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文学故事中寻找意义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rc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儿童的发现
  人文主义兴起,以卢梭为代表的思想先驱提出要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从而逐渐开始了儿童的发现。儿童这个群体从缩小的大人到拥有独立人格、独立审美趣味的群体的重新定义,也就直接引发了为儿童专门产生的读物、专门创作的儿童文学的出现。法国作家保罗·阿扎尔写的《书,成人与儿童》一书,就生动地描述了这一过程。开始儿童们是被压迫的,也没有独立的读物。法国作家佩罗因为创作《鹅妈妈的故事》而被称为为儿童创作的第一人。之后,逐渐出现为儿童专门创作的作家,有了专门售卖儿童读物的书店。英国的纽伯瑞是世界第一个竖起儿童书店旗帜的人,在伦敦的圣保罗教区六十五号,他开始为儿童编辑、销售书籍且大受欢迎。再看国内,在中国的经典读物中,也很难寻觅到专为儿童创作的作品,古代用来给儿童启蒙的读物,就是以训诫为主的《三字经》、《论语》、《四书五经》等。儿童用来满足自己想象力的故事,无非是一些远古的传说、神话。“五四”时期,由于周作人、叶圣陶等人的发起,中国儿童文学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专为儿童编写的书籍,在表达价值观念上跟成人读物是有区别的,它采用儿童的心理、语言表现儿童的世界,而非成人的经验。无论是标题的拟定,情节的设计,节奏的推进,还是结尾的安排,都要考量是否对儿童构成吸引力,是否能给他们带来希望。儿童生活的世界很狭小,书中的故事能帮助他们超越现实的世界,去陌生的地方体验、冒险,能帮助他们长出心灵的翅膀,感受自由和快乐,并萌生想要读更多书籍的渴望和需求。在阅读中,儿童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书中寻求永恒的真理,或给予他们心灵愉快温暖的答案,但隐约能了解到他们可以抓住的真相。这些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更多安全感的价值观念,就是儿童文学最初帮助儿童建构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
  二、在书籍中建构精神的世界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儿童文学领域留下了数千种经典作品。意大利有《木偶奇遇记》、《爱的教育》,英国有《格列佛游记》、《水孩儿》、《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柳林风声》、《王尔德童话》、《哈利·波特》等,美国有《绿野仙踪》、《长腿叔叔》、《草原上的小木屋》、《时代广场的蟋蟀》,德国出现了《格林童话》、《埃米尔擒贼记》,丹麦有《安徒生童话》,瑞典有《长袜子皮皮》,日本有《窗边的小豆豆》、《佐贺的超级阿嬷》……以纽伯瑞的名字命名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以安徒生名字命名的“国际安徒生文学奖”等,各种重要文学奖项后面是一长串耀眼的书单,它们代表了世界儿童文学的最高水准。英国评论家阿瑟·奎勒-库奇曾说过:“经典是具有世界普遍性的,它呼唤人们宽广宏大的心灵。它同时又是永恒的,无论诞生了多少年,无论是在哪一种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它始终具有意义,甚至拥有了新的内涵,它依然完好无损,如同刚刚被铸造出来一般,保持着当时烙在其上的高贵的印记。或者可以这么说,虽然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时敲打那枚硬币,它却依然能够发出最初灵魂的回响。”
  永恒的经典和优秀的原创作品是阅读选择的两个重要方向。跟经典具有同等高度的原创作品,也是具有较高阅读价值和推荐价值的作品。具体表现出以下六个特质:
  首先是那些忠于艺术本质、能撼动孩子心灵的书。这跟曹文轩老师倡导的审美原则是一样的,他说:“美的力量,一点都不亚于思想的力量,有时甚至比思想的力量更为强大。”并非我们要否定具有深刻内容的东西,而是对于孩子的读物,心灵的感染力、打动力,比思想深刻更重要。对儿童这个特殊的读者群来说,因为理解力的有限,太过深刻的内容,他们是难于理解的。而美,则具有天然的穿透力,尤其是具有很强美感的作品,能颤动孩子的心灵,延伸到他们的生命中去。有些作品比如《穿堂风》,具有相當的人性的深度,但用温馨的笔墨来描写,一下就赢得了大家的喜欢和接受。
  二是好的图画书。温馨唯美的图画书,具有文字所不一样的感染力,也能一下子击中孩子的心扉。比如《我爱你》、《安的种子》、《驴家族》、《外婆住在香水村》,这些图画书或明亮温暖,或恬淡安宁,都具有深刻的打动力。
  三是尊重生命、守护人性尊严的书。宇宙万物,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对一切生命体,孩子都应该深怀仁爱之心。周国平说,在教育上,守护人性的教育,让孩子的天性自然释放的教育,是最好的教育。同理,在阅读上,维护人的尊严、维护生命尊严的书也是最好的书。这中间提倡阅读动物文学,比如黑鹤、沈石溪的作品等,将动物当成大自然的主角,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大自然的敬畏。
  四是尊重游戏的精神和价值的书。具有游戏精神的书,让孩子得以无拘无束地发挥天性,获得快乐和自由,这既是对孩子个性的尊重,也是对童年精神的尊重。在中、外经典小说人物长廊中,就有一系列顽童形象,包括汤姆·索亚、小巫婆真美丽等。顽童形象以充满奇思异想和善于打破束缚而深受小读者的喜爱,顽童小说也是世界最畅销的小说类型之一。在顽童身上,读者不仅可以看到快乐、幻想、放纵,看到每个孩子内心的渴望,还能看到人格的张扬和人类自由天性的释放,所以,顽童更接近完整意义上的人,表现了人类未来的方向。
  五是通过讲述迷人的故事来描述孩子心灵的书。这和主要通过形象、语言和心理来表现顽童形象不一样,这里强调情节特别有诱惑力的书。比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王子的冒险》等。
  六是维护人类信仰和公正的书。在衡定好书的标准中,价值观是否正确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坚持做一个正直的人,学会分辨是非曲直,学会拥有仁爱之心,拥有悲悯情怀,这些也许比前面所有的品质都要重要,而好书必然会维护人类的信仰和公正。
  三、在故事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诗人路易斯·麦克尼斯说:“真正的童话故事对我就像一个人一样总是意味深长,大约在十二岁时,我从民间故事和精致的现代童话故事,例如安徒生的童话、挪威神话和爱丽丝、水孩儿之类的故事过渡到仙后。”像G·K·切斯特顿和C·S·刘易斯这样的文学批评家认为,童话故事是精神探索,因为它们揭示了正如人们所见到的、所感到的或源自内心的人类生活。童话故事引导儿童去发现自我和内心呼唤,也暗示他需要通过什么样的经历去进一步发展他的个性。   不仅童话故事,一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都能帮助小读者清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生活的秩序,帮助他们直面生存的困境和忧虑,引导他们去争取一种更为独立自主的生存状态。比如以下几本儿童小说,就是作家通过童年的记忆,来记录自我的成长,探寻人性的秘密的作品,无疑值得推重。第一本是汤素兰的《阿莲》。该书是作家隔着时空做的一种回溯性写作。作品走的是经典小说的路子,书中几乎所有人物,都得到了细心刻画,而“阿莲”这个形象更是在充满了质感、弹性和活力的日常生活中,凸显出她的生动和成长。它对儿童读者的触动是深刻的,其艺术品质是很高的。第二本是张炜老师的《寻找鱼王》。这本书通过描述一个男孩在生命之初寻找鱼王的奇幻旅程,为儿童还原了一段被人遗忘的民间历史,让小读者在富有地域风情的故事中,体味爱的力量与生命的况味。第三部是《将军胡同》,描写北京的胡同文化,是一部有京味、接地气、有张力的优秀小说。这些带有本土文化记忆的作品,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寻找作家成长的精神密码,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民族共同的精神密码。
  故事是叙事文学,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体裁,小说、童话都是由故事演变的。如果说作家是在创作的故事中探寻生命的意义的话,评论者、出版者、推广者、教育者则在传播、解读故事中重塑故事的意义,探寻生命的价值和世界的真相。一个人生命的征途很长,其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困境和考验,坚强的意志力,勇敢的精神,则可能帮助我们获得主导自己和未来的力量,去做一个真诚、善良、美好的人。因為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每个人唯有以包容之心对待身边的朋友,以博大的情怀和爱心对待世界,自身才能丰盈快乐。
  前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鲍勃·迪伦。诗人于坚感慨,这次诺奖“奖给了灵魂,没有奖给修辞和观念。世界厌倦了,它只是要生活,要爱,要唱歌”。诺奖的颁发,既代表了时代的旋律,也代表了人们内心的选择。这个世界一定会越来越关注灵魂,注重精神。阅读也许是人类心灵最好的回归,因为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因为书籍,虽然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和深度。
  卢梭说:“儿童是与大人不同的存在,成人要尊重儿童……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就像一棵树,尊重和爱护儿童就是让他们自由地生长,让他们快乐健康,拥有活泼的头脑和高贵的灵魂,成为更好的自己。儿童教育、出版、文化工作者们未来需要面对新一代儿童的教育和思想传播工作,需要帮助孩子们建构、发现、探寻精神的世界,掌握世界的真相,发掘人生的意义。
其他文献
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于1912年4月9—12日对武汉进行了旋风式的访问。其间,一位年仅十岁的书法女神童冯铸献给中山先生一副隶书联:“所作空前绝后,其人长乐永康。”上联歌颂了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下联是对孙先生的衷心祝愿。从字数上讲,上、下联各为六个字,有预祝孙先生及民国的事业“六六大顺”的寓意;一副楹联共十二个字,又可理解为作者乃至黎民百姓对孙先生的十二分虔诚之心。孙中山闻悉该联竟出自少年冯铸
每到岁末,伦敦各大媒体依循惯例展开了一系列评选当年十佳音乐会、十佳唱片的排名的活动。2015年,英国媒体普遍评价较高的音乐会包括了伊恩·博斯特里奇(Ian Bostridge)在巴比肯艺术中心的舒伯特《冬之旅》套曲音乐会、英国国家歌剧院制作的瓦格纳歌剧《纽伦堡名歌手》以及西蒙拉·特尔(Simon Rattle)指挥柏林爱乐乐团的《西贝柳斯交响曲全集》等。但是除了这几场少数各大媒体认同的音乐会之外,
妘橦、田田:  爷爷读到了团结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由你们编辑的《道德经》吟诵珍藏读本,很欣慰。你们是有心人。封面简明,没有俗劣的包装,只表明:这是一本书!序一,学童口吻,天真可爱;序二,学者口吻,老成持重,哲思可抵人心。内文设计全为读者想,赵孟頫五千言行楷,八大山人插图,江希张白话解读,白玉蟾注解,雅音吟诵领读,尽善,周到,无藻饰,有书香。  团结出版社出版这本《道德经》吟诵读本,旨在关心人类生
赌,对许多人来说完全不陌生,打个麻将、玩个拖拉机、炒个地皮、拱个猪,既是娱乐也顺带下点本来个输赢,更有甚者在地上捡几颗石子猜多少或猜单双都可定输赢,这些主要是民间的玩法。把赌博叫作博彩则是澳门的创造,澳门立法会于1982年5月通过的《澳门新博彩法》,将“赌博娱乐”正式更名为“幸运博彩”,并严格限定经批给赌牌的娱乐场内经营幸运博彩的方式包括百家乐、廿一点、花旗骰、番摊、十三张、牌九、轮盘、弹子机等共
在我的几种著述中,《喧闹的骡子——留学与中国现代文化》耗费的心血最多,酝酿、斟酌的时间最长,也是自己最得意的一部。在此之前,笔者已有《暧昧的日本人》、《东瀛过客》、《看不透的日本——中国文化精英眼中的日本》三部著作问世。毫无疑问,《骡子》的诞生,与前三者的铺垫是分不开的,尽管它的影响力远不如《暧昧的日本人》那么大。  許多朋友认为:此书的精华主要在留日部分,相比之下,欧美部分显得单薄,“东风”盖过
特殊的时代,总是在特定的意识形态氛围和文化语境中赋予人以特定的精神特质。作为差不多见证了一个世纪时代风云的文学编辑家秦兆阳,其精神特质和编辑活动,无疑具有标本性意义。在编辑学领域耕耘多年的周国清教授以其新著《文学编辑家秦兆阳研究》,力图以秦兆阳作为文学编辑家的精神坐标为切入点,从而探寻编辑活动的发生,为探寻主体精神、社会政治文化语境与编辑活动的内在关联,拓展新的理论生长点,颇具可读性。视角:编辑主
在晚清外交官所写的海外旅行记中,钱锺书最赏识的是《三洲日记》。在《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十四册(商务印书馆2011年8月第一版)中,他写道:“鞧轩诸记以此最为词条丰蔚,惜行文而未能尽雅,时时有鹦哥娇之恨耳。”“鞧軒”本是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故常作古代使臣的代称。“鹦哥娇”比喻书艺尚未成熟,犹鹦鹉之学人语仅能数句,讨巧而已。  《三洲日记》作者张荫桓(1837—1900),字樵野,号红棉主人
自唐代以来,青楼是科举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感情慰藉和精神寄托的场所,那些美丽灵秀、善解人意的歌妓与多才文人之间发生了缠绵委婉、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给文学创作注入了不竭的活力。文人最动人的吟唱往往是写给歌妓的,文人和歌妓的愛情题材作品在唐代以来的文学创作中蔚成大观,从唐传奇、宋词、宋元话本、元杂剧到明清传奇、拟话本,出现了一系列经典名篇,如《李娃传》、《救风尘》、《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卖油郎独占花魁》
中国研究李白的作品,最早版本是由唐代李阳冰编成的《草堂集》十卷,但早已散失,无法看到。至今存世的文本仅有北宋宋敏求增补刻本《李太白文集》三十卷,巴蜀书社曾在1986年据此影印。  其实,李阳冰所编李白的集子,到了南宋复刻后,国内已没有了,现只存日本静嘉堂。因我亲自读到真本,故可来一谈,其证是我贴上的书影。如今,于国内各大图书馆,已无法找到此书影。  宋代四川地区曾刊刻大量唐人文集,其内容多源于古本
晚清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列强环伺,朝廷腐败,风雨飘摇,舆论哗然,社会处于转型期,呈现“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各派虽然政治主张不一,但“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已成有识之士共识。张謇作为站在历史潮头的人物,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实业与教育叠相为用的思想,“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正如《私立敬儒高等小学校歌》所唱的那样:“私资创造,实业襄持,教育斯能宏。”张謇办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