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在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中的表达及意义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lc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与幼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方法

选取8周龄新西兰白兔60只,体质量1.5~2.0 kg。按随机数表法将实验动物分为2组:实验组(48只),醋酸泼尼松龙7.5 mg/kg双侧臀肌交替注射,每周2次,共注射8周,其中造模成功的设为发病组,造模未成功的设为未发病组;对照组(12只),于同样部位相同频次注射等体积9 g/L盐水,为预防感染,每周注射1次青霉素钠(50 000 U/只)。第8周注射完后行CT检查并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取出股骨头。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TGF-β信号通路相关因子TGF-β1、TGF-β2、Smad2、Smad3在股骨头中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下游矮小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在股骨头中的表达,比较各组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差异。

结果

实验组造模过程中处死6只,存活32只,发病6只(发病组),未发病26只(未发病组),造模成功率为18.75%(6/32只)。ELISA示:对照组、未发病组及发病组的TGF-β1表达量分别为(77.12±14.62) ng/L、(90.17±11.90) ng/L、(126.14±25.66) ng/L,发病组与未发病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5、4.24,均P

其他文献
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会影响整个呼吸道,包括中央气道到外周小气道。哮喘患儿小气道阻力可达总气道阻力的50%以上,是气道阻塞的主要部分。早期识别和评估小气道功能异常,并给予科学规范的治疗,对控制儿童哮喘、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本专家共识对儿童哮喘小气道功能障碍提出了评估方法和治疗建议,有助于提升临床医师的诊治能力,进一步优化儿童哮喘的治疗。
目的比较X线透视下矢状位骨折线方向对Gartland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小儿骨科就诊并行手术的GartlandⅢ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53例患儿资料,根据术前矢状位X线透视下骨折线方向分为顺斜型(骨折线前下后上走形)、水平型(骨折线水平走形)和逆斜型(骨折线前上后下走形)3组,比较3组患儿性别、年龄、侧别、致伤原因、肘前瘀斑、术前神经症状、手术时间、切开比例及末次随访肘关节Flynn评分等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6~15个月[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周围脓肿经保守治疗治愈后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阑尾周围脓肿治愈后延期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间隔将86例患儿分为3组,A组:阑尾周围脓肿治愈4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B组:8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C组:12周及超过12周后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延期手术期间阑尾炎复发患儿不计入手术组。比较A、B、C3组患儿延期手术期间阑尾炎复发发生率、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MT)再手术的临床特点及短期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MT术后复发病例12例。患儿年龄8~16岁,平均13.2岁;男9例,女3例。分析疾病复发原因,随访观察患儿术后外观,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及Lee评分标准对预后进行评估。结果12例患儿初次手术治疗在外院10例,本院2例;初次手术治疗年龄6个月~2.2岁;手术方式为微创小针刀治疗2例,小切口单头松解5例,单纯离断7例,断端丝线结扎4例。二次手术病例术中均证实存在胸锁乳突肌挛缩、黏连,其中
目的分析儿童股骨颈瘤样病变在进行病灶清除植骨治疗过程中应用小儿髋部锁定加压接骨板(LCP-PHP)固定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Erol分型为Ⅱ~Ⅳ型股骨颈瘤样病变45例患儿的资料,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2~14岁;单纯性骨囊肿27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5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其中合并病理性骨折17例。无病理性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病灶清除植骨 LCP-PHP预防固定组(A组)和病灶清除植骨组(B组)。伴病理性骨折患儿根据手术方式
目的分析超声心排出量监测仪(USCOM)对早产儿有血流动力学影响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的诊断及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住的胎龄
目的通过评价急性白血病患儿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后的长期生存质量,分析HSCT后患儿长期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接受HSCT治疗成功并存活80个月以上的8~18岁急性白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儿于2013年曾接受HSCT后短期生存质量调查,完成PedsQL™移植模块3.0中文版测评,并对患儿长期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儿完成量表,其中男32例,女9例;年龄(14.29±2.72)岁。各年龄段患儿在H
目的探讨以不同下尿路症状(LUTS)就诊但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儿童的尿动力学参数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以LUTS就诊且无神经及器质性病变的患儿资料。最终获得LUTS患儿70例,男46例,女24例;年龄5~12岁,中位年龄9.0(7.0,10.0)岁。根据主要LUTS分为尿频尿急组、尿失禁组、遗尿组、其他组。行无创尿流率/同步盆底肌电图、经尿道置管膀胱测压尿动力学检查,测量并记录相关尿动力学参数,比较尿频尿急组、尿失禁组、遗
目的探讨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患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24例ALL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肾脏影像学检查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生存率。结果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ALL患儿占同期初治ALL的2.33%(24/1030例)。其中男20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5∶1;中位年龄4
目的探讨产前补充牛磺酸对宫内生长受限(IUGR)幼鼠感觉运动能力及海马区突触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妊娠期全程饥饿法建立IUGR鼠模型。孕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UGR组、IUGR 牛磺酸组。2周龄幼鼠行悬吊实验和平衡木实验,测试其感觉运动能力,2周测试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区突触素表达,并将幼鼠感觉运动能力与海马区突触素表达量行相关性分析。结果28dIUGR组幼鼠悬吊实验时间、平衡木实验分数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14.62±3.46)s比(25.38±5.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