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dong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丰富,这些内容不但可以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如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等等。在教学中要适时地、适当地、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以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生命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作为世界的组成部分的生物界也是如此。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本质是物质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经历了从无到有的产生、发展阶段。教师要通过“生物的物质基础”和“生物的结构基础”的教学。有意识地使学生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虽然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与无机界中的化合物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但它们的化学组成与无机界中的化合物很相似,也都是由无机的C、H、o、N、P等元素构成,即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化学元素在无机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所特有的,这充分说明了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自然界是不断运动和变化、不断更新和发展的。学习生物学,就应该用发展、变化的观点认识和研究生物和生物界。就生物个体而言,以动物为例,无论是单细胞动物,还是多细胞动物,都有一个产生、生长、衰老、死亡的过程,始终在进行自我更新,一旦生命结束了,这种更新也就停止了。就生物界而言,则存在着从生命起源到生物进化的发展过程,其总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观点可结合“细胞增殖”、“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进化”等章节教材的教学进行渗透。例如,细胞分化就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生命现象。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只有经过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复杂的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新个体。再如,动物的消化方式,也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最原始的原生动物只有细胞内消化,随后出现的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则兼有细胞内消化和细胞外消化两种方式,而最晚出现的高等多细胞动物如人则具有最为进化的消化方式,即完全的细胞外消化。可见,动物越低等,其消化方式越原始所能消化的食物的种类越单一、数量越少:反之,动物越高等。其消化方式越进化,所能消化的食物的种类越复杂、数量越多。
  自然界的现象都包含有内在的矛盾,矛盾的对立面既斗争又统一,构成了事物发展的动力。生物体的个体发育和生物界的发生和发展都是遵循这一规律的。就生物个体而言,从新个体产生到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全过程中,无不充满着对立的矛盾和斗争。如生物的新陈代谢,它所包含的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构成生物体中的最基本的矛盾。生物通过同化作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又通过异化作用分解自身的组成物质,并释放能量,这两方面作用的交替发生,不断实现生物体的自我更新。没有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就没有物质基础;反之,没有异化作用,则同化作用就缺少必需的中间产物和能量,正是在这种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之中,生物体才能正常地生长和发育。这在“绪论”、“生物的新陈代谢”等章节教学内容中可充分说明。就生物界而言,生物的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在生物的进化过程当中,无不充满着矛盾,也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推动着生物界的发展,例如,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生物与环境之问的斗争等。
其他文献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它在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语文教学忽略了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因此缺乏琅琅的读书声而沉闷乏味,学生学习兴趣索然,造成语文一大缺憾。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是古人对学堂的描写。没有读书声,何言学堂?由此可见,古人早已认识到重视朗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朗读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情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
期刊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学习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活动,那么,即使是劳神费力,他们也会感到轻松愉快。这就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生涯的点滴体会。道理很简单,因为学习兴趣能够大大激发学习欲望,能使人酷爱学习,乐于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讲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一生总结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
期刊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众所周知,兴趣是科学入门的向导,是学好各门课程的起点和催化剂。有了兴趣,人才能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望。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可以说教师是导演,课堂是舞台,要使课堂教学这一大舞台充满吸引力,语文教师就必须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方法,并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为突破口,讲究语言艺术,注重动作的运用,激发求知欲望,拓展学生的视野
期刊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以兴趣、需要、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构建。它把兴趣放在第一位,可见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好这一点呢?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加强情感教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语文教师来说,应当具备两条,一是让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二是让学生喜欢你这门课。“亲其师而近其道”,只有学生喜欢任课老师,才能引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中进行。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支持和引导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物质和人文环境。简而言之,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应该摆在首位。    一、构建和谐课堂,体现人文精神    新的课堂理念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教学中,构建“我
期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意思用俗话来说就是:“好吃不如爱吃”。不管是圣人所言还是俗话所说,我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激发兴趣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的兴趣也是其成为学习主体的最基本的心理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感到有兴趣的事就会主动去干,根本不用人去说。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也证明,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使学生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尽管语文教材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心理健康教育已被要求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等。而语文课程总目标的第一条就确立了语文教学“关于道德情操、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方面的要求”,可见语文教学尤其注重人文性。正因如此,它能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广阔的天地。  语文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各种学科相互交叉日益
期刊
一、学习目标:  ①认识4个生字,学会11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会“一丝不苟、融为一体、赏心悦目”等词的含义。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先游到了我的心里”的关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课前准备  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望、画鱼的句子的投影片。  三、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点点拨,解决
期刊
【摘要】 写话是写作的基础,是引导学生迈入作文大门的关键,也是衡量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 重要标准。绘本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而且它的作用不仅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有语言上的情节上的,绘画上的,更是想象上的。  【关键词】 绘本;低年级;快乐;写话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写话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
期刊
话题作文考察已经有几年,从2000年开始,高考作文完全取消了文体限制,考生可以叙述经历,编写故事,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像。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使作文的形式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正是这种对文体的淡化,为考生充分施展写作才能,展现作者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的作文题材丰富多彩,佳作频出,既有生动形象的记叙文,又有情文并茂的散文,还有剖析透彻的议论文,其他还有极具功力的诗歌、戏剧等。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