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知也越来越深刻。目前在高校英语教学课程当中,较为明确的提出了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因此,在英语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的高校英语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存在很多问题,应针对目前高校跨文化交流出现的问题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高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96-02
  现代社会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由于文化之间有着不同的背景和含义,因此由于文化不同引起的差别和误解也会经常发生。仅仅对语言的学习不能够完全消除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更没有办法去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内涵,因此没有办法达到有效的交际。 2004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指出: “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 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 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从上述可知,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单方面的传授学生语言和文化的知识,而且还要培养他们对于文化之间的了解和深刻的感悟,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用本民族的语言和那些不是本民族的语言之间进行的一种交流的能力。也可以指代那些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流的能力。 对于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言,它不仅仅包括对国际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能力,还包括跨越种族、民族以及不同群体之间的一种交际能力。不同年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受教育程度等都能够影响文化交际之间的能力。每一种文化内涵都具有他们独特的内涵和丰富的意义,在他们形成系统的文化内涵当中,体现出系统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标准取向等,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方面都可以影响着对于不同民族语言的运用。不同民俗的文化构成了跨文化之间的交际。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时候,应当进行正确的指导,加强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把自身的民族文化模式和其他别族文化进行交流和碰撞的时候,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效的交际,把文化更好地发扬光大。
  二 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现状
  近些年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都存在着一些文化输出多,但是对于具体的知识文化内涵了解不深刻,课堂内学习灌输的知识很多,但是课外知识过少,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介绍很多,具体感悟也比较少,对语言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造成语言能力缺失和跨文化交际失败。大学里对于英语的学习大都是为了课程编制或者突破四六级考试,导致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对于句型句法的讲解技巧的掌握,却忽视了语言文化的内涵,只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技巧和速度,却忽略了真正的文化内涵。学习语言目的就是交流和使用,只会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只会写试卷,而不会用言语进行交流,缺乏对学习的语言文化的基本了解,就会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不得体,不了解文化的内涵就运用语言交流,不适合的情境下会出现错误;文化的内涵不了解,对于语言来说,比本身的语法错误更加严重。近些年来,虽然不少教材在编制的过程中融入了新的思想和模式,提出了新的指导思想,但是目前应试教育出现的严重的问题就是只知道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语言和文化的内涵的背景不够了解,缺乏深刻的认知。就大学英语来说,这门课程涉及英国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以及民俗文化习惯等各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可以向我们展示不同的文化内容。语言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
  三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地位
  首先,语言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业包含着丰富的语言内容,因此两者是融会贯通的,是不可分割的。人类创造了语言,也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促进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内涵丰富以及稳定发展。对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說,文化是不可缺少的,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了解,就难以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内涵,文化内涵的缺失,造成精神层面的缺乏,仅仅掌握一门外语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缺乏硬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会在日常交往的过程中形成无意识的障碍。因此在对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到文化的内涵。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曾说:“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 ”因此,对于目前的教育大环境,高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提出了培养跨文化交流所需要的能力和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 在教学原则中第一次提出了“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这个大纲要求教师在专业英语教课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的培养,教育部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也提出了在教学改革当中一些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和一些教学方式密切相关。也有专门的学者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例如1988年,胡文仲先生的《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论文集和邓炎昌、刘润清教授合著的 《语言与文化——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 ,这些书籍都比较系统的阐述了中英两个国家巨大的文化差异。
  四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在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代教学当中,高校英语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由于选取的教材以及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效果仍然达不到国家层面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我国实行跨文化交流当中,对于专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的专业方面有所欠缺,而且关于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方式的缺乏,相关主题甚少,对于教材当中的练习,较为呆板,不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思维,教学内容通常枯燥抽象,而且沒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这样不利于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延伸,没有足够宽广的知识面去接触跨文化交际的东西,这种现象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在现代教学当中,很多教师也都只是注重语法的学习和句型的练习,很多知识仅仅停留在表层,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知,对于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力度也不够,缺乏自主意识。   五 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改进策略
  ( 一 ) 高校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 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
  对于文化知识背景的介绍主要包含教师在选择与课文相关的文化知识的时候,相应的传授一些课外文化知识给学生,使他们对于这一特定的文化内涵有着具体的定义,形成一种跨文化的意识,在不同文化对比及交流的过程当中,需要教师对于本土文化和国外的文化有着一个对比和讲解比较,使学生不仅仅局限在本土的文化当中,用一个较为全球化的眼光去学习,也能够形成学生更为宽阔的眼界,加强教学的认知。
  2 对语言文化内涵的探索
  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过程当中,实现词汇和文化之间的融汇贯通,或者可以从教材当中进行学习,也可以在进行口语练习的时候多多体会其中的意思,寻找出相关的文化内涵和知识背景。
  3 案例分析
  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编写适宜的案例,通过学生之间的探讨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的能力。
  4 角色扮演
  一是可以通过设定一定的目标和角色完成角色扮演;二是相当大规模的进行模仿,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个导航仪,学生是学习跨文化交流活动的主体,还可以开展师生间的大规模的交流互动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 二 ) 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对于学生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的同时,教师应当给予他们机会和可能,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课外的活动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他们去阅读一些课外读物,比如说英美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促使他们了解一些与当地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的内容。其次,鼓励学生多看国外题材的电影和视频,最后可以鼓勵学生改编话剧,比如说课文朗诵,情景阅读,角色扮演等。
  综上所述,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注重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变通能力,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学习,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文化创新能力。
  外语教学中对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只有针对跨文化教学提供出相应的要求和准则,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在各个学生的培养环节当中,才能够使文化和语言良好的融合。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語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9.
  [3]赵厚宪.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J].中国英语教学,2002(6).
其他文献
[摘 要] 形势与政策课肩负着向学生介绍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历史使命,在当前风云变幻的国际国内新形势下,在“中国梦”的背景下,如何才能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有效性,发挥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起的作用,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中国梦;增强;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13-01     一、关于“反思性教学”的讨论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自身教学综合能力的过程。  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
从宏观概念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管理方式、理论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体现为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和操作规范.通过企业文化的
著名的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在其震动全球媒体的巨著《理解媒介》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媒体的交叉或混合,如同分裂或任何熔合一样,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因此,将广播、电视、网
中图分类号:G64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119-01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机械制造业已成为国内的支柱产业,随着金属材料、加工技术、加工工艺的日新月异,对机械加工一线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学生,成为中职类学校专业课教学研究的问题。    一、《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更新的
[摘 要] 机能实验教学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的培养,将决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或深造中需要解决大量的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将大大激发学生的潜能。PBL( problem- base learning ) 是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增强。为此,我们在七年制机能实验课教学设计中引入先进的PBL教学方法,探索机能
[摘 要] 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研究成果不斐,但也存在着教学实例缺乏等一些问题。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实例、校园实践教学实例、社会实践教学实例这三种实例模式,是提升理工科“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品质的有效模式,其中,理工科“形势”课课内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基础,校园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拓展,社会实践教学实例模式是升华。在运用这三种模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关键词] 理工
[摘 要] 为了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深化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反思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本文以铁路货运组织教学工作的反思为例,找出不足,剖析原因,提出了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改善教学条件、重视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模式等方法和建议来提高教學质量,并对本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相关设想。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理念;铁路货运组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
[摘 要] 地方师范院校体育教学目的不仅促进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实现,而且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整体水平的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生健身健康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地方师范院校体育课有效、合理地组织和实施,在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走访发现:许多师范类院校目前体育课教学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教学设施匮乏、教学内容相对单一、教学思想落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淡薄等
人们看电视,看舞蹈或是看一部戏,往往能从其中直观的想到其表现的初衷.语文虽不同于电视,舞蹈,但一个好的老师,却能用高尚激越的情感,妙趣横生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活泼,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