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应窕(1970-),女,汉族,浙江永康,高中中专,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实验师,研究方向:实验室管理和分析化学。
摘 要:研究型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其实验室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两类,其中大部分为研究型实验室。目前研究型实验室普遍按课题组导师负责制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特别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后专职实验队伍的缩编、实验室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正日益突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模式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本文在借鉴国内高校多年来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总结以及国外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研究生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研究型实验室里,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深化 研究型实验室 研究生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研究生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进行独立观察、判断和分析,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高校研究型实验室创造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平台和空间,使他们在实践中去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自我规范,以促进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 研究型实验室的现状
研究型实验室以研究生为主要的实验研究力量,人员层次多、流动性大,且由于课题研究的多样性,涉及的实验设备、化学品、实验操作等存在未知或不可预知的危险,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目前实验室一般按课题组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实行导师负责制,但一些导师缺乏责任心或有效的管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参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存在给实验室的管理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常见问题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屡禁不止。另外,作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重要保障的实验室专职人员,他们不仅要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还得负责大型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承担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及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等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他们在繁琐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时候还会顾此失彼,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办法是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2 改进研究型实验室的管理
2.1 推进研究生自主管理
“管,是为了不管”,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验室管理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促成学生“自主管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据调研,国外很多高校的研究型实验室的事务由研究生自主管理,无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或专职人员很少,如:加拿大约克大学、波隆那大学(Bologna)韩国大学等。
“自主管理”并不是新名词,而是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诠释高校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和专职人员悉心指导和大胆培养学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發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自理自治能力,营造安全、整洁、和谐的实验环境。及时评价激励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强化措施,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行为自控力和安全自护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离不开研究生的积极参与,推动研究生“自主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缓解了导师(或专职人员)的工作压力。
2.2 组织实施的办法
某高校研究所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专门成立了学生实验室管理小组,以所长为组长,实验室主任为副组长,具体指导“研究生自主管理”小组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合理、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积极支持和指导研究生参与管理和自主管理,并由专职人员协助执行工作的落实。该所要求每个课题组至少指派1名认真负责的研究生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并明确该研究生为各课题组服务的内容及承担的职责。
研究生通过参与实验室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性、能动性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由于是学生自主管理,专职人员只需把握住大的方向,平时不用过多参与,这样在人员配置上就不用消耗专职人员和导师的大量精力。
2.3 培养研究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研究任务很重的情况下,研究生们主动参加实验室的管理,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不仅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任务的实施和发展,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如把查找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核查实验室信息牌等工作融入到《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考核中。
多数研究生具备自主管理能力,能够自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但依赖性强,对实验室管理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管理能力呈缺失状态。如何让研究生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需要全体教职工给予认同和支持,同时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4 加强有效监管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实验室的卫生、维护和管理等工作,都离不开所有实验室人员一点一滴的参与和坚持,否则实验室的管理就会每况愈下。为此,在深化研究型实验室的研究生自主管理时,应加强有效监管:(1)各课题组每月填写《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表》,做好表格归档工作;(2)检查小组在做好寒假、五一、暑假、国庆等四次固定的检查工作外,还要不定期的开展抽查工作,并落实学校及上级职能部门部署的工作;(3)安全小组及时落实学校《督查整改通报》中存在的问题;(4)与负责教学、科研工作的科室及时联系沟通,对于存在的安全风险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5)对于存在问题多次不予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学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置;(6)将相关的培训做到位。
3 实现自主管理模式
研究生的素质不仅体现在发文章、作项目上,也体现在他的实验室素养上。实验室是研究生的家,如浙江大学的一些实验室就开展了“我的实验室我的家”、“十佳绿色实验室”、“Lab Style”等的评比活动。爱护实验室所有的一切就像爱惜自己的东西一样,自主管理就是一种态度,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构建研究生实验室自主管理模式,大胆的尝试和实践,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前进,实现自主管理模式。
4 结语
深化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研究生自主管理是新时期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素质教育思想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全系的实验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欣,林锐利.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19-120.
[2] 廖宗廷,徐沁,张勤.兴趣驱动重在过程自主管理——浅谈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1):33-36.
[3] 冯建跃.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与防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
[4] 王一珉.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221-223.
[5] 张滢,姜丽萍.开放式护理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6(18):68-70.
[6] 杨同毅.自主管理与责任分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探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02):43-45.
[7] 徐四平.加拿大大学实验室管理特点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70-173.
[8] 孙玲,崔德才,罗启宝,沈淮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J].高教高职研究,2009(15):172-173.
[9] 胡景明.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2007.
[10] 李晶,於燃原.谈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及能力培养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36-38.
摘 要:研究型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研实践能力,其实验室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两类,其中大部分为研究型实验室。目前研究型实验室普遍按课题组导师负责制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特别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后专职实验队伍的缩编、实验室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正日益突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模式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本文在借鉴国内高校多年来学生自主管理的经验总结以及国外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研究生作为主要参与人员的研究型实验室里,进一步深化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深化 研究型实验室 研究生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研究生已经形成相对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能够进行独立观察、判断和分析,具有较高的自我管理、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在高校研究型实验室创造研究生自主管理的平台和空间,使他们在实践中去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自我规范、自我约束,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自我规范,以促进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1 研究型实验室的现状
研究型实验室以研究生为主要的实验研究力量,人员层次多、流动性大,且由于课题研究的多样性,涉及的实验设备、化学品、实验操作等存在未知或不可预知的危险,具有很多不确定性。
目前实验室一般按课题组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作,实行导师负责制,但一些导师缺乏责任心或有效的管理,学生基本上是被动的参与,各种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存在给实验室的管理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常见问题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屡禁不止。另外,作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重要保障的实验室专职人员,他们不仅要承担实验教学任务,还得负责大型仪器的使用、维护、保养,承担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及仪器设备资产管理等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限制使他们在繁琐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很多时候还会顾此失彼,不利于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管理。因此,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实验室管理办法是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面临的问题。
2 改进研究型实验室的管理
2.1 推进研究生自主管理
“管,是为了不管”,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验室管理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促成学生“自主管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据调研,国外很多高校的研究型实验室的事务由研究生自主管理,无专职实验室管理人员或专职人员很少,如:加拿大约克大学、波隆那大学(Bologna)韩国大学等。
“自主管理”并不是新名词,而是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诠释高校实验室管理,实验室主任和专职人员悉心指导和大胆培养学生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發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参与管理,增强学生自理自治能力,营造安全、整洁、和谐的实验环境。及时评价激励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强化措施,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的行为自控力和安全自护力,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研究型实验室管理离不开研究生的积极参与,推动研究生“自主管理”既培养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又缓解了导师(或专职人员)的工作压力。
2.2 组织实施的办法
某高校研究所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专门成立了学生实验室管理小组,以所长为组长,实验室主任为副组长,具体指导“研究生自主管理”小组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合理、有序、有效的方向发展,积极支持和指导研究生参与管理和自主管理,并由专职人员协助执行工作的落实。该所要求每个课题组至少指派1名认真负责的研究生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管理,并明确该研究生为各课题组服务的内容及承担的职责。
研究生通过参与实验室的自主管理,充分发挥他们的参与性、能动性和自主管理的能力,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责任心和管理能力,由于是学生自主管理,专职人员只需把握住大的方向,平时不用过多参与,这样在人员配置上就不用消耗专职人员和导师的大量精力。
2.3 培养研究生的自主管理意识
在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和研究任务很重的情况下,研究生们主动参加实验室的管理,积极参与实验室的各项工作,不仅有利于实验室管理任务的实施和发展,还有利于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如把查找实验室的安全隐患、核查实验室信息牌等工作融入到《研究生实验室安全教育课程》的考核中。
多数研究生具备自主管理能力,能够自行处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等问题,但依赖性强,对实验室管理处于被动服从地位,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自主管理能力呈缺失状态。如何让研究生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者,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管理工作当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需要全体教职工给予认同和支持,同时充分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2.4 加强有效监管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实验室的卫生、维护和管理等工作,都离不开所有实验室人员一点一滴的参与和坚持,否则实验室的管理就会每况愈下。为此,在深化研究型实验室的研究生自主管理时,应加强有效监管:(1)各课题组每月填写《实验室安全与卫生检查表》,做好表格归档工作;(2)检查小组在做好寒假、五一、暑假、国庆等四次固定的检查工作外,还要不定期的开展抽查工作,并落实学校及上级职能部门部署的工作;(3)安全小组及时落实学校《督查整改通报》中存在的问题;(4)与负责教学、科研工作的科室及时联系沟通,对于存在的安全风险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5)对于存在问题多次不予整改或整改无效的学生,将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置;(6)将相关的培训做到位。
3 实现自主管理模式
研究生的素质不仅体现在发文章、作项目上,也体现在他的实验室素养上。实验室是研究生的家,如浙江大学的一些实验室就开展了“我的实验室我的家”、“十佳绿色实验室”、“Lab Style”等的评比活动。爱护实验室所有的一切就像爱惜自己的东西一样,自主管理就是一种态度,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挑战自我,提升自我,构建研究生实验室自主管理模式,大胆的尝试和实践,营造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前进,实现自主管理模式。
4 结语
深化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研究生自主管理是新时期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素质教育思想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旨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实验室的能力,让学生由被动管理走向主动参与,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全系的实验室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胡欣,林锐利.我国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119-120.
[2] 廖宗廷,徐沁,张勤.兴趣驱动重在过程自主管理——浅谈同济大学大学生创新俱乐部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01):33-36.
[3] 冯建跃.高校化学类实验室安全与防护[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8.
[4] 王一珉.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支撑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2):221-223.
[5] 张滢,姜丽萍.开放式护理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1,26(18):68-70.
[6] 杨同毅.自主管理与责任分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探析[J].有色金属高教研究,1997(02):43-45.
[7] 徐四平.加拿大大学实验室管理特点与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170-173.
[8] 孙玲,崔德才,罗启宝,沈淮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高校学生自主管理[J].高教高职研究,2009(15):172-173.
[9] 胡景明.大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2007.
[10] 李晶,於燃原.谈高校学生自主管理及能力培养途径[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4):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