必看,尤其是涉及到市场及分析类文章会仔细阅读,从专业人士的分析中能找到自己所需;同时,加大采集量,比如一些报纸的红木专刊、具有影响力的红木网站等也是他浏览的主要对象,他非常信任媒体的眼光和力量。
  “凭感觉,这几个字说来就有些话长了,”李文华对此有些意味深长,接着便细细道来:“‘感觉’其实并不随意,实际上考验的是自己对市场的一个判断力水平,这个判断力必须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十多年来他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就是最好的说明,从十几岁到仙游开始,他就有了一个信念,做任何事都要竭尽全力、认认真真,上天就一定不会亏待自己。所以,不管是在工厂打工还是来到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练地摊,他都做得有模有样、每一步走得扎扎实实。
  对此,他有自己的看法:“企业只有闲事、没有闲人,做事者首先要端正心态。”所以,他从最初打工的那天开始,就养成了一个习惯,绝不把自己定位在打工者的角度上,而是把别人的事都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不仅如此,自己的事做完了还要找其他的事来做。对他来说,这并不是吃亏,而是在锻炼自己,让自己多了一个极好的学习过程,何乐而不为呢?老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眼前有了更多的机会,特别是老板对自己的信任。他坦诚,自己能来到北京做销售,即是老板信任的结果。在首都的这些年他能够大展拳脚,把事业一点点地做大,全仰仗于踏实肯干的做事态度。而对市场的感觉和判断便是由这些历练和积累而来。
  文华阁因此也越做越大,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其不仅有8个红木家具专卖店,还拥有自己的生产厂和配套生产厂。特别是不久前在北京城北的宝隆艺园内,文华阁新开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展厅。展厅分楼上楼下两层,经营面积近4000平米,李文华为其取名为“文华阁红木精品艺术馆”。李文华说,这个艺术馆将以会馆的形式对外展示,除了红木家具外,还引进雕刻等与之相关的艺术品,他将逐步把这里打造成文华阁的旗舰店,充分展示文华阁的产品及营销理念。他还欲将自己首推的“光身家具”概念加大宣传力度,以回报客户和消费者对文华阁的信任,让它在市场中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李文华最后说,文华阁能发展的今天,源于自己对红木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对红木家具销售的痴迷,也因此才练就出了一双“火眼金睛”,所以,在产品上容不得丝毫的鱼目混珠。他今后的计划是在经营规模上放缓脚步,把工作的重心转向如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上,以集中精力与财力,打造出更多更有特色的红木家具精品。此正是李文华对文华阁宣传的创意:文华阁——品质决定价值!
  
  
  
  
其他文献
记者:获悉由全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办公室、全国红木家具消费指导专家团、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网、《中国红木古典家具》杂志、《中式生活》杂志及《中国红木古典家具导购月刊》杂志联合推出了2009—2011年度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产业推动力人物推举活动。请问你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是什么?  赵夫瀛: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英雄是历史的光环;中国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的发展,靠的是广大消费者、行业从业人员、行业组织及行业媒体等
期刊
入秋以来,全国的红木家具销售市场出现了总体下滑,这不免给一些行业同仁带来了紧张。随着冬天的到来,他们的心也些许有了一丝寒意。这样的情形下,理解、关怀与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了一封信,看到了中国红木古典家具精品示范馆给入驻商户的一封信,透过字里行间,一缕春风扑面而来。  应该说,这封信恰逢其时。年终岁尾,总要有个交待。作为商场,示范馆在信里向商户汇报了半年来他们所做的工作
期刊
困局带来冷思考    伍炳亮  红木家具在阶段性时间内产生波浪式发展走势是非常正常的,因为伴随原材料上涨、通胀、消费需求萎缩等现象的出现,这是难免的。  2012年,整体市场消费会出现一些疲软状态,到下半年市场会有所好转。这将对不同企业的定位与渠道造成一定挑战。其中,小企业有转行较快的特点。受考验较大的应该是中等规模企业,中型企业因经销市场牵制较大,很容易在资金链上出现问题。其次,如果没有核心的竞
期刊
一个为红木家具消费者提供维权服务和提供红木家具消费指导的网站——中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网已进入调试阶段,即将上线运营。  中国红木家具消费维权网是由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打假工作委员会红木家具消费维权办公室和红木家具消费指导专家团主办的官方网站,网站开设有机构概况、动态信息、专项行动、消费指导、维权专区、观点意见、政策法规、视频在线等8大版块,17个子栏目。网站以宣传、普及消费维权的政策法规为主要内容
期刊
每年元旦前后,都是企业老总最忙的时候,红木企业如是,红木媒体也如是。本刊总编辑赵夫瀛,这些天也是忙得脚打后脑勺。但他的忙跟企业领导的忙不一样,企业领导忙的大多是自己企业的事,而赵总编忙的大多是别人企业的事。这是为什么?  赵总编不仅仅是自己忙,还有一个策划团队跟着他忙。原来,他们是在给企业做策划。  作为红木家具产业专业的策划团队,他们今年接的活儿明显的比往年多,尤其是这年前年后。策划师们深有感觉
期刊
过去一年,对张德祥而言,是极具启发的。与以往对于红木家具文化的研究探讨所不同的是,这一年,他有机会多频次走进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在与一线市场零距离接触后,他对当代红木家具生产企业现状、消费市场形势、家具未来走向有了更多具象认识。与此同时,在他的脑海中,一条红木家具自古至今发展流变图也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在这张流变图中,“设计”以核心地位贯穿始终。张德祥认为:在从前的时代,人们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东西,
期刊
宁可“跑单”也不做  河北邵氏古典家具公司的材料定位是大红酸枝,别的材料不做。一天,一位客户来到了邵氏工厂,说要定做一批家具。不过有个要求,他不要大红酸枝的,而是要做缅甸酸枝的,就是俗称的白酸枝。当销售员把客户意见说给董事长邵桂岭时,被邵桂岭拒绝了,这让销售员很想不通——好歹也是30来万的单子,不能放着钱不挣啊!可邵董事长说啥也不同意,他耐心地给销售员解释说,不是我们不想赚钱,是这个钱不能赚。为啥
期刊
东南以南,一个自历史深处走来的家族,对于“仙作”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以血脉相传的方式得以实现。这其中的热爱与执着渐渐被时光雕刻成一种责任与本能。艺术所表达的内容与方式是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但对古老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成为林氏几代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最高诠释。  至如今,贡品轩,在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之下,区别于绝大部分的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因为他拥有一条独特的生命纽带,这条纽带的一端是沉甸甸的家族文化传承
期刊
刘萍站在我面前,跟十几年前一样的年轻、漂亮,只是多了几分成熟与稳健。作为宏艺轩的女老板,她与许多女性消费者一样,对花梨情有独钟,并结下了一生的难解之缘。  在河北大城冯庄村,这个河北省最大的红木家具产销集散地,几百个品牌企业鳞次栉比,而花梨之家在这其中像朵花儿似地一枝独秀,散发着芳香。这里面有刘萍的功劳。  刘萍是地道的冯庄人,嫁给了刘东君之后,俩人一起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涯。在冯庄,村民们选择最多
期刊
实录一:商户  进入北京南四环某著名的家具卖场内,红木家具展厅有些冷清,几乎难见消费者的身影。只要有人进入,商户非常热情,当得知笔者身份时,有人保持了沉默,有人随口应道“还不错”,但不少人还是表达了自己真实的看法。  有不少商户反映,下半年的红木家具经营比上往年淡了许多。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由于房地产紧缩政策的进一步影响及原材料的波动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等,一些原来一直经营不错的商家竟然出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