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砂质黏性紫色土崩解特性及MICP加固试验

来源 :农业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ueqiQ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砂质黏性紫色土遇水极易崩解是导致西南山区土壤侵蚀流失等水土灾害的重要原因,为揭示其崩解规律和机制,改善土体的崩解性,采用自制崩解测量仪对不同初始干密度、含水率及颗粒级配条件下的紫色土进行浸水崩解试验,并从非饱和有效应力角度分析了其崩解演化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探讨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robial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MICP)加固技术对紫色土崩解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1)紫色土浸水崩解全过程包含排气吸水期、平衡期、崩解发展期、崩解残余期4个阶段;2)崩解率与平均崩解速率随初始干密度及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且细颗粒含量越高,平均崩解速率越大;3)紫色土浸水后非饱和有效应力的衰减过程受初始饱和度的影响较大,平均崩解速率随初始饱和度的增大呈指数函数衰减;4)MICP加固土的崩解率和平均崩解速率相较于素土分别下降了73~97个百分点和84%~99%,固化沉积的碳酸钙晶体使土体结构中的微裂隙与大孔隙大幅减少,形成较为致密的孔隙结构,大幅增强了粒间胶结强度,使土体抗崩解性能明显提升.MICP技术可以作为西南山区紫色土水土灾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其他文献
为揭示埂坎裂隙发育程度对土壤入渗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取了3种裂隙发育程度(重度发育、中度发育、轻度发育)的埂坎为研究对象,利用双环入渗试验揭示裂隙发育的埂坎土壤入渗规律并采用入渗模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不同裂隙发育程度下,埂坎土壤入渗率变化趋势均为先迅速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有裂隙埂坎各时段的入渗率均大于对照组无裂隙埂坎,但其差值均随入渗时间的增加而减小;2)随着埂坎裂隙发育程度的增加,土壤初始入渗率、平均入渗率、稳定入渗率和累积入渗量均增大,其中初始入渗率的增幅最高(98.72%);3)控制初始含水率
为进一步提高蔬菜育苗播种流水线的控制精度和生产效率,对现有蔬菜育苗播种流水线进行了改进设计.首先将被动压穴滚筒改造为主动压穴滚筒;然后进行了流水线控制系统总体方案改进设计,完成了以传送带速度检测与控制、压穴装置的初始化与位置控制和播种装置的初始化与位置控制为核心内容的控制系统设计;最后进行了流水线的播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主动压穴装置修正了被动型压穴出现偏差的问题,流水线的播种合格率大于90.8%,空穴率小于5.3%,重播率小于3.9%,最高生产效率可以达到800盘/h.该改进设计提高了播种流水线的播种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