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帽子的姑娘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uwujduue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偌大的北京,举办了一个只有15顶古董帽的小展览,产生的影响却润物细无声般地弥漫在整个艺术圈。这些古董帽,看上去更像精巧的头饰,夸张但不做作。而作者何雨,是一个从成都辗转北京、阿姆斯特丹、纽约的姑娘,在佩斯画廊总部工作,和朋友运营着公寓画廊——否画廊。业余时间做的150多顶帽子,被很多名人收藏。
  初遇回声
  两年前的冬天,在纽约闲逛的何雨发现一家手工帽子店,各式各样的古董帽整齐地排放在橱柜里,像是从上世纪30年代黑白默片里走出来一般的复古而迷人。这些礼帽制作工艺并不复杂,但价格却不菲,何雨诞生了自己做一顶手工礼帽的想法。
  她在古董店里淘到一顶贝雷帽,纯手工缝上白色蕾丝和不规则的黑纱,多了几分典雅。“这是我做的第一顶帽子,做工并不精细,但戴着它嘚瑟了好几天。”何雨把自己做的帽子取名为“回声古董帽”(Chapeau Echo)。回声,来源于她的英文名Echo。
  后来,何雨做的帽子越来越多,一针一线拿在手中,头脑里自然会浮现出图像来。她很喜欢制作帽子的过程。“每一种材料都有自己的气质,只需简单的叠、折、缝、粘,便会有万千变化。”
  为了制作一顶合适的帽子,何雨常常会满世界地找材料。纽约的时装街,就是她的天堂。她也会在网上找福建的帽子底、伦敦的镶钻面纱、圣地亚哥与墨西哥老城的旧缎带、布鲁克林的蓝色矢车菊羽毛,甚至是康涅狄格州的珐琅面具……这些收集的过程,也成为她创作的灵感源泉。
  一帽一故事
  《记忆的永恒——向达利致敬》,是向艺术家达利致敬的作品。蓝色帽底装点精心挑选的羽毛与白纱,组成一顶精致的礼帽。“我高中时最爱达利的《记忆的永恒》这幅画,软绵绵的时钟瘫软在荒芜的海滩上,或悬挂在树枝上,或横卧在长睫毛的怪脸上……”
  她用国画颜料给帽子染色,柔软的毛笔将蓝色和紫色晕染开,再用手揉进棉布的肌理里,竟有了星云般的花纹与色彩。缝上从波士顿古着市场淘来的旧时钟,指针还能转动。这顶帽子被北京的一位女士买走,送给她14岁的女儿。“正巧,我知道达利那年也是14岁,这就是帽子带给我们的缘分吧!”对何雨来说,帽子是故事的载体,也是时间的载体,记录了她生命的一段历程。
  “有次我去探望表姐,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古董店淘到一枚火烈鸟古董胸针。我觉得火烈鸟与中国的白鹭很像,只是前者喜欢群居,后者喜欢独居。这不正是中西方艺术文化的差异吗?”
  于是,她把它想象成中国式的火烈鸟,找来波士顿的贝壳和石子,做成了一顶帽子,起名《火烈鸟池塘》。粉色的帽底,配上颜色渐变的网纱,显得时尚而神秘。
  这顶帽子被一位移居纽约多年的女士相中,又被画家张晓刚绘成画作,后来何雨便把它设计成回声古董帽的Logo。各种机缘让何雨相信,帽子中蕴含的故事能成为每个人经历的一部分,情谊在其间沉淀,并越来越深厚。
  帽子让何雨与很多人产生了新的交集,她想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放在自己的否画廊网站上搭配帽子介绍。她还为每顶帽子附上手写的卡片,让得到它们的人感受到温度。
  游走艺术间
  棉、毛、麻、纱、绢……除了这些常规的材质,何雨偶尔还会带回些新鲜的花和叶片,甚至将干枯的叶脉用于帽子上。“我开始请教做植物学研究的朋友和艺术家,了解一些特别的材料和技术,尝试创新,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书写玫瑰》,是用书法家韦佳写过的书法草稿做的玫瑰进行装饰的帽子。韦佳喜欢用绘了水墨的手工纸做拼贴,通过重复地撕与贴来创造偶然与必然的相遇。何雨,便将他的绘画草稿戴在了头上。
  其实何雨更喜欢收集古董帽设计图,尤其中意活跃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巴黎“帽子女王”Madame Paulette的作品。“对我来说,帽子有点像可以随身携带的雕塑,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西合璧,正是何雨最近探索的路线。一是从中国的传统山水画中汲取灵感,在白绢上用墨染色进行创作;二是从风格派运动和其他现代主义运动中,如毕加索、唐纳德·贾德等艺术家的作品中找寻故事,用几何构图做出简约的帽子。
  这位从北京大学商科毕业的女孩,从在纽约佩斯画廊工作,到逐渐经营起自己的公寓画廊和创意实验室。如今,更转型成为帽子设计师。一路变迁,她显得平静而坦然:“在这个时代,图像和信息的机械性复制变得越来越容易,生活节奏也就越来越快。手工艺能让人回归,回归到人与物、人与大地间的关系。而人生的选择就是在不断扔东西,扔掉光鲜的头衔,多余的知识和信息,选择就变得很简单。排除掉那些外部噪音,相信内心的直觉带来的机会和运气,然后伸手接住那些人和事就行。”
  有句名言:“想越过高墙,就得把帽子先扔过去。”何雨,就像名言里说的那个爬墙需要先扔帽子的人,有了勇气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只是帽子,为她画了一道完美的弧线。那或许就是彩虹吧!
其他文献
俄罗斯艺术家Asya Kozina擅长用白纸来创作,她将剪纸、折纸以及雕塑的技法相结合,创作出令人赞叹的纸雕作品。偶然间,Asya被照片资料里华丽的蒙古族传统婚礼服饰深深吸引,于是决定用擅长的艺术形式,将这已经消失的奢华服饰还原。贴合模特身形的细致剪裁,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巧夺天工的优雅技艺,用纸制品上演一段服装传奇。  www.asyakozina.com
一晚上千元的德清民宿,被CNN评为除了长城之外,15个必须要去的中国特色地方之一。  说起内地的民宿,不得不提位于德清莫干山的洋家乐,一个由外国人开办“农家乐”的山清水秀之地。短短几年时间,70多家漂亮的小屋掩映在如海的绿荫里,旺季、周末,一房难求,甚至工作日,这里的入住率也能达到70%以上。但这里依旧柔谧,静静地讲述自己的故事。  莫干山的第一个洋家乐  德清的洋家乐缘于一个叫三九坞的普通小村庄
在不久前的苏富比春拍“吴冠中——生命的风景”活动上,一曲由古老的乐器笙演奏的《远山》委婉动人,细腻辽阔。这是姚谦策划的用音乐诠释画作的新形式,让吴冠中先生笔下的风景被笙演奏家吴彤谱成了音乐,让视觉上的美感用耳朵进行欣赏。对姚谦来说,这是他游走于音乐与文创艺术之间一次成功的新尝试。  殊不知,创作了无数耳熟能详的歌曲,捧红了许多两岸三地歌手的“金牌音乐人”姚谦,是艺术界的大藏家。他从上世纪90年代开
笔记本不只可以写写画画,法国品牌Agnes B就赋予了笔记本收藏价值。设计师以纽约都市为灵感,在笔记本上运用金属链条作为装饰物,封面采用涂鸦元素使笔记本动感十足,让传统笔记本也能像明信片一样值得纪念和珍藏。  约77元  Asia.agnesb.com
“嗨,Taxi。”是许多上班族每天出门上班,都会做的一个动作。如果没有意外情况,今天都跟昨天一样。“你好,搭我的车吧。”“谢谢,但我更想坐那一辆散发着花香的车。”这样的对话,在孟买街头几乎每天都发生。设计师Sanket Avlani也不例外,他更乐意乘坐看上去状况不错的车。有时候遇到健谈的司机,在上班途中聊得意犹未尽;有些司机会在车里挂上应季的鲜花、佛珠甚至摆上香料,增加乘坐的舒适感。  某天,A
青花瓷,中国瓷器之美,属釉下彩瓷,多见于器皿创作。景德镇青年陶艺家郭超将青花纹用于生肖瓷摆件创作,别具匠心。卡通羊造型,很萌很时尚,让人爱不释手。  出品:山顶小屋陶瓷创意工坊  材质:陶瓷  规格:13.5cm×13cm×14cm  价格:240元
采访汤姆时,听他说了一个有趣的故事。美国当地有家媒体约采访,汤姆很开心地答应了。并且为了让对方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和作品,他特意把工作室好好地布置了一番:把部分作品从仓库搬出来摆放在显眼的位置,两把手工制作的限量版椅子摆在了工作室的中心位置,让整个工作室充满生机。当记者到来时,汤姆请她在椅子上入座,两人友好且长时间地谈论了天气、学校、艺术……这让汤姆很忐忑,他想:“虽然她长时间打量了我的工作室,但
风不动,漂动。钓鱼人手握钓竿,屏息凝视,根据浮漂的动作判断鱼讯,点顿,上浮,下拉,就在漂头入水的电光火石之间,迅速提竿,鱼上钩。  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更是垂钓比赛中一战成名的杀手锏。在杭州钓鱼圈,各大高手最梦寐以求的一支浮漂,不是老品牌“达摩”,也不是以灵敏度闻名的“阿卢”,而是出自杭州一位中年人之手。他就是“蓑笠翁”史亚。  制漂隐士  史亚的家在杭州市区一条老旧的小巷尽头,大隐隐于市。和那
古语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国设计师熊英设计的Heaven Gaia盖娅传说2017春夏系列高级成衣,则以历史为服饰语言,从圆明园的景观汲取灵感,以中国古典艺术为底蕴,结合西式立体裁剪工艺,令两个璀璨的时代隔空呼应。  圆融之美  涅槃·瓷意系列以瓷为寄托,解构重组战甲形式。采用金缕玉衣、泼墨盘金的中式元素,结合竹木混纺廓形裁剪西式工艺,呈现一派嫣然情趣。  平衡之美 
这是一个具有魔法的玩意儿,从小小的孔眼可以看见一个缤纷的世界。  材料与工具:长纸筒、短纸筒、镜片3块、黑胶带2条、包装纸、泡沫条2条、套筒用塑料端盖2个、镜筒用目镜端盖1个、透明圆玻璃片一大一小各1个、磨砂玻璃片1个、纸板条、珠片、胶水  1.将镜片摆在两条胶带上面,间距刚好等于镜片的厚度。   2.将镜片依次按照图中所示,组装成三棱镜。  3.用包装纸粘贴镜筒和套筒。   4.安装套筒上端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