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6月我们确立了“小学生循环日记指导的研究”的课题,运用小组合作、家校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修改意识,提高合作意识,在同伴互助中循序渐进地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从而实现写作能力的提升,力图探索一条“个人写作,同伴互助,家校联合,教师专业指导”的小学生习作指导新途径。
一、 循环日记的分组与操作形式
把全班学生按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对于小组人员组合,可以是前后桌,也可以是根据学生意愿自由组合,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特点搭配。成员搭配需本着互相促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进行编排,遵循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各组间的平衡,缩小差异。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每一组可以为自己小组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我校还专门印制了循环日记专用的日记本——《繁星点点》。周一,由A同学写日记,并由家长写评语。周二,教师批改A的日记,评语以“心语”方式交流,肯定A的优点,以商量的口气指出小问题,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然后,将A日记本传到B的手中,B先对A的日记进行评改,然后B再完成自己的日记。周三,在教师批改B的日记及B对A的评价后进行讲评,再对B的“小老师”角色扮演进行评价,然后日记本传给C。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 循环日记各年级训练内容
1. 低年级的“美术循环日记。”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识字量不多,比较喜欢信手涂鸦,来表达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想。于是,我们的低年级循环日记就以学生喜欢的“美术”为突破口,以增加识字量为基础进行探索。
(1) 贴画识字。第一步:鼓励学生自由选图。让学生把他们感兴趣的图片剪下来,所选内容可以包罗万象: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日月星辰,蔬菜水果,车辆船模……第二步:巧妙安排,循序渐进。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慎重安排训练内容,目标不越位、不缺位,使学生经常处于“踮起脚尖摘果子”的良好状态。有如下做法:
① 一图一词语。有目的、按类别让学生选插图,将图片粘贴到日记本上,每张图片注明事物的名称,鼓励学生写汉字。每天5张图片,第一天每人都贴图片,写名称,然后按照A→B→C→D→E的顺序在组内认识这些字,可以让家长帮助讲解。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事物,积累了词汇,拓宽了知识面。持续时间3—4周,在循环认字过程中,初步计算每个同学能认识400—500个词汇,书写100个词汇。
② 一图一词组。在写出名称词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入修饰成分的词语。如:“亮晶晶的星星”“美丽的花朵”等。同样一个图片,每个学生的认识也有区别,如A这样介绍自己的五张图片:“美丽的太阳花、红红的苹果、弯弯的香蕉、红通通的大枣、黄澄澄的鸭梨”;B同学在认识了这些词语以后,可以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补充:“笑眯眯的太阳花、好吃的苹果、月亮一样的香蕉、酸甜可口的大枣、脸上有点点的鸭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补充、交流中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特征,丰富词汇,拓宽认识事物的角度。这个过程大约2—3周。
③ 一图一句话。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写一句话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句,符合“谁在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特征。写的话只要能反映出图的意思即可,但是要强调句子的完整。循环方法同上。
④ 多图一句话。在单句基础上,稍提难度。让学生任选两张看似不相干的图片,写成有联系的话。如:××喜欢听××唱歌。在这里,要启发学生大胆联想,提醒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路,对学生在循环的过程中富有灵性和新颖别致的句子要大加表扬。
⑤ 二图多句话。可以每种提供一些必要的关联词,充当写作的“拐杖”,连成“复句”。这个环节是学习语言时由“句”到“段”的必经之路。如概括式:小乌鸦和小杜鹃都是不怕冷的鸟。并列式:菜园里有黄瓜,有茄子,还有西红柿。转折式:小鱼很想看看森林里花草、树木的样子,可是它没有脚。因果式:冬天来了,小羊不怕冷,因为它穿着一件皮袄。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逐渐内化,二年级上学期,有些学生已经写出了简短的小童话,具备了写话的“雏形”。
(2) 配图写话。第一步:鼓励画图。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循环“贴图”日记的训练后,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写结合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可以用画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再为图画配上简单的文字,既降低了写
课题研究
话的难度,又提高了绘画能力。对于他们的图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第二步:指导写话。有了“画”,下面的“话”就好说了。因为学生在画画时也会构思,他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情节。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由一两句逐步过渡到几句。我们不失时机地开辟了“生活日记”和“学习日记”两大主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训练。
主题一:生活日记。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这一主题中又确定了以“写人”为主的“我的自画像”“她(他)是谁”;以“状物”为主的“开心水果园”“可爱的动植物”;以“叙事”为主的“乐事大放送”等板块。每周都确定一个板块进行,以便于方法的指导。这个时候的循环日记每人每周一篇,同样要求学生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进行评论,然后写日记,让下一位同学点评。为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导语,打印后在每周一粘贴在各小组的日记本上,提示本周的内容。如:“提起水果,许多小朋友会忍不住咽口水,何不把最爱吃的水果写在日记里呢?如果把它画进日记,主意也不错。然后观察画面,把这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和自己喜爱它的心情叙述清楚,相信就算不饱口福,也可以饱眼福了。”富于启发式的导语,学生非常喜欢。我们还创办了与循环日记相配套的年级(或班级)小报,刊登本周的优秀作品。每周印刷一次,人手一张。学生参与的兴致更高了,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周报上为光荣。 主题二:学习日记。低年级小学生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学习。其中,语文课本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拓展的学习资源。我们开辟了以下几种形式:①真心对你说。对书中的人物说上几句想说的话。②精彩续集。在日记本中为课本人物延长生命,让课文更加充满故事性。③超级模仿秀。课文中的语文规律、言语精神、风格都可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过一把作家瘾。因为有章可循,同学们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课题实施一年来,学生们爱上了美术日记,不仅因为它的形式图文并茂,学生在“画”和“写”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独特体验。更可贵的是,在一次次的交流点评中,学生学会了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一次次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2. 中高年级的“主题循环日记”。循环日记方便自由操作,受语文教学“同题异构”的启发,我们也开发了“同题异构”的系列板块,主题板块灵活多样。
(1)同一命题循环板块。我们推出了连续两周的命题循环日记——“见贤思齐”,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出发看待周围的同学,发现同学的优点与长处。在循环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练笔中得到选材、结构、修辞等方面的借鉴,更主要的是被写的学生找到了自信,写日记的学生也拥有了一份宽容、友善、谦逊的心态。
(2)同一话题循环板块。在班级实行“小班主任制”,要求每个学生在轮值当天记录自己的工作。有的写如何主动打扫卫生,有的写如何管理收发作业,还有的记录自己家访的经历。还可以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对一本书或某个人物的评论,这样更有助于读写结合。“给今天一个好名字”的主题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每一天,记录每天的感动。
(3)接龙写作循环板块。接龙循环写作在观察练笔和想象练笔时用得较多,比如写“连载小说”“观察日记”等。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童话,散文、小说等体裁的写作特点,在写作技巧上了解“伏笔”“前后照应”等文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的班级开展了养蚕、养鱼、种蒜苗等活动,让学生既动手也练笔,既观察也思考。
三、 循环日记评价方式
循环日记倡导师生共改、生生互评互改的多元评价方式。要把“改”和“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批改别人的日记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给学生示范批改方法。(1) 看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3) 用“<\\Kjtw-04\本地磁盘 (D)\刘陈玲\七彩语文教师论坛\130270七彩语文2013年第10期\七彩语文2013-10\波浪.tif>”画出日记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说说好在哪里。低年级只要在精彩处标个“★”就可以了。(4)挑出病句画上横线,然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怎么修改。(5)找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6)评价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如内容叙述是否具体详细,层次是否清晰,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2. 教师批改激励童真童趣。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评语以“心语”方式交流,肯定写日记、评日记学生或家长的优点,以商量的口气指出小问题,如错别字、病句等,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评点时从帮助对方进步角度出发。这样使交流充满人性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有资源开发的意识,习作评价也一样,要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量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快乐习作的另一种动力。真正达到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所说的“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境界。
3. 教师进行专项性指导。当发现学生语言比较啰唆时,教师摘取相关的语言片段,进行语言精炼训练;当发现重点内容写得不具体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利用众人之智慧,弄清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当发现文章结构比较凌乱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一个重点来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4. 循环日记的习作展示。(1) 每天诵读学生的精彩句段。(2) 每周一次周报的印发。(3) 每月让学生独自编辑自己日记中最满意的语句或片段,以展板形式,组织跨年级交流或者邀请家长的参与,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内容上标上“<\\Kjtw-04\本地磁盘 (D)\刘陈玲\七彩语文教师论坛\130270七彩语文2013年第10期\七彩语文2013-10\笑脸.tif>”,以提高日记的人气指数,充分展示才华。“互动留痕”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互议中,慢慢领会写作的奥妙。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实验小学)
一、 循环日记的分组与操作形式
把全班学生按5人一组,分成若干小组,对于小组人员组合,可以是前后桌,也可以是根据学生意愿自由组合,还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特点搭配。成员搭配需本着互相促进、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原则进行编排,遵循好、中、差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有利于各组间的平衡,缩小差异。为了更好地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每一组可以为自己小组起一个有特色的名字。我校还专门印制了循环日记专用的日记本——《繁星点点》。周一,由A同学写日记,并由家长写评语。周二,教师批改A的日记,评语以“心语”方式交流,肯定A的优点,以商量的口气指出小问题,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然后,将A日记本传到B的手中,B先对A的日记进行评改,然后B再完成自己的日记。周三,在教师批改B的日记及B对A的评价后进行讲评,再对B的“小老师”角色扮演进行评价,然后日记本传给C。这样的师生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二、 循环日记各年级训练内容
1. 低年级的“美术循环日记。”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识字量不多,比较喜欢信手涂鸦,来表达个人的所见、所闻、所想。于是,我们的低年级循环日记就以学生喜欢的“美术”为突破口,以增加识字量为基础进行探索。
(1) 贴画识字。第一步:鼓励学生自由选图。让学生把他们感兴趣的图片剪下来,所选内容可以包罗万象:飞禽走兽,花草虫鱼,日月星辰,蔬菜水果,车辆船模……第二步:巧妙安排,循序渐进。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我们慎重安排训练内容,目标不越位、不缺位,使学生经常处于“踮起脚尖摘果子”的良好状态。有如下做法:
① 一图一词语。有目的、按类别让学生选插图,将图片粘贴到日记本上,每张图片注明事物的名称,鼓励学生写汉字。每天5张图片,第一天每人都贴图片,写名称,然后按照A→B→C→D→E的顺序在组内认识这些字,可以让家长帮助讲解。这样做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了事物,积累了词汇,拓宽了知识面。持续时间3—4周,在循环认字过程中,初步计算每个同学能认识400—500个词汇,书写100个词汇。
② 一图一词组。在写出名称词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入修饰成分的词语。如:“亮晶晶的星星”“美丽的花朵”等。同样一个图片,每个学生的认识也有区别,如A这样介绍自己的五张图片:“美丽的太阳花、红红的苹果、弯弯的香蕉、红通通的大枣、黄澄澄的鸭梨”;B同学在认识了这些词语以后,可以在家长指导下进行补充:“笑眯眯的太阳花、好吃的苹果、月亮一样的香蕉、酸甜可口的大枣、脸上有点点的鸭梨”。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补充、交流中有目的地观察事物特征,丰富词汇,拓宽认识事物的角度。这个过程大约2—3周。
③ 一图一句话。识字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写一句话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句,符合“谁在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句式特征。写的话只要能反映出图的意思即可,但是要强调句子的完整。循环方法同上。
④ 多图一句话。在单句基础上,稍提难度。让学生任选两张看似不相干的图片,写成有联系的话。如:××喜欢听××唱歌。在这里,要启发学生大胆联想,提醒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路,对学生在循环的过程中富有灵性和新颖别致的句子要大加表扬。
⑤ 二图多句话。可以每种提供一些必要的关联词,充当写作的“拐杖”,连成“复句”。这个环节是学习语言时由“句”到“段”的必经之路。如概括式:小乌鸦和小杜鹃都是不怕冷的鸟。并列式:菜园里有黄瓜,有茄子,还有西红柿。转折式:小鱼很想看看森林里花草、树木的样子,可是它没有脚。因果式:冬天来了,小羊不怕冷,因为它穿着一件皮袄。在不知不觉的训练中,学习的方法和技巧逐渐内化,二年级上学期,有些学生已经写出了简短的小童话,具备了写话的“雏形”。
(2) 配图写话。第一步:鼓励画图。在经历了一个多学期的循环“贴图”日记的训练后,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为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我们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写结合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可以用画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再为图画配上简单的文字,既降低了写
课题研究
话的难度,又提高了绘画能力。对于他们的图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第二步:指导写话。有了“画”,下面的“话”就好说了。因为学生在画画时也会构思,他们的脑海中会出现一个接一个的情节。鼓励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由一两句逐步过渡到几句。我们不失时机地开辟了“生活日记”和“学习日记”两大主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有序的训练。
主题一:生活日记。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生活,这一主题中又确定了以“写人”为主的“我的自画像”“她(他)是谁”;以“状物”为主的“开心水果园”“可爱的动植物”;以“叙事”为主的“乐事大放送”等板块。每周都确定一个板块进行,以便于方法的指导。这个时候的循环日记每人每周一篇,同样要求学生对前面同学的日记进行评论,然后写日记,让下一位同学点评。为激发学生兴趣,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导语,打印后在每周一粘贴在各小组的日记本上,提示本周的内容。如:“提起水果,许多小朋友会忍不住咽口水,何不把最爱吃的水果写在日记里呢?如果把它画进日记,主意也不错。然后观察画面,把这种水果的颜色、形状、味道和自己喜爱它的心情叙述清楚,相信就算不饱口福,也可以饱眼福了。”富于启发式的导语,学生非常喜欢。我们还创办了与循环日记相配套的年级(或班级)小报,刊登本周的优秀作品。每周印刷一次,人手一张。学生参与的兴致更高了,他们都以自己的作品发表在周报上为光荣。 主题二:学习日记。低年级小学生的经验主要来源于生活和学习。其中,语文课本也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拓展的学习资源。我们开辟了以下几种形式:①真心对你说。对书中的人物说上几句想说的话。②精彩续集。在日记本中为课本人物延长生命,让课文更加充满故事性。③超级模仿秀。课文中的语文规律、言语精神、风格都可让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举一反三,过一把作家瘾。因为有章可循,同学们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课题实施一年来,学生们爱上了美术日记,不仅因为它的形式图文并茂,学生在“画”和“写”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他们的独特体验。更可贵的是,在一次次的交流点评中,学生学会了多角度观察,多方位思考,一次次流连忘返,乐在其中。
2. 中高年级的“主题循环日记”。循环日记方便自由操作,受语文教学“同题异构”的启发,我们也开发了“同题异构”的系列板块,主题板块灵活多样。
(1)同一命题循环板块。我们推出了连续两周的命题循环日记——“见贤思齐”,启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出发看待周围的同学,发现同学的优点与长处。在循环日记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在练笔中得到选材、结构、修辞等方面的借鉴,更主要的是被写的学生找到了自信,写日记的学生也拥有了一份宽容、友善、谦逊的心态。
(2)同一话题循环板块。在班级实行“小班主任制”,要求每个学生在轮值当天记录自己的工作。有的写如何主动打扫卫生,有的写如何管理收发作业,还有的记录自己家访的经历。还可以结合“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对一本书或某个人物的评论,这样更有助于读写结合。“给今天一个好名字”的主题写作,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每一天,记录每天的感动。
(3)接龙写作循环板块。接龙循环写作在观察练笔和想象练笔时用得较多,比如写“连载小说”“观察日记”等。这种训练有利于学生掌握童话,散文、小说等体裁的写作特点,在写作技巧上了解“伏笔”“前后照应”等文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的班级开展了养蚕、养鱼、种蒜苗等活动,让学生既动手也练笔,既观察也思考。
三、 循环日记评价方式
循环日记倡导师生共改、生生互评互改的多元评价方式。要把“改”和“评”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从批改别人的日记中发现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给学生示范批改方法。(1) 看卷面是否整洁,字迹是否工整;(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3) 用“<\\Kjtw-04\本地磁盘 (D)\刘陈玲\七彩语文教师论坛\130270七彩语文2013年第10期\七彩语文2013-10\波浪.tif>”画出日记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说说好在哪里。低年级只要在精彩处标个“★”就可以了。(4)挑出病句画上横线,然后在文后批语中,写清病句怎么修改。(5)找出标点符号的使用有明显错误的地方,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6)评价自己读完文章后的感受,如内容叙述是否具体详细,层次是否清晰,写得最好的地方在哪里。
2. 教师批改激励童真童趣。把评价的重点放在“童真童趣”上,多发现其情感和态度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句话,也给予肯定和鼓励。评语以“心语”方式交流,肯定写日记、评日记学生或家长的优点,以商量的口气指出小问题,如错别字、病句等,商讨怎样修改会更好,评点时从帮助对方进步角度出发。这样使交流充满人性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新“课标”提倡教师要有资源开发的意识,习作评价也一样,要将课堂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尽量挖掘家庭教育的评价资源,努力使家长评价成为激发学生快乐习作的另一种动力。真正达到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所说的“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的境界。
3. 教师进行专项性指导。当发现学生语言比较啰唆时,教师摘取相关的语言片段,进行语言精炼训练;当发现重点内容写得不具体时,就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利用众人之智慧,弄清写作策略与表达方法;当发现文章结构比较凌乱时,就要引导他们学会选择一个重点来写,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4. 循环日记的习作展示。(1) 每天诵读学生的精彩句段。(2) 每周一次周报的印发。(3) 每月让学生独自编辑自己日记中最满意的语句或片段,以展板形式,组织跨年级交流或者邀请家长的参与,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内容上标上“<\\Kjtw-04\本地磁盘 (D)\刘陈玲\七彩语文教师论坛\130270七彩语文2013年第10期\七彩语文2013-10\笑脸.tif>”,以提高日记的人气指数,充分展示才华。“互动留痕”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互评、互改、互议中,慢慢领会写作的奥妙。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