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螺旋体外膜蛋白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研究进展

来源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hunguang7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莱姆病(Lyme disease)螺旋体是引起人蓄姆病的病原体,本文从莱姆螺旋体外膜蛋白的组成,生化结构特征、编码基因及基遗传学特征,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外膜蛋白克隆与表达研究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简要介绍了这些研究成果在莱姆病原体分类鉴定,莱姆病诊断以及莱姆病疫苗研制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新鲜乳牛肝脏作为原料。经酸处理、超滤、分离得到肝源性肝细胞再生刺激因子(HSS)。SDS-PAGE测得HSS的蛋白质分子量为12000 ̄15000Da。经动物试验和生物学活性鉴定,表明本法制备的HSS符合《中国生物制品
1990年,与疫苗有关的研究主要是进行轮状病毒性腹泻和伤寒的候选疫苗的现场评价,同时支持研究开发新的和改进的针对轮状病毒性腹泻、志贺氏菌属性腹泻、霍乱及由肠毒性大肠杆
期刊
报道4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与同龄正常儿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急性期患儿CD3、CD4细胞及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CD8不变,至恢复期随着临床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66例不同产地人用狂犬病疫苗免后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国产苗抗体阳转率为95.42%,GMT为9.48,进口苗抗体阳转率为62.85%,GMT为4.35.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初步提示了国产的原
α4β7是一种整合素分子,主要介导淋巴细胞向粘膜部位的迁移和归巢,同时参与一些炎症反应,并对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的发育,粘膜部位的免疫应答等有重要作用。
衣原体是一类专性在真核细胞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可在动动物和人中引起多种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衣原体的研究也逐步深入。传统的衣原体分类鉴定方法包括培养特
用Sabin株生产的口服脊髓炎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由1,2,3型组成,疫苗株是由强毒株以连续传代突变而来,对每种疫苗株而言只有少数位点与减毒有关,特别是5′端非编码区的第5个茎-环结构,现已证实Sabin株病
不同作者在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时,对抗体阴性者的处理方法不完全一致,共有三种:①将抗体阴性者的抗体滴度作为零纳入抗体GMT计算;②将抗体阴性者不纳入计算;③用阳性界值的1/2作为阴性
报道了用国产流行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和美国产麻-风-腮减毒活疫苗接种8-9岁小学生后,采血进行HI抗体测定比较,其抗体阳转率均在80%左右,GMT为7.35-10.03,说明两种疫苗均有较好的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