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与野狼的“格林童话”

来源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vi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狼/入/室
  早在1999年,画家李薇漪和一群驴友到若尔盖草原旅游。一天傍晚,和同伴分开后,她迷路了。突然,前面有动物在活动,仔细一看,她吓坏了:4匹狼!她当时很害怕,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对峙了大约半个小时,它们并没有攻击她。后来同伴们寻过来,那几只狼慢慢走开了。
  这次遭遇给李薇漪留下很深的印象,也引发了她对狼的好奇。回家后,她查找了许多有关狼的资料,了解狼的生活习性;她还去野生动物世界近距离观察狼,尝试画狼。不过,跟这些人工饲养的狼相比,她更希望接触到自然界的野生狼。
  2010年4月初,李薇漪来到美丽的若尔盖草原写生。一天,她听说有一位牧民逮住了6只小狼。当她日夜兼程赶到这户牧民的帐篷时,发现有5只小狼已被饿死了,最后一只小狼也没了声息。她顿时泪眼模糊,悲从心起,从喉咙里发出一声悲哀的长啸。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那只濒死的小狼一个激灵,颤颤巍巍立了起来,循着声音,跌跌撞撞地向她爬了过来!李薇漪张开双手,迎了过去。小狼双眼尚未睁开,嗅着,拱着,小爪子抓着,使劲往她怀里爬!
  抱着小狼,李薇漪就像抱着孩子一样。它触动了她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一种想要呵护它的情怀陡然升了起来。她弄来稀释的牛奶,一点点喂小狼……
  格/林/童/话
  几天后,李薇漪把小狼带回了成都。她给它取名叫“格林”,英文发音“green”,绿色的意思,那也是狼的眼睛和草原的颜色。
  新名字喊了三天,格林渐渐有了反应。李薇漪主要给它喂一些稀释的牛奶、玉米糊糊,它很能吃,从不挑食。
  格林很淘气,和狗一样,喜欢撕咬东西、叼拖鞋,电线、桌腿、窗帘都成了它磨牙的玩具。格林喜欢咬人,常常一口咬住李薇漪的脚腕,虽然是戏耍,但连拖带拽地也很疼。她把格林送到宠物医院打预防针,医生很惊奇,询问是什么狗,她就说是新品种,叫“格林犬”。旁边的人说,哦,就是那种能逮兔子的狗。她哈哈大笑,说就是就是。
  格林慢慢长大,一两个月的时候,它和小狗崽外形上差不多,细看才能发现它的毛比狗毛粗,牙齿更尖利。它对生食的贪嗜也慢慢显现。
  李薇漪每天都给格林开荤,但始终坚持把肉煮熟了再让它吃,害怕喂生食会激发出它的野性。2010年5月的一天,她用菜刀剁肉时,一不小心切到了手,顿时血流如注。见她捂着手蹲在地上,一副痛苦的样子,格林就跑过来亲昵地舔吻她,以示关心。可就在舌头落到她手上的一瞬间,在血腥味的刺激下,格林的眼睛突然睁得又圆又大,仿佛嗅到了一种无上美味!它开始兴奋地狂舔她手上和洒落在地上的鲜血。李薇漪当场愣住了,脑子里忽然浮现出一个词——嗜血!
  说到狼的天性,这正是她感到担忧的问题。她必须在合适的时候把格林送回大自然。
  对动物来说,在自然界生存,最重要的技能是猎取食物。为了让狼“儿子”尽快摆脱对人类的依赖,李薇漪开始对它进行野化训练。她经常买来活鸡用绳子拴住了,在野外教格林“捕猎”;并找来很多狼的纪录片播放给格林看,让它接受狼的启蒙教育。在活食和影片的激发下,格林狂野的狼性渐渐被唤醒。
  放/狼/归/山
  李薇漪带着格林回了它的老家——若尔盖大草原。在美丽的草原,她和格林一起狞猎,一起散步,一起嬉戏,一起在蓝天白云下相枕而眠。
  格林在野外生存中表现得游刃有余。从它第一次伏击鼠兔,第一次猎捕旱獭,第一次与陌生藏獒为夺食而战,第一次为了保护她而与三只野狗亡命厮杀……那么多的第一次,让格林从一只在李薇漪怀中瑟瑟发抖的小毛球成长为挺拔矫健的野狼。随着它对自然的探究愈发深入,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广,她渐渐跟不上它的脚步了。它常常脱离她的视线探看陌生世界,又在她的声声呼唤中幽灵般归来。她为它的成长和机智感到由衷的高兴,它也对这位人类“妈妈”无限眷恋。在世界的尽头,她们享受着最纯粹的生命之乐。
  因为疲累和食物短缺,李薇漪病倒了,独自回到驻地,在昏睡中度过一天又一天。突然,一阵熟悉的叩窗声唤醒了她。多日不见的格林回来了,或许它感应到了她心底的呼唤。当格林感觉到她的虚弱,它转身离去,不一会儿又回来,从窗口送进了一只兔腿——那是它在院子里藏匿的食物。那一刻,李薇漪对格林母亲般的情感,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
  一场大雪之后,格林在河边发现了一头死猪,并在四周看见了狼粪和狼爪印。格林亢奋地在地上打滚,以此留下气味提醒同类它的存在。
  之后的一天,格林突然消失了,李薇漪到处找不到它。她一面担心它被人伤害,一面担心它会不会饿肚子。两天后,格林回来了,既没有饿肚子,也没有被伤害的痕迹。
  此时,格林虽然才8个多月大,属于未成年狼,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捕食能力。狼爱幼崽,现在正是格林回归狼群的最佳年龄,而且格林容易臣服的性格也有助于它融入狼群;此外,冬天的若尔盖草原冰天雪地,食物匮乏,狼群需要集结更多的同类去捕杀大型猎物来储备冬粮,这也是格林回归狼群的重要时机。李薇漪相信,格林一定能顺利“归队”。
  之后,格林又出走了几次,在外逗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李薇漪觉得它应该是找到了同伴。
  身处草原的狼,终究是要回到狼群中去的,因为那里才是它真正的家。夕阳下,李薇漪在恋恋不舍的复杂心境中,把格林轰走了。格林在徘徊,在犹豫,在三步两回头的依恋中,奔向了属于它的狼群。
  终于,格林的身影,消失在旷野深处。
  与狼共舞8个月,狼给李薇漪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不仅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更让她领悟到情义的纯真与宝贵。
  摘自《中国青年》
其他文献
如果经常读唐宋文人的诗,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诗人用写诗的方式来记述他们所患的各种疾病。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白居易,他患有严重的玻璃体混浊,在一首诗中他以诗人的笔法近乎艺术性地描述了自己的症状:“散乱空中千片雪,蒙笼物上一重纱。纵逢晴景如看雾,不是春天亦见花。”陆游也是如此。  要说陆游有“糖网病”,那要先从他得糖尿病说起。在他的诗中,最初谈到自己有糖尿病是他五十二岁写的《铜壶阁望月》诗,其中
期刊
A  半年,180天,4320个小时,是医生给出的他生命的最后期限。那些无法用药物遏制的癌细胞已经侵占了他身体的大部分。  他的主治医生说:“还是告诉他吧,病人有知情权,而且他不像那种看不开的老人。”没错,70岁的他已经是老人了,可我曾以为他能活到90岁或更长。这几年,他总会听到有人故去的消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老亲戚……他亦开过类似的玩笑,说:“该到那边去凑牌局喽!”  这一次,被他说中了。只
期刊
一个人的体表面积大约2平方米。夸人家看起来很精神,夸的是全身;夸人家脸色好,范围就缩小到脸部了;如果夸唇膏颜色美,更集中;再缩小范围到耳钉上的钻石,则更有力度。同样分量的赞美之词,是摊到2平方米有力度还是落到10平方厘米更有劲儿呢?  同样的力量,受力范围越小,压强越大,效果当然越好。有了这个理论,我开始推而广之,将这种夸人的心得应用在生活中。  第一个实验品是凤凰“当家花生”姜声扬,他是个语言天
期刊
明朝名医李时珍不仅医术精湛,而且颇有文才。  有一年,李时珍外出寻访名师,在外面生活了五个月。在这期间,李时珍的夫人曾经给他写了一封别致的中药情书:“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草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观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上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  在这封情书中,槟榔、半夏、当归、使君子、寄生草、芍药、
期刊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30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  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的什么饭,和谁说的什么话,甚至晚上做了什么梦,都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回忆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其中哪点不符合圣人要求,就加以自责,作深刻反省。更关键的是,曾国藩
期刊
那天等公交车,站台上,我前面站着两个姑娘,看装束模样,像打工妹。寒风中,两人聊得挺带劲儿,时不时忍不住咯咯笑。  其中一个系着红头巾的女人,对戴着黑白相间毛线帽的女人说起自己和老公的一次吵架,说得兴味盎然。我听得真真的,是今年夏天,她和老公吵架,一气之下,跑出了家门,走了老远。走到天快黑了,想起回家,坐上公交车,才发现自己穿的连衣裙没有一个兜,自然没带一分钱。她对戴毛线帽的女人说:你知道我和我老公
期刊
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年轻时曾行医十余年。一次,他和朋友尤克金去参加一个酒会,酒会开始不久,一个叫蒙格的绅士突然发病,抱头躺地叫痛。  有知情人说:“蒙格患脑神经痛多年,发作时必须立即吃一种特效止痛药,刚才他说参加酒会来得匆忙忘了带药,不想真的发病了。”  柯南·道尔上前为他做了简单的诊查,说:“蒙格先生,我和你一样患有脑神经痛,我带的止痛药比你吃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吃一片马上就会见效。”他说着从
期刊
那天晚上,我改策划案改到很晚,半夜起来上厕所的时候,听到碰撞的声音。刚开始我还以为是老鼠,吓得站在原地不敢动弹,后来壮着胆子向前走了几步,发现是公婆房间里传来的声音。我站在门口,细听了一下,发现公婆在做那种事。我其实是想走开的,可就在这个时候,婆婆说话了,她说,你就开灯嘛,这么黑。公公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坚持没把灯打开。  我公婆其实年龄还不大,夫妻之间的这种事原本就很正常。  我转身准备回房睡觉的
期刊
听说过人为了曾经受过的伤害,进行报复的,却很少听说过动物会连续袭击“仇人”,可最近,黑龙江省穆棱市就真实上演了一出“金雕复仇记”。  A  8月份的一天早上,穆棱市马桥河镇战胜村的村民杨海军正在地里收割小麦,突然,从不远处飞来一只金雕,向他俯冲下来。瞬间的功夫,金雕就落到他的头上,锋利的爪子撕扯杨海军的头皮,嘴巴啄他的眼睛。杨海军一只手护着眼睛,另一只手驱赶金雕。看见旁边有个秸秆堆,他一头就钻进去
期刊
她是一个抑郁症患者,吃了很多药,总是刚开始的时候有效,后来就渐渐失效。神经科的医生对她说:“你在吃药的同时,还要进行心理治疗。”于是,她找到了我。  在进行过一段治疗未见明显效果之后,我对她说:“你要去运动。”  她是一位女白领,因病已经很久没有工作了。她漠然地说:“我从小就不参加任何运动,现在我都病成这样了,哪里还有心思去运动呢?”  我思忖着说:“你去旅游吧。”  她说:“一点儿兴趣也没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