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47例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公认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采用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47例,以评价其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按1997年WHO诊断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7例,男28例,女19例,平均5634岁,糖尿病病程4个月~15年,肝肾功能正常,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及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除外妊、哺乳期妇女,以及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经2周停用原有降糖藥物的导入期后,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4mg/日,1次服用,连续3个月;整个治疗过程中继续饮食,运动控制。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静脉血浆血糖,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采用酶法测定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结 果
   罗格列酮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P<005),同时LDL亦随之降低(P<005),治疗不良反应轻微,偶有胃肠道反应,继续服用症状消失,未观察到肝,肾功能损害。
   讨 论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发病前已存在胰岛素抵抗。噻唑烷二酮是一类直接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新药,又称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罗格列酮是第二代的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其作用机制为选择性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进而增加多种蛋白质如葡萄糖转运子-4(GLUT-4)、脂蛋白脂酶等的合成,增强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产生与输出,加强细胞对葡萄糖、脂肪代谢,但本身不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因此,对胰岛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本研究发现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FBG,降低血糖单药治疗有效;且对患者的安全性良好。同时LDL亦随之下降,LDL水平的下降,使LDL/HDL保持轻度下降,而LDL与HDL胆固醇的比值为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预测因子。由此可见,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纠正脂代谢异常,且耐受性良好,有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和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开吧辟了新方法。总之,罗格列酮是一种有效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提出基于CAPP工具系统的客户定制设计方法,在已有的CAPP工具系统上开发出基于客户定制的工艺模板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OLE技术,以Excel系统作为交互界面,用户可以方便地定制
神经损伤诱导了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中的神经元基因转录发生变化,这可能会造成神经性疼痛的发生,而DNA的甲基化能够抑制基因的表达.本研究发现:外周神经损
期刊
本研究探讨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亚群数量的变化特点。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和77例初诊AML患者的骨髓进行
时代的进步要求教师专业化,国家教育部门采取了诸多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改革大潮下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就必须要努力寻求一条有效
摘 要:为研究钾离子对杜梨幼苗的影响,试验以Hoagland营养液中的钾离子浓度为基础,设置0 K(0倍)、0.5 K(0.5倍)、1 K (CK)、1.5 K (1.5倍)、2 K ( 2倍) 、2.5 K (2.5倍) 、4 K (4倍)、6 K (6倍)等8个处理,60 d后分别测定其叶、茎和根的POD、SOD和CAT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着钾浓度的提高,杜梨幼苗叶和茎中POD活性
目的:观察短时程眶上神经电刺激与眶上神经阻滞对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亚急性三叉神经I支分布区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病人,分成
ELISA检测HBsAg以Cut-Off(CO)值作为阴阳性的界定标准.吸光度A为CO值±30%的样本约占临床阳性样本的5%~6%.笔者曾用同一试剂对该区间样本进行复检,发现在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