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小范的机智生活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kd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大家都知道护士小范。
  他曾经拍过一组照片,上了微博热搜。他将镜头对准医院的一扇窗,窗户朝西,透过那扇窗,能看到晚霞、夕阳、居民楼和绿树,许多病人在走廊散步时,都会走到那扇窗户旁站一会儿。病人趴在窗前,留下个背影,窗外是暖黄色、靛蓝色、粉紫色的光,感觉像一幅画。
  照片多是在清晨和黄昏拍摄的,这两段时间天光最美,窗旁常有人驻足。小范通常在忙着交班,只能趁匆匆路过,一手端着治疗盘,一手拿着手机,屈膝对着窗户赶快“咔咔”两张,几秒的工夫,手机便揣回兜里,继续干活。“咔咔”了几百张之后,小范给这组照片取名为《窗外》。
  小范拍摄的第一张“窗外”的主角,是一位80多岁的奶奶。她是一名肿瘤患者,定期来医院做化疗,一住就是大半个月。奶奶心里清楚,这把年纪罹患肿瘤意味着什么,她面对病情总是很平静,甚至有些淡漠。
  一天清晨,小范值完夜班出来,正好遇见奶奶披着病号服往窗户方向走,暖色的阳光沿着走廊一起拐弯,奶奶的影子被拉得老长。她走得挺快,衣摆被风掀起来,那一瞬间,小范什么都来不及想,凭直觉按下了拍摄键。
  关于医院,小范最喜欢的一张照片是在ICU里拍的。镜头的焦点是一个吸氧面罩,面罩后边是ICU的透明玻璃窗,窗外渐次是绿树、楼宇、云朵和天空,一块透明玻璃隔开了两个世界。小范至今还记得这个面罩的主人,那是他在ICU送走的第一位患者。
  小范习惯性地拍摄“窗外”,是因为熟悉那些站在窗边的人。许多老病人,来了又回去,回去再住进来,谁生了什么病,现在什么情况,他都很清楚。
  他拍摄了一对50多岁的夫妻,丈夫患有颅内神经病变,妻子一人陪护了大半年。别人只看到妻子的粗心,丈夫打点滴她都能睡着。小范却知道她的辛苦,大半年来她一直独自照顾丈夫,没请护工,不麻烦子女,每次站在窗边,她总出神。
  有时候小范也会想,他们总喜欢望向窗外,窗外到底有什么呢?工作久一点他明白了,困在医院,有扇窗总是好的,“窗外或许什么都没有,但只要你相信,窗外或许什么都有”。

2


  小范名叫范超杰,是一名ICU护士。小范选择做护士也没什么特别的缘由,高考分数刚好够学护理专业,护士这职业也比较稳定,符合他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选择ICU,小范也想得很明白。ICU可能是整个医院最累人的科室,其中的病人多是一身病,不是呼吸系统有问题,就是脑部有问题。刚进ICU时,小范感觉自己每一分钟都在走动,上盐水、送口服药,准备呼吸机,带病人去检验科、做B超和CT。这里虽然累,可都是团队协作,很有安全感。在ICU,家属每天只有30分钟探视时间,小范最主要的精力可以用在和病情打交道上,而不是和家属打交道。最重要的是,其他科室每周只能休息一两天,在这个科室,从8点至8点,12个小时为一个“88班”,两个“白88”、两个“夜88”上完之后,可以完整地休息3天,他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常年泡在ICU里的人,对生命难免会有些感悟,毕竟这是最接近死亡的地方。在ICU,小范最不忍见到的就是年轻人。可每隔一两个月,ICU总会收治一两个年轻人——来到这里,病情多是不可挽回的。遇到特别受触动的瞬间,小范还会用备忘录记下一些自己的感受。他曾在备忘录里写道:“我管的一個病人25岁,和我一样的年纪,脑死亡,临终期。家属不愿意送他走,还在等待所谓奇迹的发生,给他准备了一个插内存卡的播放器,来来回回播放着10首歌,全部是民谣,有赵雷,有许巍,也有朴树。昨天听说他的家属打算把他带回家,可来了之后看到他躺在病床上的样子,还是做不到就这么放弃。听着病房里响起的《那些花儿》,我一直在想,他‘活着’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敢想下去,想到这里我就足够悲伤了。”

3


  见惯了生死,小范反而更热爱生活了。他把工作和生活分得很开,脱下那身白大褂,他还有很多爱好。朋友玩滑板,他也愿意学一下,遇到休息日,他会去演艺酒吧,去参加音乐节,或去看场电影,“就感觉时间不够用呀,你一天安排一件事就不够了呀”。
  这让人想起韩剧《机智的医生生活》,里面的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认真敬业,在生活中却活泼热情。他们有人喜欢露营,有人喜欢打高尔夫,大家都过着一种平淡的、真实的、很认真的生活。
  和《机智的医生生活》里的主人公一样,小范也组过乐队,成员都来自医学院。乐队名叫“ZAO细胞”,小范在里边担任“最没有存在感的贝斯手”。
  小范一直说,玩乐队的日子,是迄今他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排练室几乎每学期都在换地方,却像个小小的乌托邦。设备是大家AA制买的,墙上贴了好多乐队的海报,沙发是从学校二手市场淘来的。一排练,整个小房间都在震。这个地方收纳了每个人的坏情绪,失恋了,焦虑了,迷茫了,他们总会聚在这里。
  如今,ZAO细胞的成员们分散在各地,有人去了公立医院,有人去了私立医院,有人读了研究生。虽然毕业好几年了,他们还是会坐着高铁凑在一起聚餐。
  大柿子是ZAO细胞乐队的队长兼主唱,他现在是一名正在实习的骨科医生。他每天早上5点50分起床,扫一辆共享电动车骑到医院,白天做3到4台手术,傍晚六七点钟结束手术,还得管理16张病床,到家基本在夜里9点以后,每周只休息一天。节奏吉他手在芜湖一家眼科医院工作,最近辞职准备考研。键盘手是大柿子的女朋友,也在读研究生。鼓手在杭州做麻醉医生。还有一名成员在做药学相关工作。他们有一个微信群,群名经常改,起初是“相约7月”,7月没有聚起来,改成“相约8月”,8月又没聚起来,现在改成了“冬月下扬州”。
  这些人不玩乐队了,还热爱摇滚乐吗?答案是肯定的。在他们眼中,摇滚乐是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只是有些遗憾,这些在现实中奔忙的护士和医生,没有时间重组他们的乐队了。
  小范的微信和微博名称一直都叫“两个短篇”,因为腰乐队有一首歌叫《一个短篇》,他很喜欢,想用来做网名,结果注册时发现已经被占用了,那么就叫“两个短篇”好了。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像腰乐队歌里唱的那样:“奋勇呀,然后休息呀,完成你伟大的人生……别忘却,别忘却身心的和睦。”
  (英 发摘自微信公众号“人物”,本刊节选,李 娟图)
其他文献
從前,一个贫穷的诗人和一个富有的蠢人在十字路口相遇了,他们展开了对话。但所说的一切,只不过是宣泄自己内心的不满。  这时,专司马路的天使经过他们的身旁,天使把手放在这二人的肩膀上。  看啊!奇迹发生了——这两个人交换了他们所有的东西,然后各自离开了。不过,说也奇怪,原来的诗人只看见手里攥有流动干燥的沙子;原来的蠢人闭上眼睛,却感觉到心中充溢着流动的云彩。  (浩 波摘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心能长成
期刊
60多岁时,杨本芬坐在厨房的矮凳上,开始写一本关于自己母亲的书——《秋园》。她写了一个家庭在百年中的随波逐流、挣扎求生,写了许多普通人的生生死死。一  这是一间由封闭阳台改建成的厨房,四五平方米的小小空間,安置了水池、灶台和料理台,只剩下一点点空隙,连张桌子都放不下。杨本芬很多时间都待在这间厨房里,忙活一日三餐。她爽快麻利,寻常日子里,洗净的青菜晾在篮子里,灶头炖着肉,汤在炉子上滚沸,抽油烟机在轰
期刊
波将金大公与叶卡捷琳娜大帝互致大约1774年  如何通过书信解决争执?叶卡捷琳娜大帝和她才华横溢的情人、大臣波将金大公疯狂地相爱,但他因她的颐指气使和呼来喝去坐立不安——他想成为首相、司令、帝国建造者。  在争吵之后,大公平静地为自己的暴躁性格道歉。然后,在同一张纸上,女皇对他的抱怨做出回复。他们一起统治俄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791年波将金去世,叶卡捷琳娜大帝比他多活5年,但她永远忘不了大公。
期刊
这是我17岁那年发生的事。那时我还在重庆求精中学念书,假期回内江途中遭遇变故。  放暑假的5月间,已经很热了。我们求精中学的同学,八九个人打算结伴回家,他们有住永川的,有住荣昌的,有住隆昌的、安岳的,我则回内江。我们当时就听说路上闹土匪不平静,但心想我们是学生娃儿又没钱,土匪抢也抢不到我们。  出乱子的地方叫邮亭铺。邮亭铺在永川、荣昌、大足三县之间。我们走累了,因此到了邮亭铺就向教堂里投宿。我们睡
期刊
泰戈尔曾说过:“当一个人微笑时,世界便会爱上他。”笑容,可以说是这世上最有魔力的东西。当文物笑起来,你抵挡得住吗?(商)酗亚钺(元)顏辉《寒山拾得图》(东晋)彩绘木马(明)李士达《三驼图》(汉)说唱俑镇(元)人面纹瓦当(唐)兽足陶盆(北齐)思惟菩萨
期刊
语文课文《田忌赛马》:齐国将军田忌和其他齐国贵族一样喜欢赛马,有一次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三场,却都因为自己的马匹比齐威王的稍差一点儿而输掉了。当时孙膑就在赛马现场,他为田忌调整了三匹马的出场顺序,下等马对齐王上等马,上等马对齐王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下等马,最后赢得了比赛。田忌也趁机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拜其为军师,请教兵法。  语文课文《围魏救赵》:战国时期,魏国派出大将庞涓领兵攻打赵国,赵国派出
期刊
一九二五年夏天,热恋中的陆小曼在日记中写道:  “因为没有气力,耽在床上看完一本《The Painted Veil》(《面纱》),看得我心酸万分,虽然我知道我也许不会像书里的女人那样惨。书中的主角为了爱,从千辛万苦中奋斗,才达到目的;可是欢聚了没有多少日子,男的就死了,留下她孤零零地跟着老父苦度残年。摩!你想人间真有那么残忍的事吗?我不知道为什么要为故人担忧,平白哭了半天,哭得我至今心里还是一阵阵
期刊
旅行的目的不一,有的颇为严肃,是为了增长见闻、恢宏胸襟,简直是教育的延长。各国的学校多会组织毕业旅行,游山玩水的意味甚于文化的巡礼,游迹也不可能太远。  从前英国的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去南欧,尤其是去意大利“壮游”(grand tour)。出身剑桥的弥尔顿、格瑞、拜伦莫不如此。拜伦一直旅行到小亚细亚,以当时说来,游踪够远的了。孔子适周,问礼于老子。司马迁二十岁“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嶷,浮
期刊
在什么情况下,世界上最有钱的13個人,会雇凶去杀世界上最穷的3个人?  这是刘慈欣在短篇科幻小说《赡养人类》开头布下的疑阵。在不到3万字的篇幅里,他同时展现了两场对人类财富分配的极端思想实验——“绝对保护私有财产”和“绝对均贫富”。  科幻小说素来就有讨论政治经济学的“光荣传统”,早在1895年,威尔斯就在《时间机器》里想象过贫富差距导致人类分化:地面上的有闲阶级进化成精灵一样的埃洛伊人,貌如孩童
期刊
1914年,牛津大学的哲学教授约翰·亚历山大·史密斯告诉他的学生:“你们今天学的所有东西,在未来将毫无用处。但记住一点,如果你足够努力而聪慧,你应该能辨别一个人是否在胡扯。在我看来,这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胡扯,英文是bullshit,在中文里有很多不同的翻译,根据粗俗程度的不同,可以译成“扯淡”“胡扯”等。  在这里,我选择了“扯淡”,就是因为它够粗俗,而在应对“扯淡”时,粗俗会有一种特殊的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