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深基坑开挖施工监测与稳定性分析

来源 :公路与汽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深圳公常路下穿改造工程K1+700—780段深基坑工程为例,介绍深基坑开挖施工监测方案,根据检测数据对基坑开挖中围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地表沉降、地下水位及支撑轴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后,设置支撑之前,桩体深层水平位移变化较大,截至工况5,桩体最大水平位移接近10 mm;基坑开挖期间,周边地表沉降变化较小,均远小于报警值35 mm;受分流车道上车辆荷载作用的影响,基坑北侧的地表沉降比南侧大;受坑内降水和当地气候的影响,基坑开挖期间,坑外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量超出报警值,但坑外水位变化较平稳,未给基坑围护
其他文献
接缝处设置应力吸收带是旧水泥砼路面“白改黑”工程延缓裂缝反射的重要措施。文中通过室内疲劳开裂模拟试验对比普通灌缝、高分子抗裂贴、高弹性应力吸收带3种防裂缝方案的抗裂性能,并建立三维动态有限元模型分析室内模型结构的动态响应及阻裂机理。结果表明,高弹性应力吸收带的平均阻裂率为98.1%,抗裂效果优于其他方案;垂直于行车方向的沥青混合料层层底中截面横向最大主应力呈马鞍形分布,且峰值随着抗裂措施的不同而显著降低;抗裂贴以加筋作用为主,适用于抵抗张拉型反射裂缝;高弹性应力吸收带对剪切型及张拉型反射裂缝的抗裂效果显著
以杭绍台(杭州—绍兴—台州)高速公路(台州段)扩建工程为背景,通过正交试验对V形冲沟条件下高填路堤变形特性展开研究,重点研究开口角度、冲沟侧坡坡度、冲沟背坡坡度和沟谷均宽4个地形因素对高填路堤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在二维还是三维条件下,路堤分层沉降与分层侧移均随施工步(填筑高度)不断增大,沿高程方向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发展形态,且二维条件下其量值比三维条件下大3%~5%和5%~10%;对于平均分层沉降,沟谷均宽的影响显著,其余因素不显著;对于平均分层侧移,冲沟背坡坡度和沟谷均宽的影响显著,其余
结合江苏344省道邳州段高液限土的基本特征,通过石灰改良掺比试验(掺量为4%、5%、6%),得到路基不同分区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控制指标,并进行试验段铺筑,分析不同石灰掺量改良土体的沉降效果。结果表明,高液限土的击实试验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并未出现峰值,其承载比CBR无法满足规范要求;掺4%石灰,以最佳含水率14.89%、最大干密度1.64 g/cm3作为控制指标可用于93、94区路基填筑;掺5%石灰,以最佳含水率14.88%、最大干密度1.69 g/cm3作为控制指标可用于96区下路床及以下
为研究施工控制设计参数对梁拱体系结构响应的影响,以湖南长沙映日路跨龙王港河桥为例,利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单一参数调整法分析施工过程中各设计参数变化对结构线形和应力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程度判别主、次要设计参数,以便施工过程中进行识别和控制。结果显示,钢箱梁容重及弹性模量为主要设计参数,温度为第二主要设计参数,其余参数均会对拱肋、主梁位移和应力产生影响,吊杆容重为这些参数中的次要设计参数。
杆系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方法较多,目前对于如何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方法的研究很少,而选择合适的几何非线性分析计算方法对计算效率及结果的准确性十分重要。文中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2个平面杆系结构、2个空间杆系结构,分别编制适用于大变形几何非线性分析的有限元程序,对比分析荷载增量法、Newton-Raphson法(简称NR法)、弧长法3种方法对求解该类问题的适用性、效率及准确性,提出适用于平面及空间杆系结构几何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步骤及方法选择依据。
通明海特大桥现浇箱梁采用4套移动模架施工,现浇梁合龙段位于浅滩区,浮吊等船只不能进入,且现浇梁底与栈桥面之间的净空小,主构件拆除困难。相邻模架施工间隔为2~3孔,但单套模架覆盖范围就达2.5孔,考虑模架拆除周期,若采用常规方法势必影响直线工期,必须采用非常规方法进行模架拆除。文中引用桥梁转体施工、顶推施工理念,将模架自有的台车纵横移系统用到移动模架拆除过程,对其进行便捷化施工。
为探究曲线连续刚构桥在转体施工中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以某曲线连续刚构桥为研究对象,采用Solid45实体单元建立桥梁数值计算模型,在施工阶段最不利荷载情况下分析平面曲率半径、转体加速度、摩擦系数对转体过程中结构内力、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平面曲率半径的改变对转体过程中主梁横向位移和纵向位移有一定影响,对横向位移的影响大于竖向位移,最大横向位移变化量约为最大竖向位移变化量的2倍;转动加速度对桥墩砼受力的影响较大,为保证结构体系安全及成功实现转体施工,曲线连续刚构桥转动角加速度应小于0.0012 rad
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不良地质往往决定山区桥梁桥型选择及跨径布置。文中以贵州某山区高速公路跨越甲茶河的桥梁为例,从地质地貌、工程造价、施工工艺等方面对山区桥梁进行桥型比选,确定桥梁方案;对所确定的高墩大跨径连续刚构桥方案进行设计分析,确保桥型方案的技术可行性。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泡沫沥青混合料,通过试验建立多个温度和发泡用水量的膨胀率-半衰期关系曲线,得出取得最佳发泡参数的方法,从而确定最佳发泡温度和发泡用水量;通过试验建立泡沫沥青和未发泡热沥青混合料空隙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采用等空隙率法确定泡沫沥青温拌混合料成型温度;采用未发泡热沥青和泡沫沥青,分别在135、115℃条件下制备AC-13热拌和温拌沥青混合料试件进行马歇尔试验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两者的马歇尔试验结果和路用性能试验结果相当。
错台、坑洞、板角断裂、脱空等缺陷是高速公路水泥砼路面的顽疾,会显著降低砼路面使用性能,直接威胁行车安全。文中以某高速公路旧水泥砼路面修复工程为依托,开展现场注浆参数试验研究,通过现场试验对水泥砼路面压浆修复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浆液流动性和强度受材料组分外加剂影响较大,适用性较好的施工方法是对砼路面进行2次压浆。现场雷达探测和钻孔取芯结果显示注浆后路面性能提升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