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3+激活NaSr4(BO3)3荧光粉的格位占据和发光性质研究

来源 :人工晶体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f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一系列可被紫外光有效激发的Na1+x Sr4-2x(BO3)3:xCe3+荧光粉,并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等测试方法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进行了表征及分析.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Ce3+成功掺入到基质NaSr4(BO3)3中;利用高斯峰拟合、多光谱对比等手段,分析并验证了发光中心Ce3+占据了NaSr4(BO3)3中Sr2+(1)和Sr2+(2)两个格位;研究了不同浓度Ce3+的掺杂对发光位置和发光强度的影响,随着Ce3+掺杂浓度的提高,发射光谱出现红移,发光强度出现增强→减弱→再增强的趋势;将荧光粉的发射光谱与植物光合色素吸收光谱进行对比,发现它不仅可以吸收300~350 nm的紫外光,发射光谱还很好地覆盖了植物光合色素所需的蓝光区吸收波段,证明其在农业生产的转光剂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本实验旨在构建一种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的纳米体系,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差热-热重分析等对包载白藜芦醇前后的纳米体系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光、热稳定特性和体外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介孔二氧化硅包载白藜芦醇纳米体系,其骨架呈交联网络结构,孔径、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10.16 nm、245.73 m2/g和0.79 cm3/g,负载量可达39.44%,且负载后其骨架结构未破坏,并有效提高了白藜芦醇的光、热稳定性.同时,经过纳米体系负载后的白
针对如何在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的虚拟环境中体现物体运动仿真时运动学与动力学特性的问题,设计了一套将AR技术与物体运动仿真集成,通过模型建立、标记物注册、运动仿真交互控制、增强场景实时渲染等步骤设计物体AR运动仿真系统.该系统由运动学仿真模块和动力学仿真模块组成.运动学仿真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刚体绕定轴转动和平面四杆机构的几何运动为例,通过移动标记物进行运动学仿真的交互控制.动力学仿真模块的设计和实现以曲柄滑块机构惯性运动为例,通过改变输入参数进行动力学仿真控制.最后以机械类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