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菲的问题

来源 :美术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滕菲做了无数的美丽而有深刻象征意义的首饰,结果在疫情到来的时候,她就把所有的首饰放下,做了一个重要的追问:“诺亚方舟还在吗?”rn2021年3月,“诺亚方舟还在吗?——滕菲作品展”在壹美美术馆举办.这是装置、摄影、影像与雕塑作品的集成,展览“一改滕菲以往的作品形态和展示效果,'由奢入简'地使用废弃快递盒、闲置与偶得物品,集中总结了滕菲2020-2021年紧急状态下的艺术实践与自我反思”(引自展览导言).“追问”布满美术馆一层楼,所有的物件和文字都围绕包装盒来实现,包装盒用来迁移.
其他文献
可调节性服装是一种颇富创造性与挑战性的设计,是使消费者参与其中与设计师共享设计与消费乐趣的一种服装设计。作者结合可变性服装的设计现状及自己的设计实践,对此类服装进行概念界定,概括出服装变换设计应遵循的审美、个性、舒适三原则,从结构变换、面料变换、色彩变换、配饰变换诸方面,梳理总结种种设计方法,阐述自己对可调节性服装的设计理念、发展趋向,包括与传统的关系等的理解。
中国画院经历了几十年的蓬勃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新的挑战。新时期蓬勃发展的画院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张独特的名片。在面对画院转型、坚守画院核心职能的基础上,如何对当代画院的职能加以延拓,是画院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画院发展的重点与亮点,从四个方面对画院职能的新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与设想。
本文以西安美术学院民族民间美术理论学科建设的历史为例,在钩沉历史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学科从专业建设到多元化发展的历史经验,并结合时代发展与地域资源特征,总结和展望了该学科在高等美术院校中的建设经验和现实问题。
书法与中国画在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艺术手法、语言都极具意象性。书法以汉字为基础,将线条美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画利用毛笔的柔韧,灵活多变。南朝谢赫提出“骨法用笔”,认识到了线条所蕴含的美学意义,线条表现在传统绘画与书法的发展中逐渐受到重视,而艺术家对线条的主观表达又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如所处时代的文化、历史、个人阅历及人文情怀等。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乔托为教堂创作的主题绘画,提出乔托的神圣构建恰恰来自其独特的去装饰性,包括对当时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图式的“革命”,通过立体化赋予圣者的体感和可触性。本文重点挖掘当时教会改革和市民阶层崛起的时代背景,提出乔托以“视觉平民化”角度,重新审视城市空间和圣经叙事,体现其超越时代的先锋性。以“当代”的尺度着力于神圣叙事表达,这是乔托去装饰性的诗性光芒所在,亦是但丁《神曲》艺术内核的先声。
在艺术史和艺术批评领域,“古典”术语在被广泛使用的同时又饱受争议。本文从“古典”概念入手,通过比较分析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古典范式与德意志古典主义审美理论的相关性问题,探寻“古典”与古代文明的亲缘关系,旨在反思有关古典的风格表征及其艺术史批评话语。笔者采用追溯古典文化源头的历史方法探究“古典”的真正内涵,力求阐明古典风格既不是某种确定的统一模式,也并非先验预设的理论假说或学院派的教条主义,而是一个被后人不断扩展、重构与阐释的活的概念,一种活的传统。
艺术史的发展中,黑与白在书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却也是最基本的构成元素。黑与白共存知守,相互变化转换,延展出独特的魅力。而版画(黑白木刻版画)中的黑白构成以其简练独到的特殊语言在现当代艺术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当代书法艺术与版画黑白构成入手,探讨这两种有着不同表现方式的艺术中共有的形式规律。
近来物理学家对宗教的同情已经成为一种时髦的事实……标志着物理学家对自己的假设的可信性缺乏信心,这种信心的缺乏就他们而言是对19世纪科学家反宗教教条主义的反动、以及
期刊
笔墨纸砚在中国被称为“文房四宝”,它随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而发展,文房四宝作为工具材料的历史,自然地成为书画艺术史的一部分。毛笔居文房四宝之首,在中国书画的发展历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毛笔的特性,造就了中国书画独有的艺术规律,离开了毛笔就失去了中国书画的笔墨特质。
陈玉圃1946年生于山东济南,少年时为著名山水画家黑伯龙和陈维信先生入室弟子。1976年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艺术系。1980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为黄独峰教授的研究生,毕业后留院任教。1993年起任广西艺术学院教授,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画山水兼作花鸟及简笔人物,格致简淡,主张画道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