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现状与开发研究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稳定内核的文化。安徽庐江地域文化因诸多因素形成了其较为鲜明的个性,三国文化遗迹遗存遍及县域范围,近代涌现了“晚清五督抚”,淮军文化资源丰富。在开发地域文化时既注重地域文化的独特性与时代性,又要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合性与创造性,才能使庐江地域文化开发显现个性的光芒。
  【关键词】地域文化;特点;现状;开发
  地域性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人类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空间条件才能进行,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历史传统和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各不相同,自然就会产生不同的文化。庐江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余脉,与桐城市、舒城县毗连,北抵舒城县、肥西县,东与巢湖市、无为县接壤,南与枞阳县为邻。这种特殊的皖中地理位置形成了庐江独特的地域文化,既包含着江淮文化甚而中华文化的共性素质,又具有属于自身的个性特征。而且在庐江内部南北之间、东西之间也有着明显差别,呈现文化元素多样性。
  1 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特点
  1.1 历史文化悠久
  据《庐江县志》记载,今庐江县境春秋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秦属九江郡;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置舒县,为庐江郡治。虽几经沿革,但庐江一名由来已久,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留下了丰富瑰丽的古迹遗存,孕育了众多文人才俊,可以说庐江是历史文化交融荟萃之地。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于受特定时代的影响,庐江某一地域难免会出现整合、分化或地缘性的进退,但是,无法改变庐江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的这一基本特征。当然,这种文化特征不一定是以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而是以历史上人们生产、生活的众多地域共同性形成的人文状态为依据。
  1.2 文化内涵多样性
  庐江的文化内涵多样性是受庐江特殊地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因素决定的,积淀于庐江地域文化深层的文化个性和遗传基因,与其他地域文化有着明显区别。庐江地处江淮之间,受各种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气势恢宏的三国文化和叱咤近代的淮军文化等各种文化,出现了像周瑜、吴长庆、丁汝昌、孙立人等一批批神勇武将。因为庐江人文地理的特殊性,使得东西南北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才造就了今天庐江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1.3 内在文化的稳定性
  地域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传承性,影响和规范该地域人们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风俗习惯等,并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融中,长久地得以保留。庐江的内在文化经过长时期的积淀,已经形成了稳定的文化内核,“勤耕好学”蔚然成风,庐江人民勤力稼穑,勿致荒芜,文风昌盛,代有才俊,涌现了文翁、左慈、王蕃、伍乔等众多文人才子。这是庐江地域文化的内核,已经根植并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庐江人,形成了较强的稳定性与传承性。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深入研究庐江地域文化探求庐江地域文化的形成、演变轨迹和规律,把握庐江地域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充分发掘庐江地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开发利用好庐江地域文化资源,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庐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2 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现状
  2.1 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庐江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两汉文化和淮军文化最具地域特色,但对地域文化研究起步晚,发展缓慢,后劲不足。近几年政府部门才认识到到这些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才鼓励庐江的文史研究者加以研究发掘,并积极保护地域文化符号,但对大多数群众来讲,这些地域文化还是比较陌生的,需要我们长远规划庐江地域文化建设,并积极加以宣传推介庐江地域文化。
  2.2 保护和利用意识不强
  我们不能固守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不积极的采取措施对诸多优秀的地域文化进行保护与利用,时间一长,使得优秀的地域文化在狭小的空间里逐渐失去应有的生存空间。
  虽然现在保护和利用了周瑜墓园、武壮公祠等三国及淮军文化资源,但对其利用的程度远远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社会经济价值。作为庐江的特产之一小红头,流传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但目前还有不少人不知道这是庐江的特产,是与淮军名将吴长庆密切相关,是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尤其是对周瑜故里品牌的保护反应不够迅速,导致我们一度跟在别人后面跑,“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2.3 文化资源开发研究较少
  虽然县内有地方上的专家学者关注地域文化、研究地域文化,但只是在做些地域文史的搜集整理工作,多数研究者只注重史料的陈列,或对过去没有呈现出来的东西加以挖掘整理,虽然有个别学者在着手对每一个乡镇进行挖掘,撰写每一个镇的乡镇文化旅游丛书,但是有的是根据当地姓氏族谱进行分析,缺乏有力的佐证,且对地域文化资源如何开发很少涉及,缺乏系统性开发规划,历史文化的经世致用的作用没有显现出来。
  2.4 名人故里之争无序竞争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对周瑜历史名人的籍贯没有争议,但是八十年代以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对历史名人的资源逐渐重视,从而使英雄周瑜成为多地争夺的对象。庐江县和邻县舒城县都认为自己是“周瑜故里”,并各自宣传打造,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从而对周瑜的籍贯产生了争议,影响了周瑜故里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影响了周瑜文化品牌的保护与打造。这些作为文化资源开发的举措无可非议,但是把其作为商标予以注册要求独占就实难令人接受。舒城县在文物支撑和历史证据皆不充分的情况下于2010年5月抢先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周瑜故里”全类45类别中的44类系列商标,庐江县随之提出异议,并及时申报注册“周瑜故里”22个类别的商标。两县从申请、异议、复审,一直各不相让,为此耗费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
  3 庐江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
  地域历史文化是我们不能割裂的文化脉络,更是我们庐江发展的文化底气,高度重视挖掘庐江地域文化内涵,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为建设人文庐江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3.1 积极融入“皖江文化圈”
  安徽的地域文化经过长期的积淀,基本形成了三大文化圈:一是皖北地区的“淮河文化圈”,二是皖中地区的“皖江文化圈”,三是皖南地区的“徽州文化”。皖江文化圈大体上就是我省长江流域地区,庐江地处皖中,当属于皖江文化圈,但是我们对这方面发力不够,挖掘有待深入。皖江文化圈最有影响力的就是“桐城派”,出现了一大批学者大家,对中国的文坛乃至思想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清朝中后期就有“天下文章皆出于桐城”之说。古桐乡(今桐城市)原属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今庐江的乐桥、罗河等镇与桐城接壤,两地人缘相亲,生活风俗习惯相近,深受桐城派影响,“富不丢猪穷不丢书”,注重文化教育,耕读蔚然成风。根据史料记载,桐城派代表人物中就有不少庐江籍的,如宋衡、黄金台、黄培、吴廷香、张盛恺、卢国华、刘声木、吴孟复等。我们应继续传承与弘扬桐城派的文化精髓,大兴文教之风,要向桐城文教看齐,培养出更多的社会栋梁之才。
  3.2 深度挖掘三国文化
  庐江县地处江淮要冲,是为“吴头楚尾”,三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同时因地处大河(巢湖)流域,这里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耕,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史称“淮西要邑,江北名区”。东汉末年,群雄争战,曹操于建安十八年(213年)率40万大军南下攻打孙权,过庐州(今合肥),直抵巢湖,驻军舒县(今庐江)。孙权则领10万水军,以“西控巢湖,东扼长江”之优势,与曹操对峙争夺达十年之久。最终,曹操“四越巢湖不成”,退守庐州。公元222年,孙权称王,公元229年称帝,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庐江(舒县)为魏、吴反复争夺之地,先属魏,后归吴国,因此在庐江留下了三国时期的文化遗迹遗存就多达30处。如舒县县城(今庐江县柯坦镇)遗址就有地方与三国有关,像曹王河、曹家井;泥河镇的“盔头畈”及庐城的“马厂”;还有冶父山的“诸葛岭”等,尤其是庐城的“朝墓巷”“瑜婆墩”乃东吴名将周瑜和夫人小乔墓园所在地。近年来庐江竭力打造“周瑜故里”,兴修周瑜墓园,兴建周瑜文化广场,举办周瑜文化节,邀请海内外三国及周瑜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来庐江进行学术交流,扎扎实实地挖掘与打造三国文化及周瑜故里。
  我们还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度挖掘三国文化,做到在打造周瑜故里的同时注重其他遗存遗迹的开发研究。不能仅局限于周瑜一个人物的开发研究,还要拓宽视野,三国不是周瑜一个人的三国,那些与周瑜有关联的人物都要研究,这样才能把庐江众多的三国文化遗迹遗存综合起来开发,更有利于与合肥“三国故地”紧密联系起来,与省会合肥联袂打造三国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三国文化圈。
  3.3 积极推动淮军文化圈建设
  在清代庐州府(今合肥市)下辖合肥县、巢县、庐江县和无为州(今无为县)。由于淮军地域性和私属性特点,淮军首领李鸿章重用提携了大批庐州府将才士人,使淮军成为晚清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淮军将领中庐江籍将领不在少数,著名的有刘秉璋、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吴赞诚,后人称“晚清五督抚”。现在庐江吴武壮公祠已修复完好并对社会公众开放,刘秉璋墓园也对外免费开放,丁汝昌纪念馆正在布展,但是这些都没有很好的串联起来,没有形成庐江的精品文化旅游路线。我们首先要把庐江的淮军文化资源挖掘出来,建议对泥河镇的吴长庆故居进行修复规划,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把吴长庆故居当作庐江的淮军纪念馆打造,带动庐江西南乡的旅游经济。不仅要修建刘秉璋墓园,还要修复刘秉璋故居,因为刘秉璋是庐江淮军人物当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李鸿章就是通过他联系上了庐江的潘鼎新、吴长庆等人,也是五督抚中官阶最高的一位,官至四川总督。同时还要深挖潘鼎新与吴赞诚等历史人物,形成庐江的淮军文化圈,然后积极融入到大合肥的淮军文化圈,大淮军文化圈是以巢湖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来,特别要与肥西、肥东、巢湖等地的淮军遗迹遗存遥相呼应,共同建设淮军文化圈,设计环巢湖淮军历史文化精品旅游路线。
  3.4 妥善解决好周瑜故里之争
  其实庐江、舒城两县的周瑜故里之争,争议最大的莫过于 “舒庐”之争。这也是千百年来认为周瑜籍贯究竟属“庐”抑或属“舒”的症结所在,按东汉末行政区域建置,扬州刺史部下设有庐江郡,庐江郡下设有舒县和龙舒县,舒县县治在今庐江县境内(遗址据考古勘查,在今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龙舒县县治在今舒城县境内,谭其骧先生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东汉扬州刺史部(1982年版第二册51-52页)对该两县县治有明确的标识。
  对安徽省内庐江、舒城两邻县争相注册“周瑜故里”商标,国家商标局十分慎重,于2011年5月发函安徽省政府,征求安徽省政府意见。国家商评委领导于2013年8月来安徽省庐江、舒城两县进行实地调研。安徽省政府为庐江、舒城两县的“周瑜故里”召开了多次专门协调会,协调会会议要求,根据商标法相关规定,让合肥、六安两市政府责成所辖庐江县和舒城县两地的周瑜文化研究会达成“周瑜故里”商标共有共享协议,共同申请注册“周瑜故里”商标,共享“周瑜故里”注册商标专有权。如果两地周瑜文化研究会不能达成 “周瑜故里”商标共有共享协议,将由省级周瑜文化研究会统一申请注册“周瑜故里”商标。历史文化资源是公共资源,其保护利用“合则两利,争则互损”,近期湖南、湖北、贵州三省联合成功申请“土司遗址”,浙江、江苏、山东、河南四省六地宣布将突破地域局限共享“梁祝故里”等,都说明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上社会理念的进步。争论多年的“周瑜故里””,庐江、舒城两县可以借鉴别的地方成功做法,握手言和,共同开发这一历史文化资源,实现共赢共享。
  4 结语
  庐江地域文化既有其独特的地方,又有与周边地区文化的共性,所以在打造地域文化的时候,既要考虑庐江的特色,又要考虑与周边文化的融合性,这样才能将文化资源“盘活”,真正意义上做到地域文化有自己的品牌,又能找到文化发展的归属。
  参考文献
  [1]吴宾彦.庐江县志[M].合肥:黄山书社,2008.
  [2]杨松水.巢湖文化概览[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张南.简明安徽通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4.
  [4]沈祖祥.旅游与中国文化[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
  [5]夏冬波.三国名将周瑜[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
  [6]夏冬波.淮军名将吴长庆[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7]钟艳.安徽地域文化资源整合与集群化发展的初步构想[J].合肥: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05).
  [8]刘旭姣.安徽地域文化的品牌传播创新路径研究[J].广西:金田,2014(06).
  作者简介
  余斌(1977-),男,曾获得云南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 现为庐江县文物局助理馆员、人秘科副科长。系庐江民俗研究会常务理事、庐江周瑜研究会会员、巢湖文化研究会会员。
  作者单位
  庐江县文广新局 安徽省庐江县 231500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城市雾霾为对象,围绕城市雾霾的治理展开研究和讨论。首先,对雾霾的基本概念以及组成、产生等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其次,对当前我国在治理城市雾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从政府以及企业两方面详细介绍了城市雾霾的治理方法。  【关键词】城市雾霾;问题;治理方法  1 雾霾概述  雾霾由雾与霾组合而成。雾由在近地面悬浮着的微小冰晶或是水滴组成,是水汽大量在空气中凝结的结果,具
期刊
摘 要  慕课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面对慕课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学习研究,获取最新信息。将慕课与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慕课的作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本文简单叙述慕课的概念,从构建在线课程平台、优化教学模式,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等方面展开慕课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学思考几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慕课;MOOC时代;大学英语;英语教学  MOOC(
期刊
摘 要  《机械制造基础》是高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具有应用面广、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如果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课程原有的重要作用。面对当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对《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改革和创新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将来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机
期刊
摘 要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一个具体的任务相结合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职;计算机教学  1 任务驱动教学法及其特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2000年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中被逐渐应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授课时创设任务情景,学生在“任务”驱动
期刊
摘 要  优质课程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实践,给出了本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课程建设思路及详细的建设过程。  【关键词】泵与风机运行及检修;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思路;建设过程  教育部相关文件(教高〔2011〕8号)文件中提出,“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推动各专业进一步明确专业核心能力和实践
期刊
摘 要  现代化的社会要求人们不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状态,也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而拓展训练是一项新颖的很合适的体育项目,有助于推动人们全身心的发展。现在的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已经开始积极引进拓展训练,以此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拓展训练和其在高职体育教育中的意义进行分析,具体展现了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职;体育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阐述了生物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和概念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实施方法,以期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概念教学质量。  【关键词】概念教学;生物课程;实施方法  生物课程教学中,概念属于基础性常识,但其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作为生物教师要不断探究生物概念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生物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  生物概念教学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受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数字信息化社会对学习的要求出发,界定自主学习的概念,探讨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并进一步阐述了现代数字媒体技术技术环境下自主学习的内涵,综述了实现数字媒体技术环境下实现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自主学习;网络环境;途径  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从业人员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需求,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成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探索数字媒体技术发展与应用
期刊
摘 要  目前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开始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公共英语教学成为很多普通高校的基础课程。然而通过本文的调查和研究得知,很多普通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并不乐观。本文通过简要介绍目前普通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进而对如何提高公共英语教学效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教学现状  普通高校肩负着为社会和祖国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任,目前随着英语在社会发
期刊
摘 要  纺织面料是服装的重要载体,其发展影响、带动了服装行业的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实用性和审美性要求越来越高。而纺织面料肌理再造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满足了人们的消费需求,顺应了经济市场的发展。本文在对面料肌理再造含义与表现作出论述的基础上,就服装设计中纺织面料肌理再造的应用方法和措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服装设计;纺织面料;面料肌理再造;应用  面料是服装设计中必不可缺的要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