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直视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xue1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总结心脏直视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9年2月至2011年12月,11例心脏直视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接受二次手术治疗,男8例,女3例;年龄29~64岁,平均(52.27±9.90)岁.首次心脏手术为主动脉瓣置换9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房间隔缺损修补各1例.本次手术距首次手术1~26年.主动脉夹层的病理分型A1S型4例,A1C型1例,A2S型1例,A2C型4例,A3C型1例.结果 11例体外循环75~409 min,平均(185.36±99.67) min;主动脉阻断37~203 min,平均(84.09±48.36) min.6例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患者低流量时间8~ 32 min,平均(17.71±9.48) min.死亡1例(9%);术后并发症3例(27%).生存患者随访16~45个月,随访期间无夹层破裂、截瘫和死亡.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后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及风险均较初次主动脉手术增加,因此进行心脏手术时应特别注意主动脉操作的规范和准确.对于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大于4.5cm的患者,应同期处理主动脉瓣和升主动脉,从而更有效地避免A型主动脉夹层及二次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阴性淋巴结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429例施行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证实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63.0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64.0%、51.2%.肿瘤侵润深度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同T分期患者的生存率随淋巴结清
主动脉疾病,包括主动脉夹层以及主动脉瘤,其外科治疗具有挑战性.尽管目前相关的手术技术、麻醉以及重症监护措施已明显进步,开胸手术仍可能导致相当高的患者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1-3].1994年,Dake首次报道了胸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成功[4],近年来,腔内治疗已发展成为治疗胸腹主动脉大多数区域疾病的方法。
期刊
患者 女,67岁.6年前确诊为巨大咽食管憩室但未接受治疗.患者进食哽咽症状逐渐加重,入院前仅能进半流饮食,并伴有间断呕吐.上消化道造影显示颈段至胸上段食管右侧壁一巨大憩室,下端达隆凸水平,约10 cm×6 cm大小,憩室基底部宽约7 cm,憩室与胸段食管间嵴长约3 cm(图1).胸部CT扫描显示位于胸内的咽食管憩室将气管和食管挤压变窄(图2).电子胃镜检查可见距门齿16~23 cm食管右侧壁巨大憩
期刊
目的 总结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术后再次外科手术的病例,探讨再次手术指征和手术技术细节.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对21例TEVAR术后患者行外科手术,其中男19例,女2例;年龄(44.5±5.1)岁.夹层逆行剥离(retrograde type A dissection,RTAD)14例,其中1例合并
目的 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消化道瘘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分型及有效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食管、贲门癌根治术421例中术后消化道瘘42例及同期外院转入胸内消化道瘘11例,总结此53例消化道瘘及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经验.结果 再手术10例,均治愈.管状胃切缘瘘致纵隔感染败血症死亡2例,呼吸衰竭、营养不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左、右支气管瘘各l例死亡,病死
患者 男,45岁.间断弛张热3月余,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收入急诊科.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开口狭窄,前叶左心房面可及高回声团块附着,长40 mm,厚11 mm.实验室检查白细胞8.9×109/L,红细胞2.9×1012/L,血红蛋白75.0 g/L,血小板521×109/L,C反应蛋白128.84 mg/L,血沉139mm/h,抗链球菌溶血素“O”19.26,类风湿因子Ⅱ21.37,肿瘤相关因子(-),
期刊
患者 女,57岁.活动后心悸、气促伴腹胀3年.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19年、二尖瓣置换术后9年.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人工机械瓣功能良好,极重度三尖瓣反流,房间隔完整.心脏及冠状动脉CT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胸膜粘连.2013年6月行完全胸腔镜下三尖瓣人工生物瓣置换术.术中行双腔气管插管,经右颈内静脉(18F)、右股静脉(24 F)及右股动脉(20 F)插管建立外周体外循环.于锁骨中线第4肋间行4 cm切口建
期刊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当今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长期以来,外科主动脉瓣置换(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SAVR)手术是目前治疗重度和(或)有症状AS的主要手段.但高危SAVR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3% ~8%[1-3].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Transcath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
期刊
患者 男,55岁.运动性心悸、气促20多年,加重1年.查体:颜面、口唇、甲床发绀,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3/Ⅵ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杵状指(趾).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上肢0.77,下肢0.83.超声心动图示右心房、室增大,右心室流出道变窄;主动脉骑跨率约50%;嵴下型室间隔缺损,直径23 mm,右向左为主的双向分流;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 46 mm.胸部CT示右心室流出道最短横径14
期刊
患者女,51岁.无明显诱因左胸部针刺样疼痛1年,间歇性发作.CT检查结果见图1~3,左侧胸廓缩小,纵隔左移;左侧胸膜弥漫性不均匀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内见液性包裹;左肺见斑条状密度增高影,与左侧胸膜相连,边界欠清.2013年2月行全麻下脓肿清除+胸膜活检术.术中见左侧胸膜广泛增厚,质地坚韧,内见包裹性囊腔,引流淡黄色液体约300 ml;脏层纤维板与肺实质分界不清,与纵隔及心包紧密粘连,无法剥离,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