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对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之我见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探讨的重大课题。体育课与其他课程一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体魄,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而且还要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健全的心智和良好的人格基础。学校体育应该怎样对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进行培养呢?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体育教育不再单一地强调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学校体育在课程设置上更多地关注和培养提高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体育教育过程也是培养学生社会化的过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资源的日益稀缺,高等教育的全面推进,都要求当代青年不能只满足于个人竞争和独享资源,更要求具有团队协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1.青少年个性心理发展的需要
  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剧烈变化的时期,根据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对12—18周岁青少年的研究,一方面,他们本能冲动的高涨会带来问题;另一方面,青少年因为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和社会的冲突而感到困扰和混乱,由此产生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当代青少年普遍呈现出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化,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擅长与人合作,集体荣誉感匮乏等缺点。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必须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设置课程。通过体育教育和体育活动,增加同学间的交流与配合,学会良性竞争,培养团结合作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体育教育在德育方面将发挥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2.素质教育宗旨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受教育者多个方面的教育模式,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社会竞争的日趋白热化及社会资源的稀缺,更要求青少年在学校培养和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拥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部分,除了承担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任务的同时,还可以在运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感受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培养集体荣誉感。
  3.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学校体育活动是讲规则、讲秩序、公平合理、互相尊重、团结友爱的,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相一致。学校体育是主要以集体训练为形式的活动,并且有一定的组织和规则。在集体活动中,每个学生的活动是在团队气氛中进行,在参与集体训练过程中,教育者可以发现学生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充分沟通和接触,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途径
  1.领会、践行体育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和主旨
  教师要充分认识和理解体育新课标的思想内涵和主旨,利用体育运动促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根据新课标的宗旨,教师在课程活动的设计上,应转变设计理念,在设计活动时除了考虑是否符合科学锻炼原理、是否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外,还要考虑是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和策略并编创新颖实用的体育活动来丰富教学内容。把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实现的目标、学生对课程的反应等准确记录,便于教师之间进行学习交流。对能有效提高学生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的体育项目进行推广,使体育教学得到优化并惠及每一个学生,真正实现体育新课标的目标和主旨。
  2.教学课程活动设计理念的完善
  素质教育理念的普及、新课标主旨的要求,使得许多老师开始注重体育的德育功能。教师在进行课程活动的设计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及意志磨砺。但是,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也使得有些老师错误地偏重于教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忽略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如前文所述,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也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教师在教导学生学会良性竞争的同时,还要使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竞争过程中,怎样和同学团结协作,发挥团队最优势力,也是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例如趣味田径中的“两人三足竞走”、“排队搭肩跳”等,这样的体育活动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遵守规范的意识、参与竞争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树立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
  3.教师发挥表率作用,师生共同创设团结协作的课堂氛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行举止、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应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在平时的工作、学习和课堂中,充分展现团结合作的人格魅力并感化中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参与到教学中,与同学们共同完成一项体育项目,与学生共同感受集体带来的荣耀,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发展中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
  三、结论
  体育教育不仅承担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成长发育的教育职能,同时也发挥着德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达到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要求学校体育不能单纯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产生教学偏差。教育者既要注重体育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个性及全面发展作出总体规划,将身心发展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又要教导学生把体育练习过程当成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在学习中逐步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在学校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是新时期学校体育的一种尝试。它在理论上需要完善,在实践中需要积累更多的经验,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值得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多作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黄翔.对学校体育培养学生综合竞争能力的探索[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5(12)
  [2]杜云波、孙学辉.体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手段[J].教师新概念,2007(4)
  [3]吕明.论学校体育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才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05(3)
  [4]学校体育学编写组.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3
  [5]侯玉波.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谭有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社会矛盾也随着日益显现,目前,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着历史性的挑战。本文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以下看法。
期刊
文章通过传统的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旨在探讨构建以创新特色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大学生军训模式、创新大学生学导队模式为载体的“教学—学工”融合式高校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开始研究立法文本的翻译。法律翻译是一种法律转换和语言转换同时进行的双重工作。理想的法律翻译应该是“忠实”和“通顺”的完美结合。近年来,我国立法文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整体办学能力,通过从有效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加强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注重工学结合、构建“双师型”教师
网裂是沥青路面的一种常见病害.结合某高速公路网裂病害严重路段的实例,分析了网裂病害产生的原因,总结了沥青再生剂在处理网裂病害时的应用技术和应用效果,供有关养护人员参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古文教学更应该重视朗读。在古文教学中,朗读要伴随着每一节课,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