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磷源形态对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生长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环境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磷酸二氢钠(NaH2PO4)、三磷酸腺苷二钠盐(adenosine disodium triphosphate,ATP)、6-磷酸葡萄糖(glucose 6-phosphate,G-6-P)和β-甘油磷酸钠(sodium-βglycerophosphate,G-P)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的生长以及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肋骨条藻和东海原甲藻均既可利用无机磷酸盐又能利用有机磷化合物生长繁殖,且有机磷化合物的作用比无机磷酸盐的作用稍高.对于中肋骨条藻,8 d后的细胞密度分别为48×104(NaH2PO4)、73×104(ATP)、63×104(G-6-P)和54×104(G-P)cells/mL;对于东海原甲藻,10 d后4种磷源形态下的细胞密度分别为8.7×104、15.5×104、12.4×104和9.5×104cells/mL.2种藻在4种形态磷源下的磷酸酶活性在前3~4 d均呈下降趋势,而后变化不同.以NaH2PO4为磷源的处理组,2种藻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3种有机磷处理组比较,对于中肋骨条藻,ATP和G-6-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较低且AP活性无明显变化趋势,AcP活性在试验后期呈微弱的升高趋势,以G-P为磷源的处理组酶活性最高且有升高趋势,至第8 d时,以ATP、G-6-P和G-P为磷源处理组的AP活性分别为0.004×10-5、0.014×10-5和0.029×10-5U/cell,AcP活性分别为0.006×10-5、0.011×10-5和0.018×10-5U/cell,对于东海原甲藻,酶活性变化趋势与中肋骨条藻相同,至第10 d时,3种磷源处理组的AP和AcP活性顺序也为ATP
其他文献
物理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中考核学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因此,高中物理教师需要多多关注学生所处的高三阶段,n加强对学生的复习引导,使得学生能够有效记忆在高三阶段所
通过对中职教育体系的深入分析可知,幼儿卫生保健复习课为其中的必修基础课。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若教师仍一味采用传n统教学方式开展幼儿卫生保健复习教学,势必难以满足时代发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几乎成了全世界发展交流的必要工具,可见英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够更好地教授英语,让学生n的学习事半功倍,很多教师做了大量的研究,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方
当前社会对给排水工程专业高级技能岗位型人才的需求量正在不断增加,促进了高职高专给排水工程专业的发展。因此教师n要分析给排水工程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技能,设计出以职业
进入高中阶段,面对日益加剧的高考压力,更加繁重的学业负担,几乎每一个学生都面对着更大的学习挑战与认知困惑。就高n中化学而言,由于其知识点较多,且不同知识之间都有着比较紧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职生的就业形势逐渐严峻,培养正确的职业规划对于中职生尤为重要。本文从中职生职业规划教育的n现状出发,分析积极心理学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