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球石藻的种类组成

来源 :海洋水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球石藻coccolithophorids属于钙板金藻目Coccolithophorales、金黄藻纲Prymnesioceae、金黄藻门Prymnesiophyta,故又称钙板金藻,是一类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型浮游植物,个体大小一般〈20um,除极地外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是海洋中非常重要的功能类群。随着20世纪中后期电子显微镜技术的普遍应用,以及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几次大范围调查,人们对球石藻的认识和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有明确描述记录的种类已猛增到280余种(Crose et al.2002)。
其他文献
对室内工厂化养殖的犬齿牙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5.52g/d,第1年平均为1.65g/d,第2年平均为2.34g/d,第3年平均为1.3g/d,第4年平均为
研究了盐度(0.5、5、10、15、20、25、30和35)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平均初始湿重0.776~0.781g)存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实验周期45d。结果表明,(1)对虾特定生长率、摄
使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20尾青海湖裸鲤的背部肌肉、肝脏、心脏和肾脏4种不同组织的13种同工酶(LDH,MDH,ME,CAT,IDH,EST,ACP,POD,HK,PGM,GDH,SOD,GPI)差异表达,并对部分同工酶基因位
报道了太平洋革囊星虫(Phascolosoma pacificum Keferstein)消化道各部的形态和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太平洋革囊星虫消化道分为口、咽、食道、肠、直肠和肛门,肠是消化道的主体,
利用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采用底拖网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收集的数据,对该海域4个不同地质特征水域的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整个海区以区域1(16°30
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三疣梭子蟹的同工酶进行检测。分析了13种同工酶在莱州湾三疣梭子蟹肌肉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同工酶的表型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结果表
采用照射强度为1500μw/cm^2的紫外线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照射60s,将处理后的精子分别与长牡蛎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卵子进行受精试验,受精后11.5h用浓度为
应用测定流水中溶氧量的方法,对褐菖鲉耗氧率、窒息点及耗氧率昼夜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pH8.0、盐度24.5、水温17℃的水质条件下耗氧率昼夜变化不明显(P=0.422),平均值晚上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