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分析

来源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急性单发性创伤性颅脑损伤相关性凝血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收集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和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144例发病于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的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的患者资料,按照1∶2配组分为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中老年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然后对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的凝血功能障碍指标进行分析,明确凝血障碍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结果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与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11)。进一步分析表明血小板(platelet,PLT)异常在中老年患者组和非中老年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68),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急性单发性颅脑创伤患者创伤后凝血病的发病率更高,同时血小板异常更容易出现在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患者组内,以上特点有助于明确中老年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病理机制并指导中老年患者颅脑创伤后凝血病的诊疗。
其他文献
为实现海量大尺度图像的复原与超分辨算法的实时处理,设计了图像复原和超分辨并行处理系统,对该系统的技术方案、工作原理、关键算法、硬件结构和并行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技术方案,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解模糊、去噪和超分辨等关键算法。对数字信号处理(DSP)和机群两种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机群更适合于大规模并行处理,给出其设备选型的原则。提出了基于PPF结构的并行算法模型和基于MPI+OpenM
结合数码相机图像采集特性和人眼视觉误差,讨论了彩色图像预处理过程。通过分析彩色图像的数据格式,将八叉树量化方法用于彩色图像的颜色信息量化,并采用矢量中值滤波消除彩色图像噪声,以实现对彩色图像的合理预处理。结合实验讨论分析了矢量中值滤波法的滤波器窗口参数,并结合颜色信息相似度理论提出了彩色图像预处理效果的评价方法。实验获得了合理的颜色量化方法和滤波器窗口参数,处理得到的图像最大色差变化控制在3个CI
管道运输作为一种焊接结构,担负着输送石油、天然气等介质的重要任务。作为一种焊接结构,管线的焊接接头不可避免的会存在各种可能的焊接缺陷、力学性能不均匀等,再加上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