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聋校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重视语文知识的教育;重视道德品质教育;重视美的教育。
[关键词]聋校;语文;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8-0005-03
现代化的关键,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与具有高度的文化素质密不可分。搞好语文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文化素质,推动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语文教育传递延续着我国许多超越时代而相对稳定的优秀文化内容,同时也在不断创造着新文化,为新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根基。语文教育还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搞好语文教育,尤其是聋校语文教育。对于聋人这一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听力的损失,他们失去了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抓好聋校语文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抓好聋校语文教育,对聋生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这个主流,将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加强聋校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语文教育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于永正)面对这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孩子,如何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呢?
1.1 走进教材动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个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的学习。因此,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在备课中力求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或他们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如精心设计导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节课的导语,导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后面的语文学习状况。老师就像一位导游,好的导游,能带领游人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且获得美的享受,反之则不能。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了导语的设计。①联系实际导情。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失去了语言能力,但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根据这一特点,在基础训练学习对话练习时,我设计的导语如下:“同学们,你们今后到社会上工作,想不想和别人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和别人交流。②开门见山激情。在学习《家乡的桥》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你们见过桥么?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家乡的桥》里的桥你们见过吗?它和你们见过的桥有什么不同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家乡的桥》。”
1.2 创设情境诱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为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的聋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看爬山虎的录像,学生被录像中爬山虎的美丽迷倒了,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的呢?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这一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地道战》讲述的故事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样的课文能感兴趣吗?看了《地道战》的电影后,这样的担心就完全不需要了。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完电影,不仅轻松地解决了课文中不懂的词句,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2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重视语文知识的教育
聋生由于残疾,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正常的婴儿从呱呱坠地起,就进入了语言的世界,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说词说句,而聋生一般要到人学才开始学习词句。这就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聋校语文教育除了遵循一般的规律外,应特别重视词和句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将直接关系到聋生的智力发展,关系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聋生要和别人交流就必须通过语言,而手语别人看不懂,口语别人听不懂,只有靠书面语。书面语又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因此必须抓好这方面的教育。①字的书写。②词。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必须学好词语。学好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对聋生来说,组词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另外在聋生目光能及的物品上贴词语的名称,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③句。句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达单位。文章是一句一句组成的,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学好句子。只有理解句意,才能学好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大量的语句贮存。积累句子的好办法是每天坚持练习写句子,并能及时得到健全人的帮助,掌握句子的组成规律,写出正确的句子。同时加强背诵指导积累词句。
3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道德品质教育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把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培养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重视德育教育有着更大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聋生由于听力的损失,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严重影响了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必须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而语文教材文学成分较多,提供情感教育的材料很丰富,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很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使语文学科的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情”。聋校一年级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大量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如教育人们要学会奉献的《古井》;教育人们要助人为乐、尊敬老人的《开演之前》;教育人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雪猴》、《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警钟长鸣》;教育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只有三天光明》;教育人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文章《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教育人们要孝顺父母的《背影》等。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掘文章的思想意义,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4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美的教育
针对聋生的生理特点和智力特点,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审美能力:①培养审美感知能力。②培养审美想象能力。③培养美好的情操。语文学科的美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教学美、教材美、教师美都要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4.1 创造美的氛围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校园、教室的环境自然应该美化,但这只是静态的美,也非语文学科所独有。氛围,简言之,就是气氛和情调。它具有动态的特点,由许多因素构成,其中最有价值、最活跃的是人的活动情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美则是中介。对聋生来说,教师流畅恰当的手语和丰富生动的表情,都将给聋生的学习带来美感。此外,工整漂亮的板书既弥补了学生听力的缺陷,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创造美的氛围。这种美的氛围使聋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一件困难的事,从而提高聋校的语文教育质量。
4.2 在阅读中学会欣赏美
聋生看事物比较片面,常常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缺乏欣赏美的能力,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如何让他们学会欣赏美,这对提高聋生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情感也美。在语文教材中,应注意挖掘美感因素,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文章既写了自然景色的美,又写了人情美,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美。在学习《金色的海滩》一课时,让学生首先去感受海滩的景色美,再由此联想到人物的心灵美。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会欣赏自然景色的优美,也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美,从而学会欣赏美。
总之,加强聋校语文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还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聋校语文教育质量,为提高聋生的文化素质,使聋生顺利融入社会主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编 黄晓
[关键词]聋校;语文;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8-0005-03
现代化的关键,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又与具有高度的文化素质密不可分。搞好语文教育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文化素质,推动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作用。语文教育传递延续着我国许多超越时代而相对稳定的优秀文化内容,同时也在不断创造着新文化,为新文化的发展提供新的根基。语文教育还能提高民族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感情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国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搞好语文教育,尤其是聋校语文教育。对于聋人这一社会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听力的损失,他们失去了与别人交流的能力,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让他们顺利融入社会,抓好聋校语文教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值得我们研究探讨。抓好聋校语文教育,对聋生顺利进入社会,融入社会这个主流,将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加强聋校语文教育。必须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1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
语文教育应当充满情趣。只有情趣盎然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情趣盎然的氛围才能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自由王国。(于永正)面对这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孩子,如何才能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呢?
1.1 走进教材动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个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的学习。因此,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在备课中力求挖掘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或他们感兴趣的部分作为切入点,开展教学活动。如精心设计导语,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节课的导语,导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学生后面的语文学习状况。老师就像一位导游,好的导游,能带领游人兴致勃勃地欣赏美景,且获得美的享受,反之则不能。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重视了导语的设计。①联系实际导情。聋生虽然失去了听力,失去了语言能力,但他们有着强烈的表达欲望,根据这一特点,在基础训练学习对话练习时,我设计的导语如下:“同学们,你们今后到社会上工作,想不想和别人交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和别人交流。②开门见山激情。在学习《家乡的桥》一课时,我这样设计导语:“你们见过桥么?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课文《家乡的桥》里的桥你们见过吗?它和你们见过的桥有什么不同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家乡的桥》。”
1.2 创设情境诱情
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技术逐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这为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的聋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首先让学生看爬山虎的录像,学生被录像中爬山虎的美丽迷倒了,这么美的景象,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描述的呢?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这一课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地道战》讲述的故事距离我们现在的生活比较久远,学生对这样的课文能感兴趣吗?看了《地道战》的电影后,这样的担心就完全不需要了。学生兴致勃勃地看完电影,不仅轻松地解决了课文中不懂的词句,而且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
2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重视语文知识的教育
聋生由于残疾,从小就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正常的婴儿从呱呱坠地起,就进入了语言的世界,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说词说句,而聋生一般要到人学才开始学习词句。这就为他们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聋校语文教育除了遵循一般的规律外,应特别重视词和句的教学。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将直接关系到聋生的智力发展,关系到他们的学习能力,关系到他们今后的人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聋生要和别人交流就必须通过语言,而手语别人看不懂,口语别人听不懂,只有靠书面语。书面语又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因此必须抓好这方面的教育。①字的书写。②词。词是造句时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因此必须学好词语。学好词语的方法多种多样,对聋生来说,组词练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另外在聋生目光能及的物品上贴词语的名称,让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习惯。③句。句是语言中最大的语法单位,又是交际中基本的表达单位。文章是一句一句组成的,要想学好语文,首先必须学好句子。只有理解句意,才能学好句子。在理解的基础上,还必须要有大量的语句贮存。积累句子的好办法是每天坚持练习写句子,并能及时得到健全人的帮助,掌握句子的组成规律,写出正确的句子。同时加强背诵指导积累词句。
3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道德品质教育
语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把语文知识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基本技能和培养语文基本素养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重视德育教育有着更大的意义。我们都知道,聋生由于听力的损失,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严重阻碍了他们的智力发展,严重影响了他们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就必须更加重视思想品德教育。而语文教材文学成分较多,提供情感教育的材料很丰富,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很好地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使语文学科的教学真正做到“寓教于情”。聋校一年级到高中的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大量的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的文章,如教育人们要学会奉献的《古井》;教育人们要助人为乐、尊敬老人的《开演之前》;教育人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保护生态环境的《雪猴》、《只有一个地球》、《大自然警钟长鸣》;教育人们要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只有三天光明》;教育人们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文章《倔强的小红军》、《金色的鱼钩》;教育人们要孝顺父母的《背影》等。事实证明,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发掘文章的思想意义,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效果。
4 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必须重视美的教育
针对聋生的生理特点和智力特点,在聋校语文教育中,应着重培养以下几方面的审美能力:①培养审美感知能力。②培养审美想象能力。③培养美好的情操。语文学科的美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完成的,教学美、教材美、教师美都要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具体方法如下:
4.1 创造美的氛围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校园、教室的环境自然应该美化,但这只是静态的美,也非语文学科所独有。氛围,简言之,就是气氛和情调。它具有动态的特点,由许多因素构成,其中最有价值、最活跃的是人的活动情感。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和美感的诱发者。在教学活动中,语言美则是中介。对聋生来说,教师流畅恰当的手语和丰富生动的表情,都将给聋生的学习带来美感。此外,工整漂亮的板书既弥补了学生听力的缺陷,又能激发学生的审美心理,创造美的氛围。这种美的氛围使聋生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一件困难的事,从而提高聋校的语文教育质量。
4.2 在阅读中学会欣赏美
聋生看事物比较片面,常常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缺乏欣赏美的能力,容易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迷惑。如何让他们学会欣赏美,这对提高聋生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语文教材中的文章,不仅文字优美,而且情感也美。在语文教材中,应注意挖掘美感因素,如在学习《草原》这一课时,文章既写了自然景色的美,又写了人情美,要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会这种美。在学习《金色的海滩》一课时,让学生首先去感受海滩的景色美,再由此联想到人物的心灵美。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会欣赏自然景色的优美,也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事物本质的美,从而学会欣赏美。
总之,加强聋校语文教育,是一个值得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还须在今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共同提高聋校语文教育质量,为提高聋生的文化素质,使聋生顺利融入社会主流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编 黄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