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哲学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been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久坐公交上下班,发现坐公交蕴含着不少人生哲理,挺有意思。
  提前5分钟,收获30分钟
  我从家到单位平均需耗时40分钟左右,但上班高峰期需要一个小时。我八点半上班,按道理七点半从家出发来得及。可是,经验告诉我,如果我7点30分出发,迟到的可能性非常大,到公司往往是8点40分了。可是,如果我提前5分钟,7点25分出发,那么我到达公司的时间往往是8点过10分。提早5分钟,却能收获宝贵的30分钟。因为过了7点30分,人多,车堵,耗时。很多同事和我都有同感,可大部分人还是选择7点30分出门,由于赖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步慢,步步慢”,渐渐人生风景便被甩下几条街,也许,遥遥领先的那位,只不过早出发了5分钟。
  也许赶不上,但还是得赶
  紧赶慢赶,刚好赶到公交站台,要等的车子就来了。于是很庆幸,幸亏快跑了一段路,否则就错过了这辆车。
  可也有时,还是急匆匆赶到站,车子却迟迟不见踪影,就连后到20分钟的人也上了同一辆车,心中忍不住嘀咕:早知这样就不必跑得气喘吁吁了。
  很显然,并不是每次的紧追慢赶都能坐上那辆走在前面一点的车。可是,一旦不赶,那便肯定只能坐后面的车了。蔡澜先生说:“做,机会是百分之五十;不做,机会为零。”那么,用到赶公交上面,便是:赶,快的几率是百分之五十;不赶,快的几率为零。
  因此,还是迈开双腿赶吧。
  等还是不等,是个问题
  好不容易等來一辆车,却是人满为患。此时会犹豫,上还是不上?这么久没来车了,也许后面的车很快就会跟上来。上吧,至少上了就有希望;可是,这么多人,说不定后面的车比这一辆还快呢。纠结。
  两种选择我都试过,情况很复杂。有时我选择了等,最后却等到几乎绝望也不见来第二辆;但第二辆立刻就出现的情况也是经常,而且人少,还有座位,很快就超过前面的车;有时我也选择不等,也许不久就看到后面追上的车把我们遥遥甩在后头,也许始终只有我们这辆在蹒跚缓行。
  那怎么办,等还是不等?真的交给运气?比较靠谱的方法我认为是斟酌考虑,比如从车流量看路况,从差不多路线的其它公交车上猜测情况,再可凭多日坐车的经验等等来判断。
  这就像人生,总有一些十字路口让我们不知如何取舍,需要慎重考虑。上错一辆车,也许只是晚到家几十分钟;选错人生路,却或许关乎命运。但有一点我们完全可以做到:不管如何选择,一旦决定了,就定下心来努力奔着目标跑。
  适应孤独,也要适应嘈杂
  公交车上,各种声音交杂,不会让你清静。烦也没用,环境就是这样。
  我认识一位路友(每天一起坐同一次公交的人),她每次上车后,尽量往车子最后面的角落里站,扶着椅子把手,微闭双眼,聆听公交车上各种各样的声音。她从这些声音里,学到了多道美食的做法,学会了不少理财知识,看淡了婆媳矛盾,掌握了一些生活小窍门,还为她老公成功盘下了一家相当不错的建材店,现在生意兴隆,只是因为坐在她身边的一位老人给朋友打电话时说由于身体不好想把多年经营的店转出去,而她老公此时正好赋闲在家,于是她激动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我们总说要适应孤独,其实,社会这么热闹,哪有那么多孤独让你来享受。倒是嘈杂,却是经常的。能身处嘈杂而保持耳灵心亮,也是人生的高境界。
其他文献
在眼下这个截屏满天飞的时代,“谨言慎行”四个字,真不是说着玩的。可偏偏总有人前赴后继,栽倒在聊天截屏上。最新中招的是福建莆田市的一个公务员妈妈王某,她给女儿的小学老师发了条长长的微信,介绍他们家在当地公务员系统中的关系图谱,职务级别一应俱全,娃她爸的处长职务后面,还特意加上括号,注明“正科级”。除了孩子爹妈,家里的表亲、孩子的姥爷甚至孩子姥爷的同事都被捎上了。弄得这么事无巨细,只是为了让老师對自己
期刊
电影的“一号角色”只有三个镜头外加一句台词?同一部电影“一号角色”多达几十人?湖南湘潭9岁的何翔和父亲何兴觉得受到了欺诈,将影视公司告上了法庭。在涉事网络电影中,参演的66名小演员都与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根据不同的角色定位,缴纳9800元至29800元不等的费用。何翔一家支付了12800元,获得了参演“一号角色”的机会,但参与拍摄后,发现同为“一号角色”的演员有59人,而且“一号角色”前还有7名“
期刊
日前,上海市某游乐园对儿童购票“限高”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一位10岁小女孩由于身高超过了1.4米的“儿童票身高上限”,被游乐园要求购买成人票。孩子家长认为,以身高定票价既不公平也不合理,要求对方以年龄界定儿童票。园方则表示,儿童一般没有身份证,其实际年龄不容易快速直观地认定,若按年龄销售儿童票,需要验票工作人员一一查验核对儿童的户口簿或学生证明等身份证件,影响人群快速通行,造成拥堵甚至安全隐患。 
期刊
这段时间,关于新生代审美进入阴柔时代的话题很受关注。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地一位母亲发现准备上初中的儿子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对着镜子梳妆,洗脸、护肤做得非常仔细,甚至会偷偷拿面膜去敷。儿子喜欢的,也是肤白、唇红、皓齿、明眸、充满阴柔气息的明星。这种现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甚至有母亲发出呼喊:“‘娘气’亚文化,放过我的儿子吧。”  这一声“‘娘气’亚文化,放过我的儿子吧”,激起了很多人的共鸣。但也有不
期刊
近年来,“美文”一词热销,冠以“美文”的这文那文也多,“美文阅读”“美文摘抄”“美文欣赏”等前挂美字和“原创美文”“经典美文”“爱情美文”“青春美文”等后缀美字的美文丛林密密麻麻,另有海量标题后贴着“写得真好”“深度好文”“深度美文”“美到心醉”等标签的“自诩美文”充斥着自媒体,就像世间“女皆美女”,文坛也“文尽美文”了。这一团乱纷纷让人晕头转向,说不出究竟啥文才算真美文,这才觉得,是时候深思“美
期刊
这是中秋前夕刚刚从黑龙江省廉政警示大会上传来的“奇闻”———曾长期担任过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的省国资委主任韩冬炎,贪贿巨大,所以在省纪委对他“初核”时,便已惊惶失措。怎么办呢?他不是赶紧去“说清楚”,而是紧急飞到香港,求“大师”写了一个符,放在自己的枕头之下,以为可以放心睡个安稳觉了。直到被立案审查,进去了,韩主任还念念不忘这个“神符”,以为能助他“逢凶化吉”呢!  其实这样“临难抱佛脚”的事,并不止
期刊
日前,《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的是中国科学院覃重军研究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创造了自然界不存在的全新生命。有意思的是,这个被认为是继原核细菌“人造生命”之后的又一个重大突破,最初源于覃重军5年前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猜想,当时很多人觉得他就是在异想天开,如今这个“异想天开”却成为了现实。  其实,在科学研究领域,像覃重军这样的“异想天开”不妨多一些。科
期刊
家里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宽厚仁爱,在外面虽然有些捣乱但也不失大体,在家对妹妹以忍让为主。  她现在二年级了,一直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快乐孩子。有次学校举行演讲比赛,孩子兴奋地告诉我她得了优秀奖,并且告诉我,校长亲自给她发的奖状。孩子爸爸问,为什么没有获得更好的名次?她没有说自己演讲得不够好,而是强调:“那些写着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纸发完了,所以只能给我发优秀奖了!”期末考试前,小区邻居问她能考双百吗
期刊
我一边在ipad上刷《如懿传》,一边寻思:我坐拥一众电子宠物,犹如左拥右抱佳丽三千的皇帝。  据说这些智能产品用久了都会有灵性,说不定还会争风吃醋搞宫斗:倘若太过偏爱ipad,手机恐怕不高兴,会闹罢工发神经。这不是危言耸听,我的手机Siri就很皮,没少胡乱解读圣意,给不该联系的人错拨电话:比如前几天,我前脚给长官电话请假说今天上不了班了,头疼腿疼肚子疼哪儿哪儿都疼;后脚把手机塞包里,间谍Siri就
期刊
当下影视剧创作中,“人设”这个词可谓司空见惯。所谓“人设”,也就是人物设定,原本便是创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哪个创作者没勾画过角色形象?哪个创作者不曾对之投注喜爱或憎恶?但是,当人物设定由一个不可或缺的创作过程,变成了简单迎合市场偏好的“人设”,有些东西就变了味。  编剧为了讨好某类观众的喜好而刻意设定人物性格,叫“卖人设”;演员为了表现人物特点而进行虚假浮夸的表演,叫“硬凹人设”;一段时间内屏幕上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