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区域品牌营销:政府与市场协同

来源 :天津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wo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标志是农产品原产地属性标识,新疆作为特色农产品的重要主产区,地理标志品牌化营销对新疆农产品流通与贸易具有关键性作用。新疆特色农产品在市场销售过程中容易面临品牌建设不足、市场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与品牌影响力提升是解决问题的重要路径。农产品地理标志多为区域公共品牌,品牌建设主体包括生产者、政府部门与经销企业,如何构建公平合理的投入与收益分配制度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重心。研究结合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建设与发展情况分析,发现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政府与市场协同管理角度提出促进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营销的对策建议,推进区域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营销;政府与市场;协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3.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20.09.009
  Abstra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re the attribute identification of the origi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Xinjiang is an important main production area of speci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branding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circulation and trad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Xinjiang. Xinjiang specialty agricultural products are prone to face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brand building and weak market competitiveness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 sales. Brand building and brand influence enhancement of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regions are important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 Most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re regional public brands. The main body of brand building includes producers,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distribution enterprises. How to construct a fair and reasonable input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the focus of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industries. The research combined 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brand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Xinjiang, found problems i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brand construction, and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promoting regional brand market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in Xinjia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and promote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industry .
  Key words: agricultural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brand marketing; government and market; collaborative management
  農产品地理标志是反映产品原产地属性的品牌名称和标识,农产品的品质特征与区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并且根据地域名称进行命名的标志[1]。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对产品的形象与特征形成统一认识,通过营销手段促进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从而提升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打造地方知名农产品品牌,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农产品地理标志在信息传递、产品溢价、吸引顾客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原产地形象与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认知紧密相连,原产地形象的改善有利于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资产形成[2]。农产品品牌作为区域公共性质的品牌,参与营销过程的市场主体包括农产品的生产者、经销企业、消费者,行政主体是地方政府部门。在农产品营销的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政府与市场主体的作用力具有差异性、协同性与动态性,需要结合实际研究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品牌营销的长期路径。   1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内涵及特征
  1.1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内涵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是企业选择目标市场,通过创建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形象,开展系统的营销手段传递给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地理标志农产品消费需求,从而获取、增加和维持顾客的管理科学。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目标,一是要传播地域农产品的文化与品质,打造区域性农产品知名品牌,形成无形的品牌资产;二是要能够通过市场交易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价值,促进农产品的市场流通,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区域范围内经营者的收入;三是要通过品牌营销提升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经济增长与持续发展。农产品品牌市场定位要结合农副产品市场的结构层次确定,针对消费者对农产品地域属性的偏好,在消费者心中树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形象,从而使得消费者对特定区域的农产品产生现实需求。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策略既包括产品、定价、分销、促销等基本手段,又包括政治、权利、人员、公共关系等新营销方法。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也促使营销观念的变化与营销手段的改进[3]。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代表着农产品的原产地品质形象,更是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信任的桥梁。
  1.2 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特征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中国地理标志中的一类以农产品为中心的地理标志专用标识。农产品地理标志权利不是商标专用权而是地理标志专用标识的专用权,是一种知识产权[4]。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使用可根据《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进行证明商标与集体商标的注册。含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不同于一般的企业农产品品牌,该类品牌属于区域公用品牌,为当地的生产者、经销企业以及其他市场主体共有,品牌营销的过程具有正外部性;企业农产品品牌为企业个体拥有,具有私人财产权利性质[5]。因此,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区域市场参与主体的共同利益,而非某个企业或组织的经济利益。从营销管理角度来看,无论何种品牌营销活动都需要成本投入,可能是高成本也可能是低成本。营销过程中关键的问题在于谁来投入、在哪些方面投入、收益如何分配,合理的制度建设是实现长期共赢的基础,否则容易产生“公地悲剧”[6]。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过程中,政府要树立良好地域形象,企业要能积极的传播卓越的顾客价值,即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
  2 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新疆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发展现状
  新疆是农业的重要主产区,根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7年新疆农作物播种面积606.21万hm2,经济林果种植面积145.87万hm2,牲畜存栏量4 946.45万头(只),水产养殖面积9.02万hm2。2017年底新疆农业总产值达到3 054.92亿元,环比增长2.87%。农业生产规模的持续增长逐渐改变市场供需结构,品牌营销成为增强农产品流通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新疆的地方政府部门及集体合作组织为实现区域生产者的共同利益,不断加快申请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并以此进行农产品品牌营销。2009—2019年期间,新疆行业协会和农业合作组织共向国家农业部申请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121项,其中种植业类农产品地理标志97项,占总数量的80.17%;畜牧业类农产品地理标志22项,占总数量的18.18%;水产类农产品地理标志2项,占总数量的1.65%。农产品地理标志比例情况与农产品生产规模比例基本一致,符合农产品品牌营销的发展趋势。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较多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田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占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18.18%,16.53%,14.05%,9.92%,9.09%,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农产品地域品牌的重要元素,新疆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是否具有经济效益取决于品牌知名度、认知度、品牌联想、忠诚度以及商标、专利等品牌资产[7]。品牌资产需要通过系列的营销活动去创造,需要专业化的组织进行管理与维护。《2019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结果显示,新疆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名靠前的有库尔勒香梨、哈密瓜和阿克苏苹果,品牌价值分别100.92亿元,43.32亿元,42.22亿元,其中库尔勒香梨品牌价值排名全国第二,品牌收益达到7.19亿元。哈密瓜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力、传播力均较强,可见哈密瓜果品公共品牌市场拓展能力较强。阿克苏苹果相对全国其他苹果品牌同样具有影响力,品牌价值排名第7[8]。从以上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新疆具有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具有市场发展空间,具有新疆自然环境属性与历史文化特征的農产品符合消费者的偏好。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发现、创造和重塑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运营与管理包括政府方与市场方2个主体。
  政府部门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过程中从产品、分销和促销、公共关系等方面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在产品管理方面,2010年新疆完成67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后期先后制定有《有机食品 库尔勒香梨生产技术规程》、《地理标志产品 阿克苏苹果》、《有机产品 日光温室哈密瓜生产技术规程》等地方标准,2020年投入使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推动农产品质量合格证管理、“三品一标”管理等。在分销方面,新疆布局建成九大农林产品仓储加工交易市场,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新疆农产品市场价格。在促销方面,新疆各级政府通过自有官方媒体或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地理标志农产品广告投放力度,吸引消费者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购买新疆特色农产品。同时积极拓展内地市场与海外市场,采用展销会、推介会等形式促进农产品销售[9]。在公共关系方面,新疆各级政府部门与央视媒体、一二三线内地城市、大型电商平台企业进行互动交流,从战略层面上提升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如与中央电视台签订《中央电视台“广告精准扶贫”项目合作备忘录》、新疆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设新疆特色农产品展销中心、与企业签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从公共关系领域促进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与发展。    市场部门包括生产者、企业、消费者及其他社会团体组织。市场是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参与者、受益者,是品牌营销中的核心主体。生产者是农产品的生产主体,其标准化生产过程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和原产地形象。与此同时,生产过程的宣传提升了农产品经营的透明度,有利于消费者认识产品、相信产品与消费者产品。如今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官方媒体、知名媒体、自媒体的应用更加广泛,生产者通过媒体平台发布农产品信息能够有效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企业参与了农产品市场流通的各个过程,包括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贮藏、物流、销售等环节。因此企业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重要推动者,企业最独特、最核心的职能也是营销。新疆农业龙头企业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新疆果业集团、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新疆粮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麦趣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消费者是农产品流通的终点,消费者的购后行为也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产生影响。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渠道,消费者对与农产品的评价市场影响力很强,会影响新疆特色农产品品牌在市场中的定位。特别是粉丝较多的“博主”“大V”以及自媒体的购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包括信赖、忠诚和排斥[10]。消费者正面评价对于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营销属于更高层次的营销,但同时具有不可控的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2.2 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存在问题
  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问题,影响农产品品牌整体建设[11]。第一,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多而不优。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为121个,超过多数内地省份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如浙江省为89个、江苏省为72个、福建省为81个、江西省为94个、安徽省为69个。不优表现在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价值方面,仅有少数如库尔勒香梨、哈密瓜和阿克苏苹果拥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多数农产品地理标志处于待开发的阶段,需要分阶段、分层次、分渠道进行市场拓展。第二,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综合实力薄弱。受到地理位置影响,新疆的特色农产品距离内地消费者市场较远,相对内地其他的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成本更高。品牌营销投入资金来源比较有限,政府部门相关预算和实际需要有差距,市场中的部分企业投入又无法获得符合预期的收益,存在着“搭便车”的现象[12]。第三,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主体缺位。因此当前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仍处于政府主导阶段,市场企业营销缺乏真正的活力和创造力。政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管理部门、服务部门,企业是农产品贸易的实际受益者,因此未来地理标志农产品营销的主角应当是社会企业,从而才能构建可持续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模式,促进社会企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经济增长。第四,新疆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需要完善。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目的是为了标明农产品的地域属性,促进区域农产品贸易,但往往农产品地理标志形成品牌效益后,市场上会出现“窜货”现象,导致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形象受损,需要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制度进行市场的外部监督。
  3 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政府与市场作用协同发展
  政府与市场在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同时存在着社会分工不明确、作用力量不协调、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影响新疆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效果。政府部门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管理者、服务者,因此营销管理与社会服务是政府部门的主要职责。在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管理方面,一是要进行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是服务区域农产品生产者的公益性行为,政府不僅要进行公共产品的提供,更要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的长远发展;二是要进行市场正向引导,积极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发掘有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品牌,促进企业参与农产品品牌营销活动,保障市场主体从事营销活动的基本权益,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局面,提高市场主体的活跃程度;三是要进行市场营销活动的有效监管,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广告宣传管理、公共舆论管理,确保营销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
  市场主体是农产品营销活动的发起者、执行者、受益者,因此市场主体的职责是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产品改进、产品定价、渠道分销、产品促销等。市场主体应当进行适当分工,如生产者应当保证农产品符合原产地农产品地理标志形象,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市场中的企业是进行农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定价的主体,营销业务是企业的核心职能,应当充分发挥企业效率优势开展农产品品牌营销,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并结合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促进农产品销售,但在开展营销业务活动中应当履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义务、纳税义务,从而全方位实现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战略目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做好客户关系管理工作,促使顾客在消费农产品过程中应当做出真实、客观、全面的评价,从而促进农产品生产技术改进与销售数量增长。第三方机构应当积极协同经销企业为消费者提供高效服务,维护企业与产品形象,同时经销企业按照合同向第三方机构支付费用(图1)。
  4 结论与建议
  基于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是农产品市场发展的未来趋势,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是实现品牌效益的基础。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是提升农产品辨识度,促进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重要路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需要政府与市场协同,政府进行发展战略层面管理,企业发挥资源配置效率优势,积极提升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资产。不仅要注重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数量,更要从质量角度出发创建具有全国或国际影响力的地理标志,对于品牌效益缺失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一方面要培育,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整合,因为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根本目的在于形成区域公共利益。结合以上研究,主要提出以下四点对策建议:一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要协同管理,政府与市场要利用有限资源实现精准营销,增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实际影响力,在质量保证的基础上发展数量,优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战略布局,提高区域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引导新疆农业龙头企业、协会进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营销活动需要资金、技术、人员的规模投入,因此需要依靠专业化的组织进行,从而解决大规模农产品销售困难的问题。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社会资本、人才进入农业产业,增强新疆特色农产品市场发展的内生动力;三是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营销模式要突出创新,营销企业要回归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营销主体地位,通过营销调研清晰的认知消费者的动态需求,充分利用现代营销手段开展促销活动,如利用直播(淘宝、抖音等)、短视频、自媒体开展促销活动。缩短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促进农产品销售渠道的多元化,缓解农产品市场上的供需矛盾。四是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保护力度,通过市场调节机制与有效行政手段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体系,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督与管理,促进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姬志恒,王兴元.“中国地理标志”品牌治理模式的多案例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13(12):87-90.
  [2]刘金花,刘洁,吉晓光.基于原产地效应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6(2):74-79.
  [3]罗碧华.基于4P营销理论下的农产品合作营销分析[J].农业经济,2015(10):137-138.
  [4]程志强,王忠明,马文君,等. 国内外地理标志保护模式比对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7(5):19-23.
  [5]刘平. 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创新发展策略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8(6):3-7.
  [6]关纯兴.区域农产品品牌协同管理研究[J].学术研究,2012(6):74-79.
  [7]卢泰宏.品牌资产评估的模型与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3):88-96.
  [8]胡晓云,鲁芳校. 2019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EB/OL].(2020-04-03).http://www.brand.zju.edu.cn/Article/BrandListshow.aspx?BrandListId=36.
  [9]王华东,周娜.农业会展节庆视角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14):172-176.
  [10]郝建强,伊黎,周绪宝,张乐. 消费者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认知度和购买行为的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18-21.
  [11]汪婷.新疆农产品打造“互联网品牌”整合营销策略分析[J].品牌研究,2018(4):20-22.
  [12]曾艳,陈通,吕凯.GI农产品品牌建设中“搭便车”问题研究——基于俱乐部产品视角[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4):380-384.
其他文献
摘 要:农民工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增强动力、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乡村振兴将为其拓宽选择领域、提供资源支持和优化外部环境,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相关的互动机理。返乡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构成,乡村振兴是其时代机遇,两者共同統一于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伟大历史使命。从乡村振兴战略细化出返乡创业的促进措施正是推进两者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包括优先优惠提供创业资源、多方面优化创业环境和
期刊
摘 要:以案例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集合了理论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实践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有助于丰富农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原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本研究以农村发展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设计了“四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为其在农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混合教学模式;农业硕士教学;农村发展领域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生物多样性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本文基于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本科生开设的《生物多样性》课程,分析了该课程存在的课程内容繁多、教学手段单一、理论联系实际不足等问题。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从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思政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实践及考核手段方面提出几点改革措施。并结合植物保护专业特点,思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问题,以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期刊
摘 要: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2-模网络数据结构,将农户的基本信息作为社会关系载体,构建农户基本信息社会关系网络,测度网络关系节点的度数中心度和关系强度,明确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家庭人口規模、年龄、家庭人均收入、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选择影响最明显。本文建议实行差异化宅基地用地标准,科学引导农户改变保守观念,严格落实“一户一宅”政策,积极规范宅基地
期刊
摘 要: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科学评价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构建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空间分析对山西省县级区域2017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得出,山西省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呈现组团式分布的态势,从区域核心区向外城乡融合发展水平逐次降低。通过对比发现,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区域人均GDP、地形之间存在相互关系,笔者提出可通过交通突破地形的障碍,提升区域整体实
期刊
摘 要:“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农业院校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作中以其人才优势、学科优势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做好对接,协同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值得探讨。本研究围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界定标准不明晰、土地流转难、扶持政策作用不显著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建立“院校为主体、社会多元参与”培育机
期刊
摘 要:香菇是临沂市主要栽培的六大食用菌之一,但近年来当地的香菇生产规模逐年缩小。人才缺乏、技术落后、品牌竞争力弱、专业化分工弱、生产者投入较高和收入不理想是影响香菇生产规模缩小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临沂市香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香菇的栽培规模、栽培模式和批发价格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并对临沂市的气候地貌、木料资源和扶持政策进行了分析,从中找出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专业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黑臭河道的出现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水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黑水除臭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江苏省镇江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口岸,其水污染现状不容乐观,城市河道黑臭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镇江市为例,分析了黑臭河道的外源性及内源性成因;同时从物理、化学、生物修复等方面,系统综述了有效治理黑臭河道的技术;通过进一步的优化,指出要采用以生物
期刊
摘 要:“新农科”建设对农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加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着力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一批多学科背景、高素质的复合应用型农林人才。《农业微生物技术》是我校在“新农科”建设背景下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存在学生兴趣低、创新性缺乏等诸多弊端,难以实现应用型农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本文针对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将国际前沿教学理念BOPPPS模型
期刊
摘 要: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但产生的副产物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为了促进食用菌副产物的合理化、资源化利用,在参阅大量文献资料基础上,对近年来食用菌副产物在饲料生产、肥料生产、栽培基质制备、新能源生产、生态环境修复剂开发以及生物活性物质提取等方面的利用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食用菌副产物再利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食用菌及菌渣一体化产业链不完善、菌渣再利用机制不明确、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