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米跑道上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key17866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蓝天漂浮着几朵白云,习习微风不时吹过,学校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在同学们的呐喊助威声中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万米长跑是运动会的压轴戏,各班级运动员正在长长的跑道上“冲杀”着。几圈下来,开始冲在前面的刘海林速度慢慢降了下来。刘海林是我班的体育健将,在昨天四百米接力赛中为我班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是今天万米长跑最有利的竞争者。不巧的是,或许是饮食方面的问题,昨晚他拉起了肚子。本来他可以放弃这场比赛的,但为了班级荣誉,他不顾班主任和同学们的劝阻,坚持出战。
  此刻,他觉得空气好像也变得稀薄起来,开始大口地喘着粗气,两条腿也沉甸甸地抬不起来了。他眼巴巴地看着后面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跑过去,后面一个人也没有了。这会儿,刘海林又跑完了一圈,他觉得有一种中暑了那样又热又闷的难受感觉,肚子也开始疼了。
  他开始数数,一、二、三……一百、一百零一,真长啊!哦,蓝色的影子已经到达终点,黄色的影子也走下了跑道,运动场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有人开始嬉笑,甚至有人吹口哨,整个运动场喧闹起来,他們指指点点,刘海林像只可怜的小乌龟那样慢慢爬行。当然,刘海林什么也听不到,看不到,他一门心思全在如何跑完全程,他的眼睛早被流淌的汗水打湿了。他心中暗暗想着:不能停下来,一定要坚持跑到终点。离终点不足二百米了,极度疲惫的他脚下好像踩空了一样,只觉得腿一软,无力地倒在跑道上。
  喧闹的运动场在众人的唏嘘声中安静下来,只剩风儿吹动彩旗的声音,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倒地的刘海林。几个同学向他跑去。刘海林想到不起来,让同学把自己抬下去,但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要坚持到底,他暗暗告诫自己。闭一闭眼,咬一咬牙,刘海林像只受伤的小鹿,挣扎着站起来,再次向终点前进了。顿时,运动场上沸腾起来,同学们起劲地鼓着掌,高声地呐喊着,广播里也传来“刘海林,加油!加油”的助威声。
  离终点越来越近了,刘海林尽管有些踉踉跄跄,但还是像振作了精神的困兽般冲了过去。终点线出现了一道围墙,同学们手拉手迎接刘海林的到来,他们脸上写满了激动。班主任张老师一把抱住冲过终点的刘海林,他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刘海林用手抹去汗水和泪花,难过地说:“张老师,我跑了倒数第一,没能给班级争光!”张老师抚摸着他的头,激动地安慰他:“不!名次并不重要,你能坚持跑完,在全体同学心中,你就是第一,真正的第一!”
  刘海林回过头来,金色的秋阳照射在橘红色的跑道上,像火炉一样温暖着他的心。
  点评
  本文写一场运动会,塑造了一个“名次落后而精神第一”的人物形象——刘海林,场面描写恰当得体。就场面的安排和描写而言,全文以刘海林为观察点,写他在长跑中的行为、感受,同时又恰当融入对观众的描写,可谓点面结合写场面,主次分明显人物。在场面里的人物描写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活画出人物在长跑不同阶段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状态,增添了场面描写的亮点。另外,首尾的景物描绘,也起到很好的渲染烘托作用。
其他文献
【典源】《三国演义》:“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释义】赤膊上陣,赤膊:光着上身,指不穿盔甲;阵:泛指战场。原指不穿盔甲,裸露上身,上阵作战。形容作战英勇,全力以赴地进行战斗。后指没有准备或毫无掩饰地做事,也可比喻公然出来干坏事。  【误用】此成语含贬义,容易误用成褒义。例如:在这场大火中,消防员赤膊上阵,终于扑灭了大火。  【成语故事】  
期刊
科教兴国、万众创新、大国工匠……国家强调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科技资源开发共享平台,期待成就创新大业。  电影是给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科技产品。电影设备的提升,后期电影制作的精良,视听效果的变化,让观众耳目一新。细看材料,有的系列续拍给观众带来愉悦享受,也有的乏善可陈;有的在开拍之初,就有长远的打算,也有的狗尾续貂。  写好這道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深入分析和思
期刊
【典源】《汉书·直不疑传》:“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其同舍郎金去。已而同舍郎觉,亡意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后告归者至而归金,亡金郎大惭,以此称为长者。”  【释义】指无端见疑。  【误用】使用中常常容易望文生義,成语的意思是指无端被人怀疑,却经常被人理解为整装偷盗。例如:在这月黑风高的晚上,他束裝盗金,满载而归。  【成语故事】  汉朝时期,郎官直不疑侍奉汉文帝,他的同事请假回家,误
期刊
叶君健,著名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1949年归国,历任文化部外联局编译处处长、《中国文学》副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火花》《自由》《曙光》;“寂静的群山三部曲”:《山村》《旷野》《远程》等。  著名作家铁凝这样评价:“对于叶君健而言,语言就像一根根藤蔓,正是借助于语言,他得以翻越‘寂静的群山’,抵达了一个个新的高度。”国内外很多作家、评论家都认为,在叶君健的作品中,蕴涵着诗的意
期刊
导语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消解了“名人开会”的论据架构形式,打破了“古今中外”的结构格局,考题中出现的一则则具有时代感的时事材料,要求学生不脱离材料,就事说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入手去评说,但另一个问题凸显了,学生们很难一针见血,客观辩证地分析论证!  想说却不知怎么说?可说的内容很多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说着说着又感觉偏离了最初的话题;说来说去好像总在说车轱辘话!现在
期刊
“方言保护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进入学校尤其是小学,利用活动课程开展用南京话说故事、校园广播剧等活动是个好办法。”2017年5月,南京市已经在着手启动“老南京话”进小学工作。此外,南京师范大学、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也相继开展了相关的传承活动。2017年4月26日,江西省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詹艾斌教授表示,在全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方言进课堂是一种必要,也是一种必需的过程。  1. 方言中包含浓厚的地域文
期刊
在高考写作中,散文正成为越来越多的考生喜爱的文体。因为散文的写作在表现形式上,自由自在自主,记人叙事、摹景状物、抒情论理皆纵意;在内容对象的选择上,无拘无束无穷,笼天地于行内,聚万物于笔端,全然一副海纳百川的博大气象。  而其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或者说散文中的写景、抒情,因为能显示出写作者的文字功底,能充分彰显出写作者的才情,更受考生钟爱。现在,我们选取了戴望舒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山居杂缀》供
期刊
翻开2017年9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的13道作文题,第一感觉就是:命题者的视野愈加开阔,作文涉及的题材、主题也更加开放。题材之“大”,触及国家形象;题材之“小”,关注衣食住行;而社会发展、人文情怀等更是命题者特别钟情的领域。今年高考作文题在命题的深度和精度等方面与往年相比,也许没有明显突破,但在题材涉及范围上不可否认较过去有了大的拓展,这或许正是今年作文题的最大亮点。  下面,我想选择一组“关键词”,
期刊
外在的眼睛看见现象,内在的眼睛看到本质。许多时候,我们内在的眼睛是关闭着的。于是,我们看见利益,却看不见真理;看见万物,却看不见美;我们的日子是满的,生命却是空的;头脑是满的,心却是空的。  ——周国平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  所给材料属于名言警句类,这类材料一般是一个或几个名人的一句或几句名言,或者一段话,我们需要從中找
期刊
有这样一则寓言:森林里面传言狼和狗有一个私生子。狼和狗去找虎大王诉说自己的委屈。为了保护森林王国中各位公民的名誉权,老虎派狐狸去调查此事。数周后,狐狸公布了调查结果:此事纯属子虚乌有,造谣者是喜鹊。动物们个个义愤填膺,要求严惩造谣者。老虎一声令下,喜鹊被关进了鸟笼。狐狸建议说,为了彻底杜绝此类事情,应该严禁动物们在公眾场合自由发表言论。老虎点头。于是,狐狸被委以重任。狼和狗也表示,自愿为维护公民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