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林忠:宅在家中“私藏”吴江美食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生土长的苏州吴江人,平时都在家里“折腾”什么样的美食?1986年生于吴江芦墟的毕林忠,是个不折不扣的专业吃货:2015年9月拍摄《约驾美食+》旅游微电影,拍摄吴江八大镇小吃,从此进入吴江美食圈,2018年加入吴越美食推进任副秘书长一职,4年半时间拍摄记录吴江当地餐饮美食、小吃、央视厨王争霸赛、央视记录频道采编吴江美食等,还承办了乡镇厨艺比赛,首届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厨艺大赛。2020疫情期间,响应国家号召,宅家抗疫,变着花样做本土的时令小吃和小型西点,亲子互动,不亦乐乎,他还用拍摄记录下了这个特殊的新春超长假期。
  ·芦墟水面筋
  吴江芦墟的水面筋一直是名声在外的,市面上容易买到,但是自己在家里做出来的,感觉上就会很不同,尤其是疫情宅家的日子里。《芦墟镇志》有记载“生笃面筋”,笃的意思就是“小小火水煮”,也就是需要心情笃定地等待这份耗时费力的美食,既消磨了时光,也乐趣无穷。
  1、面粉揉成团,冬天要用温水,用小麦碾成的麸皮面粉更佳,静置一小时左右;
  2、用丝篮在冷水中漂洗,洗去淀粉,留下面筋;
  3、水中的淀粉沉淀后可做凉皮,黄浆,摊鸡蛋煎饼等;
  4、面筋最好隔夜洗好,碗中加少量水,放入冰箱冷藏;
  5、馅料一般为榨菜肉末,雪笋肉末,咸鲜口味;
  6、毕林忠说:“包面筋熟能生巧,芦墟当地妇女基本都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7、下入沸水锅中,煮3分钟左右捞出备用,可煲鸡汤、黄鳝汤等;
  8、热锅滚油,油温要高,油炸半分钟捞出,可红烧、煲汤的水面筋就算出炉了!
  ·马兰头粑粑&菜花头粑粑
  春天的食单里,总要带点清新的野味才好。马兰头和菜花头都是吴江人春季餐桌上两样简单常见的食材,然而也可以吃出花来!
  1、糯米粉:粳米粉比例约7:3,热水揉成粉团;
  2、马兰头洗净热水浸泡,控干水分,调味用鲜酱油、盐、麻油,可略咸;
  3、先得制作菜干头:摘取嫩尚菜菜心焯水,晒干。菜花头洗净,焯水,控干水分,切成3cm小段,调味用鲜酱油、盐、麻油,可略咸;
  4、粽叶提前浸泡,洗净,剪成6cm见方,浸入菜油水备用;
  5、粉团搓圆,捏成小碗状,加入馅料,搓成圆球,压扁,置于粽叶上;
  6、上笼蒸15分钟左右至粉团软糯;
  7、粉团必须自然放凉;
  8、煎锅滚烫高油温,适当压扁,翻面,煎至两面金黄,色香味挡也挡不住。
  ·撐腰糕
  二月二,龙抬头,最是应景撑腰糕。
  吴江的撑腰糕,跟我们通常理解里的撑腰糕有点不一样,是现做的,而不是用年糕再加工而成。撑腰糕的年糕用米粉蒸制而成,糯粉和粳粉相拼蒸熟,手工揉制,手上的劲道和加水的量都很有讲究,要细细琢磨体会。做撑腰糕时,把粉团搓成手掌大小的腰圆状,压扁即可。起油锅,煎成两面焦黄,再加入糖水,略煮收干即成。
  一定要用红糖,如果用绵白糖的话,颜色不免寡淡。用了红糖的撑腰糕,色泽红润,仪态万方,让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刚出锅的撑腰糕,韧性十足,油光鉴人,咬一口,芳香四溢。
其他文献
在第九届苏州创博会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蓝绍敏参观了一件气势宏大、华美生动的现代工艺美术经典之作——木雕作品《姑苏繁华图》。这件长40.47米,高2.13米的木雕巨作吸引了众多观展者驻足观赏,人们纷纷惊叹于这幅木雕巨作中栩栩如生的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  与巨作首展同步,《大匠有神——大型红木雕刻<姑苏繁华图>赏鉴》图书首发仪式也在创博会上举行。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王建良,江
期刊
徐瑛:园中城的生活美学  千年姑苏,鱼米水乡。生于斯,长于斯,何其有幸。  大阳山下,太湖之滨,素有“硅谷”之誉的科技城,坐落苏州城西,青山绿水之间。“山”是信仰,“水”是生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山有水,才是一种完整的生活方式。  定居此处,推门见山,秀茂花木,玲珑山石,柔媚流水,恰是治愈现代人急躁浮夸之境。闲步彩石湖,登临玉屏山,自然景致加之精心布局,呈现片山多致,寸石生情之貌,间有白鹭
期刊
干将西路、养育巷、道前街与学士河之间,格出一个区域——古城32号街坊,位于道前片区。32号街坊听着普通,扳扳手指就不简单了。最瞩目的是清代古典园林建筑畅园,几条巷子富郎中巷、盛家浜、庙堂巷、瓣莲巷、剪金桥巷等听起来也很有味道,剩下的就暗吐“芬芳”了:富郎中巷里有国学大师沈瓞民故居,盛家浜里是陶氏宅园和舒适故居,庙堂巷里除了畅园,杨荫榆故居也在其间,瓣莲巷里是洪钧祖宅、清微道院、曹沧州祠等。  偌大
期刊
这一季,因为疫情,好多人的时光里,似乎就只剩下吃了。宅家枯燥,做饭是绝好的调剂,食色男女们秒变私房大厨。  于自己,展示厨艺是一件快乐事;于家人,来自美食的取悦,是最体贴的温情。  有些人,不仅用美食果腹,还把美食玩成了艺术品,柴米油盐交响,食材创意碰撞,可以参照食谱,也可以随心所欲,每一天,都因为美食而活色生香。  我们找到了三个人和他们的美食记录,一起来細品品。
期刊
苏州是一个不动声色,让人甚是留恋的城市。在每个人心上,苏州,都有一个独特的符号。也许是小巷里的烟火气,也许是无处不在的苏式故事,又或者运河沿岸的家和传奇,以及唐诗宋词般的隽永质感。虽然我们心中都住着一个苏州,但是对于苏州,我们从来不是过客,因为来了,便再也不想走。  千千万万人的心中,有千千万万个苏州。  十多年前,在理想与激情交织的课堂上,我那位辞了公务员来做教书匠的导师说,“今后你们无论从政还
期刊
乍见之欢,不如久看不厌,譬如吴中的古村落,历久弥新。  吴中的太湖东西山,绿水青山间分布着许多古色古香的古村落,古村落里又散布着许多精美的古建筑。这些古村落、古建筑,是吴中的宝藏。  前不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认定公布了第一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录,吴中区14个村落名列其中,数量位居各县区全省第一!本次入选的首批省级名录的传统村落中,包括了已经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东山镇陆巷村、三山村、杨
期刊
最近,我们越来越发现一个事实:不是工作需要我们,而是我们需要工作。当然,如今的工作定义也不仅仅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一族,还有各种斜杠青年和自由职业者,毕竟赚钱的方式多样化了嘛。  疫情逐渐好转了,苏城许多企业都已开始复工。苏城的街头也渐渐恢复了生机,人生第一次感觉到上下班塞车也是那么的美好!每个人为了生活、工作和这个城市都在做着自己小小的努力。  近日记者采访了姑苏区吴门桥街道芳华文化创意园内的两位年
期刊
这年头有人说,保险是“备胎”,保险不是没用,而是“暂时没用”。开车途中,可不可以没备胎?当然不行。同样,人生路上,也需要一个“备胎”。因为在这辆人生的车上,坐着的不单单是你自己,还有你的家人、产业,有了“备胎”便能解决不时之需。  如今,“服务”已成为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看这一两年性价比高的爆款产品不断涌现,保单量猛增就非常考验一家公司的后端服务能力。近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将旗下明星系列产
期刊
何胜文,为老婆孩子下厨的一枚暖男,自述的字里行间,带着浓浓爱意。他的美食,不只在疫情这段时间,更延续到春夏秋冬四季生活的每一天。  “曾经的我,有多害怕有一天会如同母亲一样,365天天天围锅台转;  曾经的我,匆匆在路上买了早点,一路啃着早餐,踏着点走进办公室。  或许老天总爱跟人开个玩笑:自从爱妻腰椎间盘突出,直至轮椅……我成了那个天天围锅台转的人。早起的闹钟设了4个档:5点、5点10分、5点2
期刊
孩儿莲为常绿小乔木,属南方植物,喜阴、怕湿,它与八角科八角属的红茴香、红毒茴形态相近。苏州大学对孩儿莲作过分子生物学研究,结论是与红茴香亲缘关系相近。孩儿莲为俗称,也称孩儿花,四五月间开花,花形玲珑如倒挂之莲,花色如孩兒脸般红润。有专家建议将孩儿莲定为披针叶茴香的一个品种,与红茴香最明显区别是只开花不结籽。  相传孩儿莲最早种植在印度寺庙内,后引种到云南河西等地。清《洞庭翁氏宗谱》记载:东山翁汉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