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湖县冈东初级中学,江苏 建湖 224732)
摘 要: 本文从英语课程倡导人文情感审美价值的理念中探寻美育培养对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旨在阐述帮助学生发现英语中存在的美调整学习思维策略,增强认知感悟。围绕语言本质要求来发现美,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成作用。围绕英语的在形式美、内在意境美活化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审美 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方面能体现课程的生本主义和人文化理念,彰显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升华学生学习认知感悟思维,让学生在情趣浓浓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探究,增强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英语美的技能,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
1.由素材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物象之美
英语是由许多字母单词组合而成的,其形式之美和汉语一样都值得发现和探索。由素材的形式之美引導学生感受物象,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养成敏锐的语言感知信息意识和洞察能力。
在感悟外在形式之美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时,通过运用与汉语学习对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在对比运用中,一方面突出英语在语句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形式来认真地思考猜测,以此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另一方面关注语言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尝试运用不同的多元的方法表达素材所呈现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真切感受英语的表达规则及运用方法。
通过对素材形式的深入感知,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认知。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4 My day的Reading A“ School life”教学中,可根据Millie写给Tommy的信,要求学生与汉语的儿歌“找朋友”进行比照,要求学生围绕“make good friends”体味文本中“I have a lot of friends here.They are all nice to me.”的表达内涵。同时使学生从“After class,we often chat with each other or play in the playground.”中了解Millie在新学校的生活特点,并建议学生与自己对学校生活的认知做比较。
2.由丰富句义鼓励学生品味意境之美
关注英语的语言表达内涵,更需要学生从自我阅读和体味中发现其中的意境之美。通过自我探索和完善,在感受英语语言表达的不同深刻含义的基础上,拓宽他们的思维,丰富知识情感,围绕语言表达深入感知,能将外表形式之美转为内在的意境之美。
按照语句构成组织学生深入细致体味,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的强烈愿望。在运用过程中,一方面建议学生自我阅读和主动思考,尝试从一些关键词汇短语中探寻相关的情感,以升华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在深入揣摩的过程中,寻找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以此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认知情感融入理解感知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语句表达意义品味感受其中的意境之美,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开阔。
通过这样的品味感受,能有效突出语句的意境之美。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Reading A“ Keeping fit”的“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中,可建议学生针对Kitty和Daniel的不同生活方式,找出各自在饮食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How to keep fit?”和“What do we should eat every day?”等问题,体味健康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体味,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自我理解过程转化为实践探索,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3.由多元表达帮助学生感悟情感之美
语言的本质在于交际。学生通过交际来感受其中的内在情感之美,不仅能够有效帮助他们理解感知思想情感,还能够使得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增强语言表达的综合性和条理性。教师可按照任务交流和自由表达的要求,进行多元化和层次性诱导,激活学生学习认知的感悟思维。
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境来营造表达交流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自我感知和多元交流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一方面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模仿语音、语调,掌握语法规则等,要求学生在中西方语言表达思维异同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交流。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感受,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主动交流和感知,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的综合性和纯正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中不仅能够感受英语的思维内在逻辑之美,更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情况主动调整,多给他们交流互动的机会,以此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感悟。
综上所言,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眼观外在形之美,用情感知其中人文之美,让他们在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指导下,主动思考探索,快乐享受英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英语教学策略运用,更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第1版).
[2]丁绍强.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问,2009(15).
[3]焦爱娟.英语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08).
[4]章爱华.从活动理论看中学英语审美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02).
摘 要: 本文从英语课程倡导人文情感审美价值的理念中探寻美育培养对激活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的促进作用,旨在阐述帮助学生发现英语中存在的美调整学习思维策略,增强认知感悟。围绕语言本质要求来发现美,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促进生成作用。围绕英语的在形式美、内在意境美活化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审美 情感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认为,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一方面能体现课程的生本主义和人文化理念,彰显学生的课程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能有效升华学生学习认知感悟思维,让学生在情趣浓浓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探究,增强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英语美的技能,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生动力。
1.由素材形式引导学生感受物象之美
英语是由许多字母单词组合而成的,其形式之美和汉语一样都值得发现和探索。由素材的形式之美引導学生感受物象,不仅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记忆,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养成敏锐的语言感知信息意识和洞察能力。
在感悟外在形式之美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和深入思考时,通过运用与汉语学习对比的方法,使得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在对比运用中,一方面突出英语在语句表达上的特点,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形式来认真地思考猜测,以此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另一方面关注语言本身所表达的意思,尝试运用不同的多元的方法表达素材所呈现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真切感受英语的表达规则及运用方法。
通过对素材形式的深入感知,能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认知。例如,在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的Unit 4 My day的Reading A“ School life”教学中,可根据Millie写给Tommy的信,要求学生与汉语的儿歌“找朋友”进行比照,要求学生围绕“make good friends”体味文本中“I have a lot of friends here.They are all nice to me.”的表达内涵。同时使学生从“After class,we often chat with each other or play in the playground.”中了解Millie在新学校的生活特点,并建议学生与自己对学校生活的认知做比较。
2.由丰富句义鼓励学生品味意境之美
关注英语的语言表达内涵,更需要学生从自我阅读和体味中发现其中的意境之美。通过自我探索和完善,在感受英语语言表达的不同深刻含义的基础上,拓宽他们的思维,丰富知识情感,围绕语言表达深入感知,能将外表形式之美转为内在的意境之美。
按照语句构成组织学生深入细致体味,更好地激活学生的语言学习主观能动性和探究的强烈愿望。在运用过程中,一方面建议学生自我阅读和主动思考,尝试从一些关键词汇短语中探寻相关的情感,以升华自己的感受。另一方面建议学生在深入揣摩的过程中,寻找更为丰富的表达形式,以此帮助他们将自己的认知情感融入理解感知过程中。通过丰富的语句表达意义品味感受其中的意境之美,使得学生的学习思维更为开阔。
通过这样的品味感受,能有效突出语句的意境之美。例如,在七年级上册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的Reading A“ Keeping fit”的“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中,可建议学生针对Kitty和Daniel的不同生活方式,找出各自在饮食中存在的问题,要求学生围绕“How to keep fit?”和“What do we should eat every day?”等问题,体味健康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作用和意义。通过这样的方式体味,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全面深刻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将自我理解过程转化为实践探索,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化知识,满足学习发展需要。
3.由多元表达帮助学生感悟情感之美
语言的本质在于交际。学生通过交际来感受其中的内在情感之美,不仅能够有效帮助他们理解感知思想情感,还能够使得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增强语言表达的综合性和条理性。教师可按照任务交流和自由表达的要求,进行多元化和层次性诱导,激活学生学习认知的感悟思维。
在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情境来营造表达交流的环境氛围,让学生在自我感知和多元交流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一方面坚持用英语教学,让学生充分地模仿语音、语调,掌握语法规则等,要求学生在中西方语言表达思维异同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交流。另一方面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感受,用不同的思维方法主动交流和感知,以此丰富自身的知识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运用的综合性和纯正性。学生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中不仅能够感受英语的思维内在逻辑之美,更能深入人物的内心,促进知识技能不断内化生成。教师在引导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语言学习认知情况主动调整,多给他们交流互动的机会,以此帮助他们深化认知感悟。
综上所言,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用眼观外在形之美,用情感知其中人文之美,让他们在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指导下,主动思考探索,快乐享受英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建立在审美基础上的英语教学策略运用,更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第1版).
[2]丁绍强.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学问,2009(15).
[3]焦爱娟.英语素质教育中的审美教育[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08).
[4]章爱华.从活动理论看中学英语审美教育[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