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药物用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ov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抗体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的抗肿瘤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研究表明,抗体药物能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较低的毒性,在体内呈特异性分布,能特异性结合于肿瘤相关分子靶点.并且对耐药性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

其他文献
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对其并发症的认识还远远不足,如处理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根本措施是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准确控制粒子放射性剂量、植入数目、排布,优化选择术前、术中治疗计划,加强术后质量评估。
第11届欧洲血液学会大会(EHA11)将于2006年6月21—24日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本次会议将邀请来自国际科学界的实验和临床血液学家参与,这将是一个在血液病研究领域交换新想法的独特机会。会议将讨论良性和恶性血液学疾病的诊断策略和治疗方式等。
期刊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在小细胞肺癌(SCLC)的诊断分期、化放疗顺序、放疗参与综合治疗时间以及新的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尤其在广泛期SCLC化疗缓解后行脑预防照射的研究、新的化疗药物如伊立替康、口服拓扑替康、培美曲塞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有关分期、局限期SCLC化放疗时间等问题尚有争议,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直肠癌术后复发率高,再治疗困难,单纯化疗和再手术疗效不佳,因而放射治疗受到重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是一种新兴的近距离放疗手段.因其独特的优势故在复发直肠癌的治疗中居重要地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用于复发直肠癌的治疗至今只有20年的历史,其技术上及临床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T138067是一类在磺胺结构基础上合成的新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以微管为作用靶点,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现综述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应用研究、抗耐药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自1998年1月至2006年8月收集了山东省肿瘤医院经手术或定位穿刺确定的16例颅内原发淋巴瘤(PCNSL)患者的资料,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期刊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可以更准确地进行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目前NSCLC微转移标志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细胞角蛋白(CK)19、人类肺组织特异性基因(LUNX)、癌胚抗原(CEA)mRNA、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等.NSCLC微转移部位的研究以淋巴结和骨髓多见,胸膜腔报道较少,外周血的报道逐渐增多。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间经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肺癌的患者118例,分析资料,讨论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本组资料是2000年1月至2006年9月经支气管镜检查及病理和细胞学确诊的肺癌患者118例.其中男性10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0.2岁±11.4岁.有吸烟史者93例,均是男性,其中重度吸烟者79例。
期刊
甲地孕酮在晚期肿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方面已证明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观察了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在我科应用醋酸甲地孕酮胶囊(商品名佳迪)进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37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bcl-2家族的抗凋亡成员与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过表达可抑制细胞凋亡,使化疗药物产生的凋亡信号成为无效信号,导致细胞凋亡减少而产生耐药.以凋亡抑制基因为靶点的基因治疗,可望成为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新策略.现综述凋亡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功能特点、与肿瘤耐药的关系以及逆转耐药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