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多媒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应用的误区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guo1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文:
  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几种语文教学课型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情况,下面就这几种课型的具体操作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多媒体导入的课堂教学
  在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程设置中,大体可分为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等体裁,无论何种体裁,我们都需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多媒体教学各尽其用,而不是一味的认为只要将课堂一开始打扮的声色俱全便是巧妙之极。采用多媒体导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用多媒体导入教学,但导入后的方向把握不够。
  在教学导入之中教师们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部分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但具体怎样引导学生把学生引导哪里去,教师们考虑的就很少了。
  例如在教授初中七年级下册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时候,大多数教师会把课文内容所涉及的到的一些著名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的画像通过幻灯片展示出来,然后一一介绍一下,接着就说我们这篇课文会出现这些人物的一些故事……显然学生们对这些名人的肖像非常之感兴趣,当图片出来之后,学生们会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在同学们议论纷纷、兴趣高涨的时候,如果教师仅只是为了展示而展示,而不能将这些展示所产生的学生的兴趣点引到对课文的学习中去,那学生这一节课所关心的也许只是谁谁长个什么样之类的问题。然而如果教师借肖像展示引起学生兴趣的时候,用准确精练的语言提出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些 19 世纪文坛上耀眼的巨星,当他们聚在一起,会展现怎样独特的魅力,又将演绎出哪些精彩的故事呢?让我们随着‘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描述,看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个怎样的盛况?” 如此一来,借助图片,再用教师开门见山式的语言,一堂课就成功的开始了。
  (2)无需多媒体导入,画蛇添足式的采用了多媒体。
  在教授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的老师费了好多心思,搜集资料或者图片,企图以此来进行课堂上的教学导入。我看到过这样的几次教学,但基本都不怎么成功,因为资料和图片其实都没有将课文想要传达的意思准确的启示给学生。
  其实课文标题往往与内容有着紧密联系,它有时是理解文章的突破口,有时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在导入环节中,可依据情况从标题中寻找新颖生动的方式。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有位教师直接在黑板上写下“走两步”,学生立即嚷道:“老师,错了是‘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师则反问一句“走一步,再走一步,难道不是走两步吗?没有必要把题目写得这么复杂,是不是啊?”“不是!”学生肯定地回答道。“既然这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要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做标题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此问的提出,旨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即理解作者在悬崖石架上遇到困难时,父亲不抱他下来而让他一小步一小步地自己走下来,以此来告诉作者也告诉读者“遇到困难,要学会自己去解决,要学会把困难分解成一小步一小步地去克服,这样即使有巨大困难,也会容易战胜”这样一个人生哲理。经过教师这样的导入之后,自然过渡到文章的学习中来,使原本较为深奥的哲理变得通俗易懂,比起用多媒体的导入更加简洁而有到位。
  二、课文解读与多媒体教学
  在整个的语文教学之中,课文解读可以说占居了整个语文课堂非常重要的位置。一篇课文,如果在师生的互动之下教师将详细的讲解,学生将其愉悦到位的接受,基本上就可以说这堂课的教授是成功的。
  当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在很多时候也参与到了课文解读的过程中,因为我们可以凭借多媒体技术,将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解说结合起来,再加上教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走入由形象、色彩、声音构建的多向立体的情境氛围中,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在课文解读中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适时而用。语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因教学素材的搜寻与选取,画面设计与处理难度都相当大,所以制作起来所需的劳动量远远高于其他学科。所在教学中,语文课堂教学应根据教师的时间、精力合理把握,有选择性的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更重要的是还要依据所授文本的内容、形式、体裁等实际需求来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不能把多媒体作为唯一的教学载体,为使用而使用。第二,处理好教师、学生、文本和多媒体教学的关系。教师、学生、文本和多媒体三者之间应相互交流、联系,但同时必需把握好其间的度。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主要作用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学生更好的学;使师生更好地交流、联系,而不是阻碍。语文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感受文章的思想情感,语文课的主要媒介只能是传统的语言文字,即文本。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像、画永远替代不了文本的学习以及师生双方的语言交流。语文多媒体辅助教学应基于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课文的写作方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人机交流不能取代师生交流;在多媒体使用的时间比例上,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以“机”代之;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应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第三课件设计简洁,实用。使用多媒体课件目的是辅助教学,仍应重视文本本身。课件设计应力求形式上統一、协调,内容上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同时还要符合课堂实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是活跃而丰富的,而课件的设计经常是固定的标准答案,所以课件的教学模式经常跟不上学生的思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学生的思路引往事先设计好的模式流程上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因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需得前作好准备,以动态灵活的教学设计来应对学生动态学习、接受过程,这样的课件才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也随之不断在扩展其使用的功能和适用的范围。多媒体引入语文教学中,对以往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内容结构、教育评价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学生都深切的感受到了这一革命性的变化。
  然而,把多媒体教学有机的融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并成为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广大一线教师长期的不断实践与完善,根据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具体特点,正视其中存在的误区,进而分析原因,寻找对策,并进行实践操作,继续开发和合理利用这一重要手段,以期达到多媒体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从而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共性问题,作为教育者我们同样的意识到培养学生阅读意识,阅读能力,阅读方法等的重要,另一方面,学生呈现的阅读能力又同样的使人堪忧,——我们共同面对着阅读写作教学的老大难。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面对着,甚或根本是人为制造着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电视,电脑等多种娱乐方式的出现,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诱惑的确远高于比较而言枯燥的阅读,若没能真正地走进书中的
期刊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远。如果能很好的掌握并运用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说话、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歌占有一定的比重。这些诗歌语言精炼,意境优美,寓意深刻。但由于小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阅历浅,语言贫乏,对诗歌中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感到疏远,因而古诗教学一直是小语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几年来,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若
小学语文活动课即小学语文的课外活动,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外进行的各种听、说、读、写的具体实践活动。它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种多样。以往只是强调注重课堂质量,忽视了语文教学活动课的辅导与实施。如果教师既加强对课堂教学研究,又注重课外活动的指导,二者有机的结合,必然会在教学中产生显著的效果。   首先,开展小学语文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课外活动作为活
期刊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语言的含蓄,意蕴的深邃是其最大的特点。诗歌鉴赏教学,在新课标里已作出明确的要求:在初中阶段,“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在高中阶段,又有进一步的要求:“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诗歌的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作了一些深入的反思,教师到底怎樣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作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从而能动地去反映他们多彩的生活?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探索,我认为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尝试: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是学生借助自己对自然、社会及人生的理解,独立完成的一种综合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表达欲望是作文成功的前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也被新的教学理念所覆盖,那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由于新课程标准对现代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所以初中语文新教材的呈现方式和编写思想与传统教材截然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解放思想,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新课改的核
在我的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一个很多教师达成共识的问题,那就是在课堂中提问的人越来越少。我认为培养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中尤为重要。我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很多教师都有感触,课堂上,学生主动提问的现象越来越少。追溯原因,有的学生怕丢脸,不好意思问;有的学生胆子不大,不敢问。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损害患者血清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分析IL-1、IL-6水平与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的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肾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