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根神经节内巨噬细胞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生和维持

来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h19890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周神经损伤后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a,DRG)内受损感觉神经元周围巨噬细胞的增殖均明显增加.在该研究中证明了DRG内的巨噬细胞而不是神经损伤部位对引起和维持神经病理性疼痛表型特征的机械性超敏反应的重要作用.DRG巨噬细胞耗竭后会导致神经损伤诱导的机械痛超敏减轻和DRG巨噬细胞的扩增,且引起的这种改变并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一结果不同于文献报道的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存在性别差异的结论.感觉神经元内的集落刺激因子1(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1,CSF1)敲除后会阻止神经损伤诱导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与增殖.然而,巨噬细胞的扩增只会在雄性小鼠中被阻断,雌性小鼠只有较少的巨噬细胞可被诱导.该研究证明了轴突被切断后的感觉神经元与巨噬细胞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cross-talk),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管理在外周DRG中提供了一种潜在的靶标.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期间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门诊或急诊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伤害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0年每年1月23日至3月8日广州市伤害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数据,对比分析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伤害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与2018年、2019年同期病例流行特征差异.用SPSS 20.0软件进行x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ost hoc testing检验,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AR)判断各组的差异,若AR的绝对值大于3,认为该数值的观测频数
目的 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临床综合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T2DM临床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就诊的6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动态监测组和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组采用扫描式葡萄糖监测系统(FGM)进行自我血糖监测,并配合精准个体化饮食、运动及教育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自我血糖监测(SMBG)法进行血糖监测,进行常规干预及指导.测定两组干预3、6、9和12个月后空腹血糖(FPG)、餐后
背景与目的:目前,以经皮穿刺置管引流为基础的外科升阶梯治疗已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胰周感染性坏死(IPN)主要治疗策略,但如何把握外科手术的指征和时机等方面仍值得探讨,本文分析34例SAP合并IPN患者的治疗经过,探讨外科升阶梯治疗SAP合并IPN的临床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34例运用外科升阶梯方法治疗的SAP合并IPN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置管引流,生理盐水1000~3000 mL/d经引流管反复冲洗,5~7d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