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生物课堂的艺术性教学语言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备了知识性,教育性和启发性等特点。生物课堂教学语言除了具备各种教学语言艺术所共有的特征之外,还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形象性等特点。通过进一步优化生物教学,提高其艺术性,才可以让新课改的理念应用于现实教学中去。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语言特点 艺术性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217-02
  谈到生物课堂的语言的艺术的时候,首先让我们探讨一下教学的语言艺术,通过对董杰锋、郭启明、钱威等人的学术观点分析,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我认为教学语言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特点。然而结合生物教学,我认为,除以上特点外,在生物课堂上的教学语言还应具备以下几点特点:
  一、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
  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二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中学生物课堂语言艺术的优化
  教师需要优化运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才能更好的服务课堂,更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语言艺术性重点在于它的严密度。严密性主要是指内在的逻辑性。语言的内在逻辑性十分重要,如果出现语言上的逻辑错误,表述不够严谨、周密、条理不清,会给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如果表述得当,则可以给教学增加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说服力。
  我认为提高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性,教师个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善。首先,语言表达能力的改善。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教师必备的基础技能。语言的表达能力体现在教师对知识、定义的表述上,在科学性的基础上,要表述准确,表述不能让学生产生歧义和误解,更重要的是,当遇到学生不易理解的词语或观点时,教师能够及时的将这些词语与观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解释说明相关内容,便于学生的接受。
  其次,扎实的理论功底。扎实的理论功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本身去组织安排教学,让课程本身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更重要的是方便教师对课本外延知识的组织更具有关联性,有利于教师的对课堂的内容、节奏和知识的掌控,让教师更多的有更多的精力在课堂语言的组织上。无论是教材本身,还是知识的外延,教师在授课前都要在学生易于接受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使课堂的安排更合理,知识的联系更紧密,语言的组织更具逻辑性。这样,学生在对知识加工的过程中,才更容易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再次,恰当的掌握声调和节奏的变化。外界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方面,变化的,活动的刺激物比静止不变、千篇一律或多次重复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声调和节奏的一成不变是导致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在授课过程中,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课堂变的更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气氛的变化。节奏的改变也是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又一技巧。教学节奏太快容易使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无法及时处理传递的信息,使学生感觉到填鸭式教学的存在,进而产生跟不上,学不进,不愿学的恶性循环。节奏太慢则容易使学生有精力来处理课堂以外的事情,是学生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源头。会让学生产生拖沓的感觉,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根据学生课堂的的表现及时更改教学节奏,非常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接受。
  以上是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课堂语言的优化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助推器,灵活使用课堂语言,创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
其他文献
从统计光学及标量衍射的基本理论出发,研究散射光数字全息重构波面与原散射波的关系,提出非平滑物体双曝光全息过程中散射光传播及干涉的简化模型.基于简化模型及计算机数值计算
本文对2003年8月5日—6日发生在辽宁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对大尺度天气形势和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分析后,确定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华北气旋。中纬度短波
【摘要】重庆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其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同时,重庆地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有着与其他城市、地区高职院校相似的地方,一方面又呈现出本地区的特点。  【关键词】就业 指导 思想 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98-02  一、教育对象的特点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与高等教育改革的
为寻求小麦高产的最佳施肥量和氮、磷、钾肥的最佳配方,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和产出比,特使用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生产的"撒可富"牌复合肥进行肥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撒可富加
介绍了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的创业历程、该所的科技队伍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了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人才培养采取的措施,以期为蚕业科技队伍的人才培养提供借
自2000年第1批土地整理项目启动以来,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土地整理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区域性、时空性的发展成为新形势下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对区域土
为提高上海市郊野公园森林资源的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园内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充分发挥郊野公园的生态保育功能,本文以浦江郊野公园为试验地,选择5种典型人工纯林(香樟林、桂花林、栾树林、无患子林和池杉林)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林分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研究分析,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TOPSIS法对5种林分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为林分结构的改造与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
【摘要】对于高中教学来说,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许多教师观念比较陈旧,所以这也是现今高中化学教学一直难以解决的难题。基于此,本文对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化学 问题与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1-0103-01  高中化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实验教
作为一种新型的保健展品——日本南瓜,由于含有多种营养元素和矿物质,所以不但可用作食品加工,而且还是制约和化工的重要原料。为了使广大农户尽快掌握其栽培技术.现将日本南瓜的