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的应然范式解析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song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媒介素养内涵与范式分析,论述“互联网+”视阈下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的应然范式:媒介认知素养由“缺位”到“補位”,媒介解读素养由“接受”到“反思”,媒介使用素养由“单一”到“多元”,媒介传播素养由“外力”到“内驱”,媒介参与素养由“小众”到“大众”,媒介道德意识由“薄弱”到“增强”。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高专教师  媒介素养  应然范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12C-0049-03
  各类媒介素来是高职高专教师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主要渠道和重要平台,关系到能否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提高传统媒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改善新型媒介的适用性和利用率。高职高专教师的媒介素养是事关其自身职业生涯发展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应然范式的解析和研究对教师的职业能力提升和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与范式
  (一)媒介素养的内涵界定
  “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也称为“传媒素养”“媒体素养”等。业界公认较为权威的内涵是由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于1992年所界定:媒介素养是人们面对媒体的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ability to choose)、理解能力(ability to understand)、质疑能力(ability to question)、评估能力(ability to evaluate)、创造和生产能力(ability to create and produce)以及思辨性的反应能力(ability to respond thoughtfully)。而近二十多年来媒介传播领域不断发展演进的历程也为媒介素养的内涵注入了更丰富的要素和更细腻的诠释。笔者认为,“互联网+”视阈下,媒介素养意指人们在了解和认知媒介属性、选择与接触媒介类型、解读和甄别媒介信息、使用媒介及信息、传播媒介及信息、参与媒介活动、了解与遵守媒介道德要求等方面的能力与素养。
  (二)媒介素养的构成范式
  基于媒介素养的内涵界定,媒介素养的构成范式可分解为媒介认知素养、媒介解读素养、媒介使用素养、媒介传播素养、媒介参与素养、媒介道德素养六大模块。
  1.媒介认知素养:了解和认知媒介属性的能力和素养。对各类媒介的本质属性、信息特征、传播渠道、使用方法、功能影响等有基本的认知,能快速准确地选择恰当与合适的媒介渠道获取有效信息。
  2.媒介解读素养:解读和甄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和素养。能够清晰辨识“拟态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叠加与边界,面对各类媒介信息时保有质疑、批判和辨识的精神和态度,做到迅速理解内容、冷静判断真伪、仔细甄别正误、理性吸收可取之处。
  3.媒介使用素养:使用媒介及媒介信息的能力和素养。掌握使用媒介检索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善于发挥媒介优势挖掘和使用信息,节约媒介消费成本,缩短媒介使用路径。
  4.媒介传播素养:推广媒介及传播信息的能力和素养。能够主动使用和推广新型媒介,积极承担宣扬社会正能量与主流价值观等正面媒介信息的责任与义务。
  5.媒介参与素养:参与媒介活动的能力和素养。能够在互联网语境下尽快实现由单纯的媒介受众到媒介主体与受众合二为一的双重身份的意识觉悟和角色转变,主动参与媒介信息的制作、加工、发布与反馈,利用媒介响亮发声、提升话语权。
  6.媒介道德素养:使用媒介及信息应当遵守的道德素养。包括媒介使用自律能力、尊重知识版权、抵制滥用媒介信息、规避和杜绝媒介喧嚣、媒介失语、媒介偏见、媒介媚俗等行为。
  二、“互联网+”时代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的应然范式
  相较而言,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的构成范式与普通大众并无异样。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入论证和持续推进,在“互联网+教育”成为国家的重大命题和战略部署后,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的构成维度与模块内部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其应然范式也迎来了更充盈的内涵和更完整的要义。
  (一)高职高专教师媒介认知素养:由“缺位”到“补位”
  媒介认知素养是媒介素养应然范式的底层基石。“互联网+”时代带来了高等教育领域前所未有的发展演化和迭代更新的速度。利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客户端等延伸性媒介平台创新教育理念、构建教育平台、拓宽教育渠道、丰富教学形式、提升教育效果,已然成为高等院校深化教改成效、寻求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前,校方自制微课等课程视频、中国人大慕课、网易云课堂等网络精品课程学习网站、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等教育类手机客户端等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也都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当下的高职高专教师都应当有意识地紧跟时代脉搏,将自身的媒介素养,尤其是媒介认知素养的水平前置于媒介发展的演化趋势和前沿领域,克服对媒介认知素养重要性认知不清、认识不深的观念缺位问题,积极主动地加强对各类媒介特别是新兴媒介的属性、特征、功能和操作的认知和尝试,勇于将新兴媒介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摸索和构建出一套易于落地、富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杜绝一味遵循和维护传统老旧的教育教学方式、抵触新兴媒介或浅尝辄止的情绪和现象。
  (二)高职高专教师媒介解读素养:由“接受”到“反思”
  媒介解读素养是媒介素养应然范式的重要关卡。传播学认为,媒介的产生和应用成就了“拟态世界”与“现实世界”,两者既有区别又有重叠:一方面,“拟态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是建构出来的“真实”世界,也是现实世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拟态世界”影响和塑造了人们对“真实世界”的态度与看法。应该看到,“拟态世界”所创造的“真实世界”,其承载信息受到真正的“现实世界”中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有失偏颇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无法避免。尤其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两个世界的重叠更因互联网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密切融合而变得更加深刻和无所不在,“拟态世界”的“真实性”更需要大众保持理智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加以判断。因此,在“互联网+”时代,鉴于自身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高职高专教师在解读媒介信息时,更要主动地判断“媒介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叠加和边界,尤其在面对数量巨大、良莠不齐的媒介信息时,保持对媒介信息的质疑、批判和辨识的精神和意识,从以往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反思,做到冷静判断、仔细甄别、理性筛选和合理使用正确、恰当的媒介信息以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三)高职高专教师媒介使用素养:由“单一”到“多元”
  媒介使用素养是媒介素养应然范式的关键环节。教师能否最大限度、最少路径地使用各类媒介平台的教育优势辅助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衡量教师媒介素养高低的核心与关键。互联网普及前,教师获取教学资源主要依靠书籍等纸质媒介和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教育教学主阵地主要集中于课堂现场,教学呈现方式主要依靠板书或单机版PPT,总之,教育教学媒介使用的种类和呈现方式都较为单一。而“互联网+教育”的时代不仅拓宽了教师信息搜索的渠道,节约了时间成本,丰富了教学素材,更重要的是互联网的相关软件和设备在教育行业的普及,推进了高校教育教学方法网络化和网络平台教育化进程,使得线上线下多元化、一体化教学和课内课外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混合型教育教学模式成为现实。相应地,高职高专教师的媒介使用素养也在发生“单一化”到“多元化”的蜕变,教师既要在备课时避免不愿意改变传统媒介的使用习惯,警觉过分抵触或过度依赖新型媒介的两极分化的情况,又要在教学时多了解和尝试新型教学模式,提升课程吸引力和教育教学效果。
  (四)高职高专教师媒介传播素养:由“外力”到“内驱”
  媒介传播素养是媒介素养成分中衡量教师教育责任意识的重要指标,其要求也是教师媒介素养与普通大众媒介素养的区别之一。前互联网时代,由于高职高专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单一性和路径匮乏性,教师作为信息传授者和思想把关人,其知识优势的地位和思想权威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一方面,由于主张反权威、去中心的网络特殊性,个人言论发表门槛低、传播阻碍少、流传范围大,权威观点易受质疑、主流意识形态易受冲击,缺乏人生阅历、三观尚不牢固的专科学生极易被偏激的语言和观点所干扰和困惑;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信息获取便利化、媒介地位平等化,教师的学识优势和思想权威地位也容易受到动摇,师生单向疏导的传统也在逐步向师生双向互动逆转。因此,高职高专教师也要及时跟进自身职责的更新和师生角色的重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授自身课程知识外,也应当自觉承担正面舆论、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责任和教育义务,对学生开展意识形态和三观教育要从以往的上级压力和硬性要求向自觉的内在驱动力转变,实现对教学场域内学生的知识传授、思想塑造、品质培养、价值引领和素质提升。
  (五)高职高专教师媒介参与素养:由“小众”到“大众”
  媒介参与意识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应然范式的新要求。前信息化时代,普通人主要扮演着媒介消费者和信息接收者的角色,少有参与媒介活动的资格和机会。但“互联网+”将媒介参与行为的身份平民化、平台普及化、概率最大化,让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制作网络个人主页、网络留言、开启公众号和订阅号等形式参与媒介活动、成为媒介主体,受众与从业人员的分野已经逐渐模糊,媒介主体人群也逐渐从“小众”向“大众”扩张。同样地,高职高专教师也有了更多的平台和机会主动发起媒介行为,以师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主体、教师引导的形式,利用互联网各类教育教学平台和社交平台开展课程教学和学生管理也成为大势所趋。教师媒介参与意识能否实现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化,教师媒介参与素养的高低、媒介参与意识的强弱、场面控制能力的强弱,事关教师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提升,也决定着教育媒介使用的实际效果、教学效果的好坏和教学改革的成败。
  (六)高职高专教师媒介道德意识:由“薄弱”到“增强”
  “互联网+”时代,媒介道德意识在高职高专教师媒介素养应然范式中的重要性前所未有。应当看到,互联网在给社会成员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其诸多后遗症也被不断放大,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众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甚至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例如智能化手机娱乐功能的便利性,使得“手机控”和“低头族”随处可见,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延长甚至制造了无用、无效的碎片化时间。避免对互联网的过分依赖甚至无度使用,是“互联网+”时代媒介道德素质内涵的新领域和新要求。对于高职高专教师而言,使用媒介时的时间管理能力、自控意识和自律能力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學术上自觉抵制抄袭、侵权、不辨真伪随便使用等滥用学术信息的行为、杜绝随意发布或者转发负面信息和网络谣言的行为,引导学生抵制滥用媒介信息、规避和杜绝媒介喧嚣、媒介失语、媒介偏见和媒介媚俗等行为,也都是高职高专教师应当增强的媒介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2]戴永明,蒋宏.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J].新闻记者,2004(5)
  [3]李舒东.新媒介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工程中应用的细直径钢筋进场前均是盘圆形式,在使用前需进行调直加工。针对新近推出的HRB400(Ⅲ)级钢筋中的直径为6,8,10mm的细直径钢筋,对其调直前后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
测试16名国家健将级游泳运动员血清IGFBP-3在不同游泳训练中的变化,探讨其是否适合在游泳运动员机能监控中应用。结果:1)一次大运动量游泳运动后15 min,男、女运动员血清IGFB
台湾薏苡的栽培与利用王秀薏苡在台湾又称薏米。鸠麦、菩提子、草珠儿··。…,果实脱壳称后薏仁,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原产于印度、缅甸一带亚洲热带地区,后汉建武
本文讨论一种只靠浅腔节流的动静压轴承并对此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和优化计算,建立了有限元--优化迭代的计算模型,编制了计算机程序,给出了主要设计参数的优化结果和该节流形式的相当
目的探讨经皮三叉神经电刺激(eTNS)对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癫痫和抑郁的疗效。方法将30例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对双侧三叉神经分支的
采用BISAR3.0分析软件,研究了基层模量及层间接触对半刚性沥青路面的影响,得出了路表弯沉、沥青面层层底、基层层面竖向应力、径向应力、切向应力随层间连续状态、半刚性基层
由于引水系统的水锤效应和水轮机的强非线性特性,水轮发电机组采用常规调速控制对于改善电力系统稳定性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采用水力系统弹性水击模型和同步发电机非线性模型
在化工生产装置中,工艺管道通常需要进行防冻及保温,管道伴热作为一种有效的保温措施已得到广泛应用。伴热管道中热媒体散发出的热量得到充分利用,通过不同方式的热交换来补
以榆林市榆阳区河口水库周边地区1999年和2004年两期TM影像为基础数据,在ERDAS IMAGINE平台上,通过对研究区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建立解译标志、人工判读并分类等,得到了河口水
本文论述在实践中提升中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策略,提出优化教学和完善评价以突出职业思维能力、开展实践环节教学以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邀请行业人员讲课以完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