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曹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fwang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曹爱喝酒,老曹郁闷啊!
  老曹是我们船上的机工长,俗称机头,负责机器设备日常维修保养,抢修突发故障。故障小,两三个小时修复的,还算好;四五个小时的,就有些吃不消了。值班人员可以替班休息,老曹不行,老曹是机工长,必须坚持在第一线。时间久了,老曹也扛不住,55岁了,油味儿闻多了还晕船。等故障排除了,老曹回到房间,浑身的油汗洗尽,已散了架,连望眼窗外是白是黑的念头都没有了。什么也吃不下,只有那一杯高度白酒能让老曹感觉还活着,还有盼头。
  年纪大了、晕船,老曹郁闷。老曹更郁闷的是儿子,儿子读完大学,随着出国风,自费去了日本留学。
  把老曹积攒的家底折腾得差不多了,三年期满,儿子不回来了。儿子求学期间去一家饭店打工,被饭店老板的女儿看上,两人谈起了恋爱。两人准备结婚了,老曹才知晓。老曹急了,那是日本人啊!尤其儿子吞吞吐吐说起,婚后要留在日本发展。老曹急了,找人帮忙订了机票,老伴儿也没领,直接飞去日本。
  在儿子租住的公寓里,老曹劝了三天三夜。头两天儿子还耐心辩解着,后来干脆闭了嘴,木着一张脸。老曹看透了这龟儿子的顽固,最后提议和亲家见个面吧!没想到第二天儿子捎回亲家的话:没时间,在日本没有这个规矩。老曹气得苦瓜脸上的青筋暴起,指着儿子,憋了半天才骂出一句:“你个瘪犊子!”
  亲家见不成了,见见儿媳妇可以吧。儿媳妇很听话,次日午后过来了,见了公公,又是点头哈腰,又是满嘴叽里咕噜的。老曹一句也听不懂,窘得面红耳赤,坐立不安,不敢正眼瞧。儿子在一旁小声翻译着,老曹也没听清几句。老曹弄不准,第一次见面,是不是得给儿媳妇塞个红包啊?没准备啊,更不懂这里是啥规矩。老曹像只困在网里的老龟,实在难受,忙朝儿子使眼色。看著儿子和媳妇手挽手有说有笑地出门走了,老曹瞬间泪流满面,这个儿子白养了!
  不顾儿子哀求,老曹连儿子的婚礼都没参加,就返回了东北老家。老伴儿憋屈得倒在床上。老曹郁闷得要背过气,想不明白啊,自己辛苦养这么大的儿子,怎么变成了人家的上门女婿呢?培养儿子花了多少钱不谈,我们以后老了怎么办?儿子回国定居没希望了,我和他娘去日本养老可能吗?现实吗?就这么一个儿子,龟儿子啊,你留在日本,到底图个啥哟?老曹时常喝糊涂了,一遍一遍地问身边人,寻找答案。
  儿子常年不回来,年中岁尾,会邮寄一些衣服钱财回来。后期还有孙子的照片。照片里的孙子渐渐长大,虎头虎脑,老两口儿对视着,老泪纵横。孙子5岁那年,一家三口回来过一趟,儿子给爸妈买了衣服,儿媳也准备了礼物,孙子屋里屋外满是新鲜,就是和爷爷奶奶不亲近。饭桌上,老曹拿瓶好酒,给儿子倒上,尊敬客人似的举杯碰杯。儿子没还原过来,不时站起,点头哈腰,时不时冒出一句日本话。老曹垂下眉角,嘴上不说,胃里却像是塞进了几个大凉馒头,堵得一点儿空隙也没有了。
  儿子一家回了日本。老曹索性蜗居在船上,虽说晕船,时常累得散了架,但说话的人多,活儿多忙乎起来啥都忘了。晚上,老曹喝一杯高度白酒,刺激一下昏睡陈旧的细胞,感觉日子还有盼头。
  酒精总有消退的时候,老曹经常后半夜醒来。天亮前,老曹有时能睡一会儿,有时睡不着,满脑浑酱酱的不知在闹腾什么。老曹想制止,让它们都消停下来,但不管用。他的脑壳里仿佛镶了一台陈年播放器,画面中有蓄着小胡子的儿子,站得远远的、叽里咕噜不知说些啥的孙子,裹着和服的儿媳妇,萎缩病床的老伴儿,一遍一遍地独播给老曹。老曹不想看这些,老曹想找到播放器的开关,却怎么也找不到!
  老曹火了,拳头攥得生响,连砸几记床板,霍地坐起,疯癫地怒视着黑暗中的一张张嘴脸。良久,老曹又把自己摔躺在床板上,哀叹一声,扯过大被,压在脸上,盖住时空,却没法阻住两道老泪悄然滑出眼角,滚落在漫长的黑暗中。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张炜的《我的原野盛宴》是对儿童生命的生态表达,是儿童文学和生态文学的完美融合。作品主要在儿童与自然的关系维度中塑造了积极主动融入自然的自然儿童形象,儿童通过成长进一步加强了与自然的关系。作品体现了作者深沉悠久的生态情怀,通过儿童,传达了美好和谐的生态观念,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自然的无穷魅力。由于自然和儿童相得益彰有效渗透,作品呈现出了健康广阔的艺术境界,作者创作状态健康舒缓,也借此调整了自我
期刊
梨园里,黑黢黢的梨树枝杈交互,一树挨着一树。春气动后,梨树通体的干燥粗皮,就活润起来。尤其是在一场春雨后,枝条上棕红色的萌芽暗努,仿佛一夜间,千千万万肥圆的花芽,就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在阳光下泛着透明的黄绿。风过梨园,连空气中都是颤弦般的芽苞生长声。  “再有两三夜春风,这园内可就千树万树梨花开了。”大梨园主韩香亭满面笑容,堪比他家的十里梨园花欲开。  被韩香亭恭敬导引进梨园的魏甘,六十岁左右,一
期刊
放学的铃声一落,亮子和杨红旗就骑着自行车从官渡中学“飞”了出来。两个人飞到村口,隔了几块地,亮子见自家地头有辆架子车。“是父亲来耩麦了吧。”亮子骑着车去地里帮忙,杨红旗先回家了。  父亲坐在架子车的车把上抽烟。架子车上有一袋麦种、一个脸盆,地上还有一架耧、一副牛套。地犁过了、耙过了,又平整又匀称,就等播种了。看到亮子,父亲说:“放学了,你娘去铁头家牵牛了,停会儿你娘赶牛,你送麦种。”  亮子家的母
期刊
走在路上,她还在想,这个时段,他们应该结束了吧……  周末回娘家,她总会站在楼下仰望父母的窗口,给家里打个电话确认一下。这时段一般不能打给爸爸,以免穿幫。如果打给妈妈,电话一定要等到她接通,否则贸然回去也有可能穿帮。  她是一路上学到博士毕业,而后在重点高校当教授的高知。老公跟她一个路子。没多少人可以想到,他们这样的两个博士一起生活会是怎样。概括地说,两人各有属于自己的书房、学业、工作。一分为二的
期刊
内容提要:读完黑孩的这一部《惠比寿花园广场》,我们即可以断言说,这部作品思想艺术方面最突出的一个成就,就是对于韩子煊这一人物形象那种现代病态人格的深度揭示。同时,我们固然在以类似于叙述者的眼光理解看待渣男韩子煊,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却也在以隐含作者的视角理解看待着叙述者“我”。更进一步说,那样一种与流浪猫“惠比寿”紧密相关的精神救赎情怀,也主要是通过潜在的隐含作者而充分凸显出来的。  关键词:黑孩
期刊
堂哥是我的本家,退休前,在省城一家工厂当司机。堂哥不爱说话,即使春节到长辈家拜年,也不问好,只是默默地进屋,一头拱在柜顶上,袖起手随便找个物件看,一看就是大半天。在老家石门,有句口头禅:“你真是个堂子!”意思是说这人死板、木讷。  一年国庆节,早晨我打开街门,见一人立在门口,是宁春堂。“大哥,有事?”我问。堂哥垂着头,看自己的脚,半天才喃喃地说:“想给大鹏打个电话,你大嫂昨天下午被蛇咬了一口。”大
期刊
银行分理处的人不够用,招了个临时工,叫王银娜。当时还有一个人选,叫吉立凤。主任看中的是吉立凤,因为吉立凤的丈夫是厂长。厂长答应帮他组织存款,完成任务。但最终录用的是王银娜,因为上面有个领导打招呼。  王银娜那时三十多岁,个子不算矮,长相一般般,脸上不太平整,有点儿细纹。她脑后垂着个大辫子,快到还没到腰间,走起路来,这边一摆那边一动。王银娜说话的嗓音有点儿粗,做起事来笨笨的,不是太利落。  而吉立凤
期刊
内容提要:作为地域文化版图中的重要地标之一,“齐文化”已经日益成为解读张炜等鲁籍作家创作的重要路径。而作为一位有着高度文化自觉的作家,张炜本人历年来也在反复强调自己的作品同齐文化之间的关联。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都是通过分析作品中的“神秘”、“放浪”、“胡言乱语”等等来阐述作品所受到的齐文化滋养。事实上,齐文化还有一层重要的内涵,那就是它具有“海洋文化”的特征。张炜早期的重要作品《古船》正是在这个意
期刊
有人说,一把好刀是做菜的灵魂,菜若是没切好,就很难在后续的煎炒烹炸过程中呈现完美的菜品。在庄励眼中,此言差矣,好刀固然重要,但执刀之人需具备娴熟的刀工。试问,普通人能用好屠龙刀吗?金庸先生一定会说,绝无可能!因此庄励一直认为,一口好锅,才是做菜的根本。  庄励是我们部门新来的一枚“小鲜肉”,90后,长得高大帅气,毕业没两年,从银行跳槽到了我们公司。  他确实有一口好锅,听说是托同学专门从日本高价带
期刊
天露出鱼肚白,斧子搡醒横在床尾的锤子,说:“起来!给哥买药去!钉子爱死睡,针戳屁股几个窟窿都不醒。”当地兴“子化音”,说啥舌头都带个“子”。搡了三下,锤子睁眼,问:“买啥子药?”“安眠药!”“药堂还没开门呢!”“哦,到娘屋里找一颗子!”  娘屋里门关得严实,进不去。  没找到药,斧子一宿没睡,回笼觉也睡不成了。  初三下学期,还差一个月毕业,斧子突然想起一件事,心里毛着想去做。犹豫了一晚上,一大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