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kkevin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精辟地指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形成了“精彩导入活跃思维,精巧探究激发思维,精当练习训练思维,精妙拓展提升思维”的模式,激活了课堂,充分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教学效果甚好,现将其分述如下。
  一、精彩导入活跃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语能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自觉成为课堂的主体,为接受新知打下良好基础。
  1.“巧”设开端活跃学生思维。
  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采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导语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例如讲“维护公平和正义”一节时,我一上课就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狼吃羊公平吗?”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过来,自觉讨论起来。一位同学大胆地站起来说:“我认为狼吃羊不公平,因为羊是食草动物,它没有侵犯狼的利益却沦为羊的食物……”没等他说完,另一个同学就站起来讲:“我认为狼吃羊是公平的,因为狼是食肉动物,他不吃羊会死掉……”他们针锋相对,激烈辩论,这时我因势利导:“你们俩讲的都有道理,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公平呢?生活中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公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内容。”又如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节时,我利用歌曲《爱我中华》导入。在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我利用顺口溜“党的政策真实惠,农民种粮不纳税,娃娃上学不缴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导入。灵活多样、丰富有趣的导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上好一节课打下了基础。
   2.“巧”用故事活跃学生思维。
  教师要针对七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这一特点,在思品课堂上适度开展“故事教学”。如我在讲“珍爱我们的生命”时,就引用赵明剑的故事,设计了一系列问题:面对如此艰难的抉择,赵明剑怎么办?他为什么这样做?他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不惜断指,结果怎样?如果他只考虑去救别人的话,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他拖延救治自己的时间去救别人,这样做值不值?赵明剑从断指自救到救治别人的经历,给我们什么启示?一个个问题扣人心弦,发人深思,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得出这样的认识:珍爱生命,就是不放弃生命、肯定生命、尊重生命,不断延伸生命的价值。
  二、精巧探究激发学生思维
  探究是一节课的中心环节,教师要转变角色,做课堂的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思维活力通过探究锻炼得以激发。
  1.“巧”设讨论激发思维。
  讨论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讲“学习中的苦与乐”时,就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论题为“学习中有苦与学习中有乐”,学生讨论的很投入、很热烈、也很全面。这样的讨论,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也给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平台。
  2.“巧”用小品激发思维。
  小品一般颇具生活气息,思品课就要求学习内容活动化、生活化,这样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说教,而便于学生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习的内容。如我在讲“日新又新我常新”时,设计了一个小品“‘漂亮’姑娘”,通过对姑娘言行举止的描述,直观形象地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真正的美,最后得出“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这一结论。
  3.“巧”设活动激发思维。
  活动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我在讲完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后,就开展了一次“做情绪的主人”主题班会,整个班会由以下活动组成:(1)每个学生搜集与情绪有关的名言、词语、警句;(2)找与情绪有关的故事;(3)张贴情绪面具;(4)小品表演“考试过后”。这一系列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精当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课堂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进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提高。课堂训练过程是充分挖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精选习题,通过演练能够准确地再现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同时也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
  1.练习内容生动化。
  练习材料应新颖、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例如,在讲民族精神时,我选用了有关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的材料;在讲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时,我选用了八位维和警察为支援海地的抗震救灾工作,无私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等。
  2.练习方法多样化。
  在练习的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或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或师生共探等,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精妙拓展提升学生思维
  拓展是对一节课所学知识的迁移延伸,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有关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不能单纯按传统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而必须用活的思想、活的思维、活的方法、活的语言来营造一个个鲜活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搭建平台。
其他文献
在过去的很多年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呆板陈旧,教学方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只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这种教学过程缺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教得累,学生学不好,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投入多、产出少,效果很不理想。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思想品德课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提搞教学效率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教学方法之一:进行小组合作    学生在合作的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的根脉,是凝聚民族情结的纽带。中华民族有着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曾经长期影响着民族的发展与走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为他们植下民族文化之根、铸下民族文化之魂是极为必要的。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历史教育更应利用其学科资源优势担当起此份责任。    一、培养民族文化归属意识    培养青少年民族文化归属意识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民族凝聚力的增强有
新石器时代。陶质彩绘,器高47cm、口径32.7cm。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出土,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陶缸绘有鹤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
教学实践表明,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上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地理的成效。在这些问题中,有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学科认识偏差导致学习兴趣缺乏及对策  当前,有不少学生家长和教师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因为高考必考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所以它们是重要的科目,务必要多花时间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